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拾伍

明之痕迹 [分享] 2011-11-09 21:40:48 星期三 查看:34663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很清楚的记得那时商店里的火柴只要三分钱一盒,因为那个时候除了收集一些邮票,还收集过一段时间的火花。而火柴盒上贴的各种各样的贴画也曾经是很吸引到我的,可惜的是,和那些连环画一样最终在搬迁的过程中没能逃过丢失的命运。

三分钱对于我们厂里的子弟来说并不算难弄到手的,到处转转,或捡或偷点废铜烂铁,要买盒火柴算是易如反掌的事。再不济,到自家灶边找找,保管也能找到一盒半盒的。

大人当然是反对我们玩火的,因为提到“玩火”接下来想到的肯定是“自焚”,焚不到自己,焚了别人或是焚了物品也会是相当麻的事。不过完全不让我们碰火也不实际,冬天读书很多人都带火盆,想怎么玩,他们也是鞭长莫及的。况且,我们“玩火”也曾为大家带来了好处。

就像在公交车上面对小偷小摸的见义勇为,给受害者带来好处,还能彰显社会的正义,但是给那些扒手却是带来灾难的。我们玩火也给人们带来过好处,所以也给一些小偷小摸的家伙带来了灾难。而老鼠绝对算得上是小偷小摸的。

所以,我们若是口袋里有盒火柴,并且又想来找点乐趣的话,老鼠就会成为被我们“玩”的首选对象。要找个老鼠洞并不算难事,难的是要找到它们四通八达的其它洞口然后用石头砖块堵严实。我们当然也清楚要留下一个周围还算适合生火的洞口的,要是洞口周围满是能够燃烧的物品,我们肯定只堵不留。留下的洞口我们会再挖大些,好往里面塞进去一些树枝木棍之类的东西。用火柴把木棍点着,那些还未干透的树枝树叶是会烧起很多烟来的,于是我们拼命把烟往洞里吹,要活活把老鼠熏死在洞里。小孩子气短,而且又会被烟呛,所以会轮着来吹,一个个吹得脸通红,眼泪鼻涕一把把的还丝毫不退缩。老实说,想活活把老鼠熏死的想法其实是蛮幼稚的。每次用浓烟熏老鼠总会把老鼠从那些我们没找到的别的洞口熏得跑出来,然后就是一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武戏精彩上演。砖头,石块,泥疙瘩下雨一样的招呼那些鬼鬼祟祟到处奔窜的家伙,运气好也是会有收获的,并且还能给我们带来好处。乡政府那边有个老头就会到处去收老鼠尾巴,据说从老鼠尾巴里面可以抽出一根很筋来做成药,能卖不少钱。但是那个老头最多只会用一分钱来跟我们收一根的。一分钱当然不算吸引人,更吸引我的是隔壁喜欢打猎的李叔叔倒是用这刚打死的肥大老鼠肉炒了一个菜。在他家吃山鸡野兔蛇之类的野味已经不算少,所以对于吃老鼠也是想都没想夹起来就吃的,肉质倒是很鲜嫩,就是小骨头太多了点。如果现在要再面对着一叠老鼠肉,那想的可就多了去了。

小孩子玩火肯定不算是好事,即便是熏老鼠。虽然记忆里并没有因为玩火玩出事来的,但总归还是用火在外面惹了不少坏事。对象就是那些作田种地的农民。

在这小山坳里建厂,本来就是占了早已在这耕种了几辈的农户的地盘,但是淳朴的农家人还是很接受我们的。一则本性使然,一则工厂的建成也是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改变,而且算是好的改变。最明显的,改革开放开始后,厂里三千多张嘴让他们土里地里辛苦换来的收成有了一个不错的市场。灯光球场边的那段马路就是全乡最大的菜市场和集市,而且不用像别的乡村那样逢三或逢五每隔一段时间才会有的赶集,每天的中午都会人声鼎沸,市场经济得以充分体现。而且另外还很有特点的一件事是厂里职工子弟去食堂买早点,饭菜都是用专门的所谓饭菜票。壹两,贰两,半斤,壹斤是用来打米饭的,伍分,壹角,伍角,壹元是用来买菜和早点的。这样的饭菜票也逐渐在那些干起个体户的农家小商店里成为了和人民币等值使用的货币。然后他们也可以拿着这些饭菜票去厂里食堂消费,毕竟食堂做的那些早点和饭菜在他们看来也肯定是以前很难有机会品尝到的美味。

不过厂里的小孩子这么多年来却一直是让他们最头疼的。没有作过田种过菜的厂里小孩肯定对“珍惜劳动成果”是缺乏最直观的体验的,所以厂里周边那些农家或多或少遭受过我们损毁破坏。其中最损失惨重的应该算是这边山里农家种植最多的红薯。

小孩子好吃是不争的事实,当父母亲满足不了我们贪吃的欲望时,于是我们开始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厂周边的山里除了茶树最多的就是红薯,曾经作为主食养活过很多农家的红薯在后来有米饭吃了后依旧是他们种植的很多的,不过除了拿去厂里卖,更多的只是用来喂猪。那时我们是不会计较和猪抢食这样的恶名的,因为我们就想吃。于是约上几个玩伴,只要说去偷红薯肯定是会得到响应的。生红薯啃起来虽然又脆又甜,但是找个风景秀丽的山头用来烤熟了吃才是更显得有作派的。

找一块红薯地,从地面上那些长得很繁茂的叶子就可以估计得出土里的红薯是不是个头够大。然后派一个人放哨,其他人就扑进了红薯地里。我们是没有锄头之类的工具的,完全就靠手来挖,经常就是只能把大个的红薯挖出来一半,然后使出吃奶的劲要把它拔出来时用力一猛将红薯掰成了两截。把那些挖出来的或完整或半截的红薯统统装进书包,然后在被农户发现后的大喊大骂声中我们作鸟兽散,跑进树林里。其实农家人是不会不让我们吃几个红薯的,只是看着我们每每把他们的菜地踩得不成样子,而且土里的红薯也挖得有一截没一截的会心疼

挖到红薯我们会跑到学校后面的那座石头山上。这是一个小山包,但是跟别的山不一样的是满山都是很大的石块,而且一半都是埋在土里。那些石头和别的山上的石头是不一样质地的,而且独此一处,来历没有考究过也已无从考究。但是不管是不是烤红薯,我们都很喜欢到这山头上来玩,爬那些大的石头原本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有了那些大石块所以我们是不需要搭灶生火,找个避风的石块后面,把捡来的柴火堆起来,红薯就这样放在柴火堆里不用去管了。也无需把火生得很大,让红薯慢慢烘熟就好,反正小的时候有的是时间。一边生火一边在那些大石块间爬来爬去的嬉戏,最后只是那些烧过的柴火灰烬也足够将红薯煨熟。剩下来的就是像野炊一样把烧得黑糊糊的红薯扒出来,边吹着山风边一享美味了。

厂里生产自行车,所以那种车链条会很多,把链条拆下来还可以做成一种手枪。在链条的小孔里面塞上几根火柴头上的火硝,然后橡皮筋带动的一根钢丝作为撞针狠狠的撞击进那个小孔里是会发出挺响的很像枪声的声音来的,在晚上还能看到火光。比在商店里卖的那些玩具手枪要带劲多了。而且在白炽灯底座最中间会有一根很细的玻璃管,把它弄出来后就像一根小小的试管,在里面也塞上几根火柴的火硝,压紧后用细铁丝把玻璃管固定好,在玻璃管下面用火柴烧塞满火硝的部位,一根火柴还不用烧完就会伴随着清脆的一声轻响,一团火球从玻璃管里射出去。不过,这些都只能算得上我们小孩子玩的小儿科,每年都会有那么一天,厂里会将火玩到极致,玩得就连城里人看到都惊叹不已。

柘溪水电站是距安化县城仅12公里的一座大型水电站,年发电量达22亿千瓦小时,所以小时候在厂里如果停电在我们看来会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虽然不用为停电担心,但是家家户户还是会有蜡烛,就是白色一支,最普通的那种。

每年过完春节就是元宵佳节的到来,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热闹劲甚至不输给除夕。那时厂里是很少有人家会有灯笼的。等到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会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让整个屋子亮亮堂堂。然后拿出一包包的蜡烛来,用一支点燃的蜡烛将其他蜡烛的底部略微烧熔,然后固定在窗台上。一支肯定是不够的,整个窗台上都要插满一排;光在窗台点上蜡烛也是不够的,阳台甚至门口也要点上一排。我和弟弟对这样点蜡烛是乐此不疲的,当家里的阳台,窗台,门口都点上了一排排蜡烛,当厂里家家户户的阳台,窗台,门口都点上了一排排的蜡烛,站在远处看时就真的像是天上的点点繁星撒落在了整个厂区,那景色绝对是会让人觉得美到极致的。

元宵节点彩灯算是传统,但是在那个年代,尤其对于生活在这小山坳里的人来说,灯笼都算是奢侈之物,况且一年到头或许也就能点上一天。所以干脆将笼状外罩去掉,就将里面的蜡烛拿来点。而点的蜡烛越多也就算是灯笼点得越多,也越显喜庆了。而整个厂区家家户户都点上如此之多的蜡烛,看起来的灯火辉煌越发显得令人惊叹不已。

整厂搬迁到株洲后,这样的风俗还一直延续了好多年,也算是成为了这个城市里独树一帜的一道风景。每年的元宵夜都会有附近的同学朋友专程到厂里来,这是久居城市的他们从来都未曾见到过的,也是每每能令到他们叹为观止而我又能自豪上一把的。只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越发融入到城市生活中,这道独有的风景也已渐渐消逝,更华丽喜庆的灯笼将一排排的蜡烛取代。除了在记忆中,甚至几乎没有任何的光影把这样极致的美记载下来。

作为厂里元宵夜的传统,却还是有流传至今的一种,那就是舞龙。从职工中选出一些身强力壮的汉子,请来老行家言传身教一番,然后在元宵之夜就可以大显身手了。晚上七点钟的样子,家家户户都点上了蜡烛,吃好了元宵,“龙”也开始在家属区现身。一栋一栋,挨家挨户的舞过去。每当龙舞到一栋家属楼时,楼里的每户人家都会点放鞭炮烟花,这叫做“接龙”。祥龙驾临,肯定是要很隆重接待的,谁都想讨个好意头。鞭炮放得越多越热烈,舞龙的人自然也会舞得越有干劲,那“龙”也就越发显得虎虎生风霸气十足,很是精彩绝伦。所以每年过年母亲都会专程为了接这条“龙”留下最长最大的一封鞭炮,“龙”快要来到我们这栋楼下时,父亲早已将老长的鞭炮一头绑在了一根长棍上,然后把长棍伸出阳台。其实住在楼上的每户人家阳台上都已经这样吊起了一长串的红电光炮。等龙舞到了楼下,每家每户相差无几的点燃各自挂在阳台外边的鞭炮,顿时电光火石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响声大作。龙身后更是一阵锣鼓喧天,盖过了舞龙人喊的号子声。调皮的小孩子会将手里的彩珠筒,冲天炮对着龙身一顿射,旁边地上的烟花也会点着,飞舞起无数火树银花。那时的热闹欢庆即便是敲响钟声的除夕夜也要逊色几分。有客气的人家会给龙头递上一个大红包,那龙是会进到他家里去转一圈的,更显鸿运吉利。

接完龙,大人们会继续守着火盆看电视,小孩子却待不住了。跑出去跟在“龙”后面继续一路追逐嬉戏,这时总是能碰到前面已经接过龙人家的小玩伴的。我们总是会在地上捡那些已经燃放过的彩珠筒-----厚厚的纸卷成的一根长长细细的直筒,把从家里带出来的蜡烛从上面的孔塞进纸筒里然后点着就像火把一样的举着。现在的孩子可以在元宵夜提着灯笼,那时这样的“火把”就算是我们的灯笼了。蜡烛慢慢烧没,我们会从别人家的窗台上去偷,然后把偷来的蜡烛掰成很小块的往纸筒的孔里塞,“火把”也就可以一直烧下去了。跟在“龙”的身后,直到在全厂都走遍,“龙”也“归巢”我们都还不会散去,一群小孩子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支这样的“火把”继续到处去捡彩珠筒偷蜡烛,没有什么缘由的就是这样玩着火把开心到深夜,甚至连父母都是不会来干涉的。

现在的元宵夜没有了蜡烛,自然也没有了这样的“火把”,而且为人父母的那时玩伴也是万万不会让自家孩子这样去玩火的。对于儿时火亦能成为玩耍之物的人来说,我们或许算是最后的一代了吧。

顶一下(342 写日记 1017967 142444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