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夺命手机》,顺便查了一下“梯阵系统”。
梯阵系统就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商业监听网络。
“梯阵”系统最早诞生在二战结束后的1948年,当时为了服务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进行“冷战”的需要,由美国牵头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代号为“梯阵”(Echelon)的监听网络,以对前苏联的政治、经济、军事动向进行严密监控。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为此还专门签订了“秘密安全协定”来确保该系统的合法性。根据“秘密安全协定”的规定,“梯阵”系统由各国联合运作,各国的主管部门分别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局、英国政府通讯局、加拿大通讯安全局、澳大利亚的国防通信处和新西兰的通讯安全局。
“梯阵”系统在上述各国均建立了大型的监听站,并利用飘浮在太空的间谍卫星可以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一切电子通信———电话、电报、传真、电子邮件,以及包括短波、民用航空和航海通讯在内的各种无线电信号进行窃听。据通信专家分析,事实上,如果电话或通信在其传输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经过卫星或微波中继就很有可能被“梯阵”系统所监听。即便是海底电缆或是地下通信光缆往往也可能在某个环节上与微波网络相连,因而这种“安全”的有线通信方式也不能幸免。
在“梯阵”系统遍及全球的监听站中,最大的电子监听站设在英国的约克郡高沼。此外,在澳大利亚的肖尔沃特湾、加拿大的利特里姆以及新西兰的怀霍帕伊也都设有“梯阵”系统的监听站。尽管在“梯阵”系统的运作上美国同英、加、澳等国签署有“安全协定”,但各国在获取情报成果的分享和使用上其地位是不同的。协议规定,美国在情报使用权上具有最优先的地位,英国其次,而加、澳、新等国以及后来加入的日本、韩国等则只具有三流地位。
“战略重心”的转移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失去了传统中的对手,耗巨资建立的“梯阵”系统一时也派不上了用场。然而美国不愿意就那么白白浪费经营了几十年的“秘密产业”,于是便将其监听体系的“战略重心”转向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领域。据欧洲议会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梯阵”系统对整个欧洲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等电讯手段进行截收,而后全部传回本土马里兰州的米尔德总部进行分析。为了帮助美国公司在商业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美国疯狂搜集欧洲盟国的商业绝密情报,“直接损害了欧洲各国的商业贸易及政治利益和安全”。早在1994年欧洲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空中客车工业公司在为争取沙特阿位伯的大批订单而同两家美国公司展开竞争时,美国国家安全局就曾插手。国家安全局通过“梯阵”系统窃听到了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同沙特国家航空公司以及沙特政府之间的全部电话和传真内容,并发现空中客车公司的代表正在向沙特官员行贿。于是它将此情报转给了美国政府和参与竞标的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从而使这两家美国公司最终以60亿美元的有利价格招标成功。
曝光后的尴尬
早在1988年,英国著名调查记者杜尔肯就曾经撰文披露,在欧洲有一个多国联合的庞大的电子监听网络的存在。不过,由于杜尔肯当时没有提供这套系统的细节,也没有提及该网络的名称,因而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至1998年,一份由欧洲议会议员阿兰·蓬皮杜牵头的名为《科技选择评估》的调查报告才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梯阵”系统的基本情况。该报告公布后,在整个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迫使欧洲议会不得不下令再次对“梯阵”系统进行更深入的调查。欧洲国家普遍担心,美国企图利用冷战时期发展起来的这套庞大的监听系统来扩展其经济利益,并将其转化为一个完全的商业间谍手段。欧洲议会议员们均认为,要么将美国的“梯阵”系统全部拆除,要么所有欧盟国家都应当参与系统的运作和情报的共享。此时,你可曾知道你的一举一动都处在商业对手的监控之下。
在“梯阵”系统的秘密曝光以后,美英两国政府以及情报部门的表现也是异常一致,要么宣称“一无所知”,要么回答“无可奉告”,总之不愿公开承认这个全球性监听网络的存在。而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则迫于民众的巨大压力,不得不发表声明说,两国在当时“特殊”的条件下的确参加了“梯阵”系统,但可以保证会采取措施来确保本国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对于一向自诩是欧洲盟国“利益保护者”的美国来说,“梯阵”监听系统的曝光不仅严重损害了自己“西方老大”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美国同欧洲盟国之间的早已存在的不信任感。就连美国自己的各种媒体也纷纷质问:“美国为什么要对自己的朋友搞间谍活动?”“我们需要进行一场新的冷战吗?”看来,如若想让“梯阵”事件平息下去,美国的当权者可能还要真的想想办法。
2
《夺命手机》-影片介绍发布于: 三月 30, 2010 的 9:34 上午 | Tags: 《夺命手机》, 手机, 梯阵
在4月2日即将上映的美国大片《夺命手机》是一部悬疑动作片,由著名导演格雷格·马科斯导演,文·瑞姆斯 托德·詹森主演,是一部非常棒的片子。
剧情介绍:
科技时代,每部手机,它拨打的电话、发送的信息、手机邮件都通过卫星得到其踪迹,只除了一部,这是一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手机,一部具有预测能力的万能手 机,它让你得到一切,甚至让你在老虎 机上都能赢钱,只要你能保住它
一位美国工程师接收到一条神秘短信,按照短信的指令去做,他将能得到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这条短信让他深陷一个致命的国际性阴谋当中。dvd converter
彼德森是一个美国工程师。一天,有人给他邮寄了一个手机。这是一部可以预测未来的手机,彼德森利用它躲过了一次空难。后来,彼德森来到了捷克,在一个赌 场里他利用手机给他的短信赢得了不少的钱。他的一举一动立刻引起了赌场头目约翰的注意。约翰想知道彼德森是如何利用手机作弊的,于是他就派了年轻美丽的米 兰设计了彼德森。当约翰再次利用手机赌博的时候,格兰特特工将其逮捕,理由是彼德森犯有诈骗罪。但实际上,格兰特知道凡是用过此种手机的人最后都会死掉, 他就是负责调查这个案子的人。
格兰特没收了彼德森的手机,然后放他走了。回到旅馆的彼德森,见到了米兰,两人激情过后。第二 天早上,彼德森发现有人正要杀自己。幸好,米兰和约翰的帮助,彼德森才躲过一劫。之后,约翰和彼德森一起去了莫斯科。因为有个叫尤瑞的俄罗斯人说他能追踪 到发短信人的地址。可是,尤瑞也让他们失望了,尤瑞告诉他们这是手机自己发出的短信。而就在此时,格兰特一伙也在追查彼德森他们。一番激战之后,格兰特和 彼德森他们达成一致决定毁掉Echelon(梯阵)。
彼德森向Echelon提问了Echelon的宗旨是什么,Echelon的回答是保护美国公 民自由权益,宪法2330中有关于公民自由权不受监控的相关条例,因此在升级的最后,程序自动删除了。后来美国国安局局长再试图重新启动 Echelon,Echelon却自动掉线,即消极怠工,不在网络上监视他人自由。
评论:
这部片子和《鹰眼》是同一类型的影片,但稍逊一筹。powerpoint to video 前半部分铺垫得不错,但有点虎头蛇尾,不过也不能怪编剧,一个由手机引发的故事么,最后还是得引到计算机上面 来。
电影最重要的是不管你花多少钱去拍电影,重要的是你要把一个故事清楚了。我发现好莱坞的编剧们真的很会讲故事。他们能把同一件事,或者同一类型的事物,讲出各种版本,拍 各色的电影。这就是好莱坞。
《夺命手机》的结尾很多人可能难以理解。但是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会发现,这一切就是俄罗斯人的杰作。他们的高级特工——由里,入侵了美国国安局的电脑——梯 阵。这就是梯阵。
正如结尾的时候,俄罗斯人说的那样,“他们还会再建的”,“有我们在,”“这次我们帮美国人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看来,俄罗斯人也想担当起拯救世界人民的 使命了。
但是,总感觉这个故事没有讲全。或者说,导演不想让观众了解这个故事的全部,所以在结尾处显得很草率。
剧中男主角使用的手机原形为诺基亚Aeon,flash video很多人很想要电影里面的那台手机,功能强大,诺基亚的概念机真不是盖的,据说上市要价8万,不过听说现在有小厂已经生产出山寨版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