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爱一个人和要求一个现实的结果,这二者实际上是不存在逻辑关系的。” 人的情感需求是多层次的,当我们企图把多个层次的需求加诸同一个人身上,并且试图以婚姻形式固化这种需求时,这便是一种贪婪。 我们在向人性签订一个终身契约,希望一生都能够轻松得到满足、坐享安逸,我们便注定要活在迷失和困惑中。 伴侣,并不能成为排遣人性孤独的最终期许。孩子,这更是可笑,他/她注定是一个要远离你生命另一个孤独的生命个体。 “为什么现在周围的男女会对感情觉得困惑?为什么总觉得找不到合适的人成为伴侣?其实这不是一个问题,这是人生的必然。” 是因为人愈发成熟,愈能细分自己的情感需求、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世界上那么多人,可要找到另一半,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太相似的,有兴趣重叠,却也会起冲突。互补型的,会彼此弥补,但也有可能会交集过少。年纪轻时容易爱,是因为那是自恋的投射,爱上的,其实是自己对爱的一种期许,并把它嫁接到某个人身上。 成年后不容易爱,也很难一下子便投入,那是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渐渐发现人性的孤独很难用一个人放在身边来填补。 我们努力去寻觅那个可以陪伴在身边的人,可是他/她永远只能慰藉小小的一部分,于是我们对爱感到失望,又感觉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