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当我们谈起北科大时(六)——所谓社团

[无奈] 2013-03-22 18:48:18 星期五 晴天 查看:144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大学以前我一直觉得社团是个很牛逼的概念,概念一:某社团中的一个人站出来说,兄弟们我们去干什么事,然后一干兄弟相应,遂同往、同往……;概念二:某同学很有才,会歌舞弹唱或者精通竞技运动,加入社团之后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获得各种奖,羡煞旁人……但实际上,社团或者说北科的社团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通常加入社团的同学会发现,这些社团干得最多的就是开例会,反正计划做很多听起来很有意义的事情。随着开会的进行,在牛吹得比较丰满的时候就开始行动了。但这种行动惯例上是做前雷声大,做后雨点小。要办个什么活动,场子是拉起来了,各色人等包括观众和嘉宾等等都是以各种方式叫来的各种有身份或者没名声的人。在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的情况下,社团组织的活动就被完结了,然后写新闻稿和拍活动照片,最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计划数月的活动就此完结。学期末了就开个总结大会,大致就是说一下本学期工作成绩卓著,对每个出力人员口头嘉奖一下,让许多没有经常受过表扬的人高兴一番。再大方点的吃个饭,不过羊毛也出在羊身上。最后在叮嘱几句回去要好好学习,因为成绩差了不能被选为社团干部,而成为牛逼社团的干部可以工作保研;以前社团的各种指导老师大致上就是由工保这种方式生成的。

几乎每个社团都会吹嘘自己的重要性,强调自己存在的意义。比如校学生会就会宣扬自己是最大的学生团体,为学生服务、与绝想老师联系紧密。为学生服务未必得力,与老师的关系反正很好就是了。社团联合会宣扬自己能对所有的社团进行监督,加入我会有比较大的机会成为学生干部。其实监督权是有的,但得不得得到行使就看人家鸟不鸟你了,毕竟只有监督权而无处罚权是没有任何保障的。至于牛逼吹得太大被人识破就心照不宣了。还有求是协会以及各学院分会,宣扬组织学生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尤其是马列主义的知识,与校党委有一定的关系。至于学习就是办几场讲座罢了,成员们最大的用处就是去搬桌子、贴条幅、跑批条。而强学会一两年不办场活动都是有的;台球协会最大的任务就是每周组织成员打台球,每年组织新生台球会,努力提供学生们的台球技艺,这还算靠点谱。至于红楼梦协会就纯属是个名,偶而请一些冒牌红学家来讲课,保证听者失望。铁流文学社、蓝帆诗社等文学社团也就算个爱好者组织,可能你有一些特长,进去就有发挥了。但是松散的组织形式和校园环境注定大家其实都是玩票的。当然各种等等,还有很多社团,情况可能不一样,但也不过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别而已。

与官方联系越紧密的社团,官僚作风越严重;越小众化的社团组织就越松散,有时候有些社团上一任社长走了下一任社长都选不出来;越倾向于玩耍的团体与官方离得越远,活动也越多,当然人员也更杂。当然它们都有共同点,就是在现行制度之下,其实它们都不是一个完整的组织,充其量算一个小团体。一个完整的组织必须共同爱好、共同目标、具备核心利益和发展空间。核心利益是绝大多数团体就缺乏的,而缺乏利益的约束让社团很松散,没有充足的凝聚力。如果再加上校方的干预的话,社团存在的意义就很有限了。

至于说社团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人际关系的扩展,我认为不尽然。因为想这么说比较片面,应该说对少数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有一定的提升,而对大部分的社员来说是没有这个功能的。至于说人际关系的扩展倒是真的,但很不客气的说,这些人际关系是极为薄弱而且很难有用的。自己想想,比你大一两级的学长站在台上一本正经的发言,做错了事还要被人严厉训斥。有时候想想,你凭什么训我,我和你让我办的事有一毛钱关系?一无编制二无待遇,三你可能在岁数上还比我小。退出社团之后,对于性格不是太外向的人而言,以前的人基本不联系,待到毕业的时候也渐渐淡忘了,路上见到可能还打招呼,没有当年一起干事的亲热劲了。

科大人在低年级热衷于谈论自己的社团,在高年级时就无所谓了,至于到了研究生博士生阶段则毫不关心这些东西了,毕竟自己要为自己的生计负责,为未来奋斗,谁来管你一帮人来办家家酒。当我此时谈起北科大时,当年的云烟已经消散多年,再也不复感触。

顶一下(33 写日记 1228496 178706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