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讲林徽因的,在大家都推崇林徽因和徐志摩等名人的爱情故事时候,
突然有人,从另一个角度去剖析这个事情。有新意的同时,还是受打击的。
据说,但是徐志摩与妻子张幼仪离婚之后,想林徽因求婚,林徽因说,你并不爱我,
你爱的只是那时的我(原话记不得了),这句话,及其的伤人,让人有怒吼的冲动。
不过,这句话,却真实的在理。
在我们身边很久的人,我们往往 不会注意到,但是突然有一天,发现,这个人其实是细腻的,或是敬仰的。
那一瞬间的感动,如同,围绕在身后的光芒,炫目,而又温柔的让人心动,同时在心的角落中,微小的颤抖,甚至是疼痛到抽搐。
那一瞬间萌发了在一起的冲动,之后便用欣赏的眼光接纳个各种行为。其实,也许放在另一个时间,空间,人或事,他至于你没有那么重要。
爱上最初,便“一见钟情”。所以,林徽因拒绝求婚。他爱的不是现在的她。
林徽因最终嫁给了高富帅的,小梁同志,小徐,飞机失事死了,小金终身未娶,毗邻而居。
果然是爱情?却爱的悲壮。
在一起长久了,其实很难说自己爱或不爱,多的是依赖吧。长期驻扎在心中的藤蔓。迎着太阳向上生长,长出阴暗的古井,盘根错节,包裹着心,那是你坠落之后,向上爬的力量。
向上仰望的久了,也许觉得只有依着她向上爬,才能看到希望,
可是,大家都忘了,废墟中还有其他路。不一定通向的是光明,但是通向其他地方。
一直觉得,人类都是爱自己的,以至于,爱的人都是满足自己的欲望。红袖添香的文人情节,最终使这些有着理性头脑的人,被法式的罗曼提克埋葬。追逐着,不能被追逐的梦。
爱说来,不能在一起便是伤。
有时候在想,假若,时间在回到当初,依旧是韶光岁月,那么所有的结局会不会不同。
假若,林徽因不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假若没有孤独寂寞的电报,假若,没有横溢的才情,假若没有来自海洋的浪漫之风。假若没有,裹脚的小女人,没有,厚重的棉袄和高墙,没有束缚和自由,
一切的一切,就也许不同了。
用今天的眼光诠释过去,是提前了还是倒退了。
之于我,爱上林徽因可能也是必然,即便不是在一起,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女人,有着被束缚的男人的梦,华丽的,却又渴望被糟蹋腐朽的梦。
现在可能不会再有这样的女人,半遮面抱着琵琶女人,不是宽袖长袍,蕾丝的花边礼帽,看得见胸脯的束腰,旗袍。这样一个,保守而又放荡的人,是内心野兽的呼喊,被束缚的自由。
你爱的不是我,而是你内心渴望的化身,击碎了心灵的束缚,是长久以来破茧成蝶的诉求。她懂得,她是林徽因。
那一瞬间的林徽因,是他们,不能抑制住的呼喊,就好像看见自己的心脏,破膛而出,血淋漓的呼吸跳动,虔诚,敬仰。
所以,即使一句看似,无理的拒绝,却依旧赢得悲伤的爱情。
爱上林徽因,爱上的却是自己的梦。
就好像那康桥的风景,“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