绝想首页

ZZ:断网,另一种“失语”

朱彬彬 [开心] 2013-03-26 06:34:31 星期二 晴天 查看:129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转自经济观察网     http://www.juexiang.com/observer/shijiao/2009/08/31/149821.shtml

 

经济观察报 易正林/文 “云计算”所勾勒的美丽新世界尚未显现,新近发生的MSN无法登录事件,便给了现实重重一击。它提醒人们:互联网依旧有其无法回避的脆弱一面。

事实上,在2006年就曾出现类似现象——由于国际出口光缆受台风、地震影响,MSN无法漂洋过海连接到美国的服务器。而仅仅在中国境内,今年也发生过另外两次严重“断网”事件:5月19日,江苏、安徽、广西、海南、甘肃、浙江六省同时断网;6月25日,广东、上海、四川、云南等地方普遍无法打开网页。

每一次断网,都让人们重新认识网络,也开始反思如何建立自身与互联网世界的关系。

网络,强壮而虚弱

1979年电影 《银河系漫游指南》中,主角在描绘太空浩淼时用了一连串朴素但震撼人心的形容词:“大、真的很大、超出想象的巨大”。如果形容今天的互联网,实在想不出比这串形容词更恰当的表述。

互联网的价值,在于用户数量多到了一个“临界点”——人们愿意参加进来的临界点。当一个QQ用户受到好友推荐开始使用MSN时,如果发现好友列表中空无一人、或者只有寥寥数人,他十有八九会放弃MSN,继续回归QQ阵营。

听上去道理再简单不过,但这就是网络的基本哲学:每个人从网络取得的价值,取决于网络成员的数量。网络用户越多,对个体价值越大。

从这一共识出发,P2P就成为典型的网络应用。除此之外,现在所说的云计算,也是这种思想的实践。当用户足够多,并成为一个传输节点,而不仅仅是接受者时,网络就愈发强大,也更不容易被切断。

颇有意思的是,回溯互联网的诞生初衷,正是为了应对类似今日的断网。

众所周知,互联网开始于美国军方。1969年,当美国国防部开始阿帕网计划时,他们只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正常的通讯线路被破坏,能不能马上诞生替代产品?

其时正是美苏对立,为了解决萦绕心头的恐惧,美国人定下了目标:建立一个没有中心,但有许多交叉点的网络。这样即使某个地方被切断,信息还能绕道,哪怕是通过最遥远的道路来传递到目标。

如果按照网络的最初理想,中国今年几次大范围断网,似乎还都算不上全局断网。有的只是涉及到几个省,有的发生在全国,但只有MSN等服务受损。这样来说,大多数情况下,网络的确经得起考验。

加州大学的约翰·多利教授和其他7位同事对互联网的脆弱性曾做过一次探讨,并写成了论文《互联网强壮而虚弱的本质》。他的观点如同题目所表露的,即使主干网和主服务器等关键点是互联网的“阿克琉斯之踵”,但互联网依然是被碎片化、局域网化,而不会全军覆没。

不过,互联网的初创者恐怕没想到,即使不是全局性的通讯问题,也会引起强烈反应——他们低估了现代人对网络的依赖。

作为语言的网络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水井,是传统社会中最富诗意的象征。一口小小的水井,能够聚集起一个村落的男男女女,取水之外,还能静静地坐着聊天。现代社会的自来水扼杀了这种诗意,但喧闹的城市中,还是预留着广场和咖啡馆。

互联网构筑了地球村,也割断了地方联系,人们在电脑前与陌生人讨论房价,却不知道隔壁的老两口是不是有儿女。“生活在别处”,成为多数人的写照。

在网络政治学者凯斯·桑塔斯看来,这种“生活在别处”的网络体验有致命的危机,会让互联网更加碎片化,从心理上成为局域网。

MSN无法登录时,狂热的MSN使用者总能找到办法:他们可以使用Meebo这样的网页登录,即使这样依然受到电缆影响,他还可以加Tor(代理软件)来连接,绕开中美之间的海缆,从欧洲或其他地区接入。

问题是,当你连接上网络的时候,其他人依然离线。这时的感触,其实与刚刚安装好任何新的聊天工具感受类似。

断网,断掉的不仅仅是物理连接,而是对日常传播的打断。这更像一种失语症——由于神经的损伤,我们忽然不能表达、接受和理解意义。

语言没有主人,没有绝对的管理者,只有约定俗成的规则,为沟通而生。互联网同样也只是一种逻辑,通过TCP/IP、HTTP等普通人并不熟悉的通讯协议,组成一个对话的惯例系统。

电脑间的差异和人之间的差异一样,光是操作系统,就有Windows、Unix、Mac、Linux等等,而硬件更是千差万别。要在这种差异中寻求对话,需要的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交流体系,这就是语言产生的背景。

可能有人会提醒,构成互联网的,还有物理载体,比如电缆、计算机、路由器……但别忘了,人类使用语言的时候,也一样要发声、书写文字。这些,也是物理载体。

因此网络成为人类的又一种语言。不是用笔或嘴巴来表达,而是用电脑;不是用语法规则,而是用普通人并不关心,但客观存在的各种网络协议来交流。

所以,人们给这些协议一个美丽的比喻:牵手协议,人们在地球村由此牵手。

这样就不难理解,当网络成为语言时,一旦被断开,就相当于取走了人们的发声器官,或者说,拿走了我们手中的笔,只能对自己说话,对真空说话。只是这个时候,人们已经遗忘了水井,也忘记了咖啡馆和广场……

文化批评家波兹曼的话有必要重温:“我们要记住不用电脑时能够做些什么,这一点至关重要;还要提醒自己注意,在使用电脑的时候可能会失去什么。”

顶一下(32 写日记 1234243 225271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