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之行
从北京到张家口市下辖坝上各县,我所知道的路线有三条:东线,走沙城(怀来),经赤城,北行可以到沽源(平定堡镇);中线,在张家口折向东北,过崇礼北行,可以到达沽源;西线,在张家口,作略偏西北行,可以到张北. 三条路线,我最熟悉的是西线.早在十五年前,我就曾经走过这一条线.最近半年里,我又走了三个来回.中线我是今年六月上旬走过,不过是半途而废,只走到崇礼(西湾子镇).东线,是最晚走的,就在前天.约了一帮朋友,分乘三辆轿车,先走京藏高速,在沙城转112国道,在赤城东南转242省道,北行抵达沽源. 对这三条路线,我都很有兴趣.西线,除了对十五年前那次不成功的坝上草原骑马之旅(国庆节去的,坝上地区已然是冬天景象,牧民都穿上皮毛大衣袖手倚墙在晒太阳了.因此,没有骑成马)的怀念之情,还有应张北县委办公室赵红革主任之邀,写一本关于张北的书,今年年初开始的三次观光采访过程中,跟几位当地朋友建立了友谊,了解到不少历史故事和风土人情.随着对这片土地不同别处的熟悉,产生了不同别处的亲切感.中线的崇礼县,有名的塞外滑雪场,我没有领略过,但是对那里曾经有过的西湾子天主教堂,抱有浓厚的兴趣.早在清朝康熙年间,那里就有天主教传教士开始传教活动,那里曾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是天主教徒的避难地和天主教在华北、蒙古地区的传教基地.六月上旬的寻访西湾子天主教堂之行,得知古老的天主教堂已经荡然无存,看到的杂乱粗糙的新建教堂里神甫的惶恐神情,长长的山谷里倚山崖而建的房屋,都令我心有不安. 我对东线的兴趣有两个:一个是汪曾祺先生曾经于1960年八九月间在沽源呆过一段时间,二十多年后,他在两篇文章里深情回忆了那段日子.汪曾祺的怀旧文字,读起来如坐春风原野,如品清茶佳茗,如饮醇酒佳酿.读过之后,恨不得身临其境,到实地去看一看.还有一个是,翻阅元人周伯琦《扈从诗前序》时,看到元惠宗图帖睦尔公元1352年阴历四月从大都(今北京)出发去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西北)巡幸,走的就是这一条路线.对周伯琦描述的沿途风景,尤其是峻岭深谷,清流急湍,早已有些心驰神往了. 心驰神往得以如愿以偿,说起缘由来,有些不可思议: 写张北,写坝上,就写到了汪曾祺先生在坝上画土豆图谱,写到了沽源.我寻访汪曾祺沽源踪迹的文章,引起了沽源一中语文老师李富荣的注意.李富荣老师对我文章中所说的汪曾祺先生半个世纪前待过的马铃薯研究站;原址有所怀疑,于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寻访调查,提出了不同看法.一番文字往来,我们成了朋友.因为对汪曾祺其人其文的共同喜爱以及对人文资源之于丰富、提升一个地区人民精神生活重要性的认识,我们不约而同想到一个主意:建议地方政府,在汪曾祺曾经待过的地方,搞一个纪念性的东西,或者将汪曾祺饱含感情回忆沽源岁月的文章列入当地文化宣传和教育系统.我们的设想,引起了数学教师出身、现任沽源一中校长、沽源县政协委员张跃峰先生的浓厚兴趣和大力支持.他不但将李富荣老师起草的提案递交给县里有关领导,还于六月上旬我第三次到张北县采风的时候,安排我和主管副县长弓爱萍见了面.那一回的匆匆一晤,张跃峰校长的古貌童心、讷言敏行,令我有一见如故之感.从李富荣老师那里得知,张跃峰校长以前当过沽源四中的校长、县教育局副局长.2007年调任一中校长后,很快使一中起死回生;,并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景象,高考升学率直线上升.在天鹅湖边,他对天鹅湖景色质朴而有诗意的描述;在五花草甸,他领着我们翻过步道栅栏采摘黄花嫩茎,后来拿到饭店炒了一个菜(那道菜的味道可真好啊),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临行之际,我们相约:等五花草甸;金莲花盛开的时候,我再到沽源找他. 六七月间,张跃峰校长几次对我发出邀请.七月底,当我一篇博客文章引起网络、媒体一片谤讪之声的时候,凑巧,李富荣老师转来一个信息:张校长在念叨我,问我什么时候能安排沽源之游. 有几个看过我写坝上文章的身边好友,都对坝上产生了浓厚兴趣,听说我又要到坝上一游,纷纷表示要跟我同去.约来约去,人愈约愈多,时间愈约愈靠后.最后确定,上周六早晨七时,我们九大俩小共11个人,向沽源出发.因为取道著名的堵车路段京藏高速八达岭路段,三四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却走了七个半小时.到达沽源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半了,害得沽源一中的两位领导石有录书记、王志敏副校长和李富荣老师,本该是休息日子的星期六,都饿着肚子,等了我们整整三个小时!原定的坝上最高处、著名景点冰山梁,去不了了.石书记和李老师,带我们去闪电河和传说中的萧太后梳妆楼;(据专家考证,应该是树葬楼;,墓主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孙阔里吉思.树葬楼是坝上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元代地面建筑物)两个景点走了走. 虽然我们只在沽源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便离开沽源,往张北县去了.但是,沽源一中三位领导和李富荣老师,跟坝上地区的气候殊途同归:当北京气温高达37、8度的时候,沽源却只有十几度.短袖夏装的我,感受到的是:清凉彻骨.那是真正的避暑啊!沽源一中领导和李富荣老师所给予我们的,是热情.清凉和热情,都是我们所需要的,都是我们希望得到的如同鱼与熊掌之于亚圣孟子. 离开沽源之后,不止一位同行的朋友,感到困惑,先后问我:你为他们做过什么事情?;或者你帮过他们什么忙?;当我告诉他们我什么事也没有为他们做过,他们什么忙我也没有帮过;的时候,他们的困惑就更大了,无论如何不肯相信我的话,不约而同地断言:你太谦虚了!; 他们的断言,让我也感到了困惑:一介书生,无权无势;两句闲话,不着边际;三五篇文章,不咸不淡.我有什么资本可以谦虚的呢?据李富荣老师推测,其间缘由大约是:我是个爱写文章的人,而张跃峰校长是个很爱家乡的人,张跃峰校长之所以热情邀请我到沽源做客,是希望我能写写他的家乡沽源. 看来,东线这一条路,我以后还有机会去走走!
上一篇:【Forever】~ 梧桐那么伤下一篇:李白是个孤独的歌者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