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辉 王小波后谁来启蒙?
启蒙就是让人获得自我。就是通过常识启迪人们去思考,从而获取什么是自我、什么是自我存在的意义等问题的认识。我们这一代人,都在封闭的环境中长大,校园、家庭两点一线,生活经验雷同,容易产生相同的认识。加上老师、家长的灌输,因此丧失了反思的能力,大家活成了差不多的人。不论面对工作还是学习,我们很少想为什么,只是觉得必须如此,生活就是这样安排的,就这样,成了生活的奴隶,即使是错误的安排,也无力去反抗,无力去改变。
如果我们没有被启蒙,就像牛马一样,吃得很差,住在肮脏的地方,承受着艰苦的生活,可它们会反省吗?你觉得它们很惨,可它们自己却觉得过得很安稳、很幸福。它们也是有感情的,也会不满,也会本能地爱自己的孩子,但结果却成了工具。我们是人,有思考的能力,完全可以突破“被工具”的命运。关键在于,你是否启蒙了,而没有启蒙的人生,是不值得经过的。
启蒙必须从认识自己开始。今天的年轻人确实已经走在启蒙之路上,但真正的启蒙还应通过思考来寻找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认识到世界对自我的压迫,这只是第一步,它充满风险,如果因此堕入自我中心、玩世不恭,这将成为私民,而非公民。靠私民是无法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的,也不可能真正改变集体命运。启蒙之所以难,一方面是传统的考验,私民文化历史悠久,每次个体去探索自由的边界时,都会以失败告终,这就培养了隐忍、无为、顺从、世故的文化性格。在许多人看来,不争比争更高明,这貌似清醒,其实是为放弃找了一个华丽的借口。另一方面是现实的考验,因为在我们的思维中,有太多别人移植进来的东西。许多年轻人张口就是我们,就是国家、社会等等大词,可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他却说不上来,因为从小到大,别人告诉他的都是标准答案,经受了这样的反复训练,所以很多年轻人习惯了高屋建瓴、自觉地站在道德高度、文化高度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可这样的豪迈很可能是一种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