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强烈推荐一个视频:如何做有智慧的家长——

爱雨彬 [其他] 2009-11-16 10:55:17 星期一 查看:515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http://blog.sina.com.cn/u/1422632415
我根据网上的文本文件(新浪不允许放链接),自己做的笔记
~~~

第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什么的?我相信深圳90%的家长都在努力的开发孩子的大脑,增加孩子的知识,培养孩子的技能,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核心内容是“养”孩子的心。

~~

第二,深圳的家庭教育还有一个特点,相对于别的地域来讲,深圳家长的家庭教育普遍表现得浮躁。这是孩子成长的大忌,你要想让一个孩子学习不好,把他的内心弄浮躁就够了。

~~

第三,教育的功利意识强于其他地方。

~~

第四,目前家长教育孩子最缺的是什么?不是知识,不是技巧,不是方法,也就是说不是内容层面的东西,而缺乏的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也就是同样一句话放到你嘴里面说,说出来让孩子听了,孩子心里面会不舒服,要换一个状态好的人,或者换一个老师讲,孩子听起来会遵照我们的要求,遵照我们的引导去走。

~~


  下面讲一讲,我们对家庭教育的基本认知。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或者基础性的内容是干什么的?有两个点:一个是妈妈负责的;一个是爸爸负责的。情感母亲和孩子之间交流的核心内容,今后孩子回到家了,别再问:作业做得怎么样?在学校表现怎么样?你们之间交流的核心内容是情感,要用天然的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母子情结,让孩子见到你的时候能够松驰下来,能够放松下来,能够平静下来。这是一个基本内容。母亲给孩子的这份情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讲是一份能量,这种能量能起什么样的作用?能把孩子的自信心给养出来,把孩子的理想、目标、意识给孵化出来,这种情感就像是一个鸟巢一样,能孵化孩子的这些非智力因素。

第二个基本内容是精神导向,这个精神导向是由父亲来完成的。怎么理解?我们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叫做《背影》,朱自清写的,父亲的背影的那种状态解读给孩子的是一种精神导向。今天我们深圳的父亲来的还是不少的,我内心里面非常感动,我经常看一千多人的报告会只有三四个父亲,坐不了五分钟,不好意思又走了,今天来的不少。我特别提到这两点,特别有意义,因为全中国有一个普遍的现象:父亲在慢慢的淡出家庭教育。这在我们深圳,我想也会存在这样的现象。这是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个基本内容是干什么的。


~~

  下面进入我要讲的智慧层面的东西。


~~

“知止”——止、减、俭。停止的“止”,这个字有大学问,关于这个字有一本书,叫《止学》,你们有时间见到这本书可以买来看看,。。。

整个教育的过程,我总结了一句话:三分的点悟,七分的等待,不需要忙活太多。...

~~

“减”,现在全国的家长应该用减法做教育,我们脑子里面的东西应该尽可能的去掉很多现实的让我们浮躁的东西。包括我们听到所有的教育,什么赏识教育、惩戒教育等等各种各样的教育,我们听到的所有的教育只是教育这个概念的一个侧面,而不是教育的全部,不要希望我们得到某一个专家的指点。这个专家其实对教育者来讲是有局限性的,教育需要的是“大家”,是大师级的人,因为是面对生命的问题,每一个专家都有局限性,所以我们听到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只是教育这个概念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部。另外,所有的这些概念都会在一个点上聚集。这一个点,我们怎么在内心里面清晰出来,就要用减法面对现在孩子的教育。

~~

“俭”,这个字反映了整个教育的过程和人成长的过程,是在非常朴素的状态下。

~~

第一个字讲完了,我们回去思考,哪些事情不该做。第二个字是“定”,我们家长普遍缺乏内在的定力,。。。

~~

在我的教育信念里面有一句话:教育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它是一个直面生命的发展和一个人心智发展的问题,而绝不是考上大学,将来干什么,能挣多少钱。如果这个问题我们不清楚,等孩子过了30岁,他会找我们来“算帐”。家长做教育要能够立足于这样一个点,立足于生命对生命的感动。

~~

第三个字“相”。这个“相”,是相互、相对的意思。我们把目光从孩子身上转移到我们自身的素养上。

~~

今天我们直接切中的是“根”的东西,就是决定表面的东西,所以我用了三个根,第一个是守住家庭文化之根,这里面有两个字——理、礼。这里面要守住什么,谁来守?父亲守“理”,母亲守“礼”。理多了,变成了道理,这个理代表原则、标准、方向。我们过去讲“有理走遍天下”,你的孩子将来能走多远,这由父亲守理能守多少决定,决定他将来生命的长度。“礼”,这个礼是人和人之间最恰当的心理距离,也代表了一种心灵的秩序,这个字是由母亲来守住的。如果母亲着急的时候,什么话都可以跟孩子交流,这样的孩子到学校,老师从内心里来讲也很难接纳。母亲们要守住这个字,你至少在家里面对孩子要做到尊重二字。

~~

第二个守住(守住生命发展之根),这句话是对我们父母的眼光提出来的要求。我们眼光能不能跨越孩子成长的现实,在孩子将来的年龄段里面去等待孩子,因为教育必须要占到孩子心灵和生命的前方去等待,而不是被动的等孩子出了问题再解决,或者陪孩子一块。

~~

最后一个守住(守住养、育之根),家庭教育重在“养”和“育”这两个字,现在学校里面80%的是教,家庭80%应该是养和育,这种育的形式就是通过养的状态达到。

~~

何提升孩子内心的这份热情,这份温度?这要从环境解决。这个环境谁决定?第一个是母亲,母亲的情绪是养孩子的心的,母亲的情绪就像一个容器一样,孩子的心就在你的情绪里面放着,你的情绪有多高,尤其是你们看待孩子的时候,你们眼神里面的温度有多高。

~~

第四个字“静”,这个字可能更难了,但是它是解决问题的。前面几个字是过程,知止也好、提升定力也好、守住也好,这是我们对过程的要求,要解决问题必须回到这个字里面。

~~

所以“文化是教育的极致”,文而化之,“文”就是家长的存在,“化”就是感化、转化、内化为,父母的存在内化为孩子的一种情感能量和精神导向。

~~

母亲的“母”在甲骨文里面是一个跪着的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孩子身上有两点。这两点有两种解释,我赞同第二种解释,那是母亲的眼睛,母亲一辈子都放不下自己的孩子。


~~

一个人说的话的教育力量,它的内容只占10%,35%的是他的语气,55%的是他的表情。

~~

第一个字是“虚”,。。。

第二个字是要会示“弱”。。。

第三个字是“柔”,。。。 (看到这里,我会心地笑了。这,才是符合我心目中对“母亲”的定义的。)

情绪把控在平和状态,你基本上解读了母性的内涵,只要谁家有这样的母亲,这一个家族都能“养”起来。

~~

另外,父性文化的表现形态是两个字:风度。母亲用平和的情绪,父亲用风度,来解读自身的文化内涵。这个风度的第一个内容,就是所有的父亲要表现的第一个就是宽容。父性文化非常核心的内容是胸怀的宽广,当然我这几年做家庭教育也碰到很多爸爸爱哭,也容易情绪化。第二个概念:刚毅;第三个概念:坚韧。宽容是在面对别人的错误,面对家庭成员身上不足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刚毅是面对挑战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精神导向,引领孩子生命高度的一个点,坚韧是面对困难的和挫折时候的一种姿态。这三个词加起来就是父亲的风度,“风”也是一种力量,拥有这三点的父亲不说话,他的教育已经做完了。


~~

提问:老师您好!非常感谢,听了您的课受益匪浅,使我非常感动。您刚才提到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我就想,看到孩子犯一些错,或者是重复性的非常严重的错误,怎么样体现无条件的接纳,或者是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皇甫军伟:孩子在用他的错误测量我们的胸怀。为什么呢?因为我讲的接纳,首先是孩子在低谷的时候,在犯错误的时候,我们的接纳能力,而不是学习好的时候、表现优秀的时候,争得荣誉的时候我们的接纳。孩子对我们的测量,就是他在犯最大错误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胸怀。如果胸怀仅限于他的错误去接纳,我们会痛苦,如果我们的胸怀再大一点,可以看到他犯的错误周围也“长”着他的很多优点,甚至他个性的优势,我们就不会很痛苦的去接纳。这种接纳才能变成一种托举、一种支撑、一种力量。
  另外,看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给他找一个台阶下,也给你留出一个空间,去发现他的错误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一些他的能力优势,他个人的优点。有一个关于陶行知校长的很著名的故事:有一个孩子拿着板砖要拍另外一个学生,陶行知说:“你到我的办公室去,我在办公室等你”。这给彼此都留出了空间,学生先到了,陶行知先生后到,他说:“对不起,我来晚了,我让你来,你就来,做得是对的,我给你一块糖,我让你停下来,别拿砖头拍,你停下来了,你做的是对的,再给你一块糖。你还很听话,你是听话的孩子”。“这件事对不对,是不是错了”?孩子承认错了,认识到错误又给一块糖,这就是接纳和仰视。陶行知那么有名的大家,能给一个孩子道歉“我来迟到了”,这是仰视,任何一个生命在教育者眼里都是值得敬畏和仰视的,因为教育本身的存在都在托举着这些生命。

接着转贴黄甫军伟的博文
家庭教育真正缺失在哪里

家庭教育的最佳状态是什么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状态,是父母的教育状态。现在有很多母亲的理性让我觉得比较可怕,在谈及孩子的时候,缺乏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支撑,母亲的这种理性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是很可怕的。父亲和教育是有距离的,有距离不可怕,但父亲要表明在家庭教育这个空间里的位置,要表达清楚在家里对孩子的精神导向是什么。

  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现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我们先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保证母亲情绪的平和,这是你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正确解读父母两个字的意义

  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就是风度。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母亲的“母”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这是我们生命角色里面必须解读的内涵。

  第一个字是“虚”。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就是这个“虚”没做好,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围着。

  第二个字是“弱”。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 “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吗?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个字是“柔”。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这样一个“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能力。

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

  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我们如何去把他的心态养好,别急着报班,别急着找家教,别急着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今天主要解读的是这两个字,一个是心,一个是情,无心无意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有情有礼是家庭教育有效实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

  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原则,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有情无礼。爱孩子的时候,爱得没边,关心孩子的时候,连孩子的袜子都要家长给他穿,给他洗,说爱孩子的时候爱到早晨起床的时候,在旁边喊,甚至帮孩子穿衣服,这叫爱吗?这个情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价值。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们的孩子渴望到问我们要东西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才把道理点出来。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就会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或者爸爸我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

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学习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背后的这些干扰源,这些基础层面的支撑了,更可怕。如何实现家长的情绪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现一个问题,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静下来,先把自己的情绪先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否则,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从每个人心里流过。效果在哪里,在于你能否做到对教育思考的沉淀,沉淀到你的内心,内化为你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你听任何报告都是无效的。没有沉淀的消化,就没有实施教育的资本,也就是没有沉淀的过程,我们就不可能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实现。

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家长的教育能量释放出来,

足以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当一个人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谈不上很好的发挥。有的家长说孩子表现不好,不好好学习,在我们这可以解决问题,可以找到答案。“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中国的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内视,尤其是儒家的文化。《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其实气质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差异,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就像我们的职业习惯一样。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启动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启动家长和孩子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情绪和情感的力量,要达到“炽”的程度。炽就是热,热到能够烧烤孩子内心的程度。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气质,就是拿我们父母恰当的情。现在我最担心的不是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而是情的不足,义的模糊,家长是孩子情和义最大的启蒙者,如果你们这一块的启蒙力量失去了,对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肯定是一个遗憾。

家庭教育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山东是文化的圣地,齐鲁文化又以齐文化为龙头??在齐文化这样一个博大的空间里面,我们不应该站到文化的空间去看待教育?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都是有差异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90后孩子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我们要反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

接着转
教育者的内心需要有一片真诚的土地

教育不是交易,更不是生意.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承诺,是灵魂对灵魂的低语!面对教育,我们的内心需要一片真诚的土地.

  做教育难,做真诚的教育更难!难在守真!真正的教育首先要经过自己良知的过滤和灵魂的沉淀.更要经得起否定,怀疑,甚至漫骂的洗礼.守住真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教育难能可贵在于不迎合,不屈服,不浮躁.这样的话,守住教育的真实,真诚,真正,真挚,真切则成为可能.不少人听到教育家真诚的呼唤,当时被感动了,回到家,守住的还是现实的急功近利.在此借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的一句话,教育的急功近利,就是自取灭亡.____出自

  当我努力地用生命去感触和诠释教育时,最无法容忍的是把教育当生意来做的人.做教育需要钱也需要收钱,无可厚非.但是只是为了谋取点金钱而背叛教育的做法,就是对教育真谛的背叛,同时也是对自己良知的背叛.

  教育是一个朴素而又实在的话题,她需要我们用心真诚地守望.

接着转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承诺!

深猛醒,突然有话要说。随惊起,忙记录如下:

    教育是什么!很清晰的一个声音: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承诺!

    下午我和三个儿子一起论书法,大儿子给我备墨,二儿子备纸,三儿子备茶!他们三个都是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们都是在十几岁时因为教育称呼我为父亲的孩子。

    尤其是大儿子,我们一起生活近四年半了,由我们相见的那一刻起,是他改变了我内心深处的教育信念,是他让我相信,真爱可以超越任何学识和技术,可以唤醒任何沉睡的心灵。我的大儿子,四年前是个仅仅可以说一两个字的灵气的孩子;四年前,他妈妈拿着一张报纸来北京找我,就在我和孩子对视的一瞬间,我仿佛听到了孩子内心的呼唤,我在那一刻,我做出了令自己都拒绝的承诺,我从内心升腾起一股激情,我来带他。我相信爱可以创造教育的任何奇迹。或许我和这个孩子早已结识,四年多的时间里,我带着他走南闯北;就像带着自己的魂在走,突然某一天到办公室见不到他,仿佛有些怅然或者说是惶恐。这四年里,孩子在我最困难时,在我的院子里痛哭失声;我早知道,这孩子的情感和精神血脉里,早已与我相通。这是我生命的福分,我把这孩子一直留在我身边,其实有几分自私,我怕别人伤害他内心的那份纯净的善良与高贵;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承诺,就是我这个孩子教给我的,我将坚守一生;并传承给我的孩子们坚守此道!

   前天,我的学生不远千里从外地赶来看我,临走时她问我:爸,你守的教育到底是什么?你到底想要求我做什么?

   我平静地告诉她:记住,你永远是我的好孩子!活着要守住我们彼此的称呼!记住,你是父亲生命的骄傲!对得起,女儿这个称呼就好!

    其实我想告诉我的孩子们教育的真谛是真爱,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生命对生命的承诺。是我一生坚守的教育之魂!

[荐] 教育的智慧来自哪里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教育同时也是一个大智慧!

   教育的智慧源自哪里?我们如何拥有这样的智慧?教育者应该深思这样的问题!

   当下教育的一大特点是人们内心的浮躁,至于浮躁的原因这里不做探讨。浮躁的内心和功利的诉求,让教育的参与者把教育的希望寄托在教育哲学、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的变革上来。人们忙碌地探讨教育理念的更新,努力地适应着教育新口号的更迭。然而教育仍然低着头无奈地叹息着前行。这样的内心状态不可能产生教育的智慧。因为只有教育的心态变的宁静时,教育的哲学和思想才能够沉淀,才能慢慢形成生命的营养,才能够成为智慧的种子或者根基。希望所有关注教育的你和我,共同努力还教育本应该有的那一份宁静。当一个国家的教育变得浮躁时,国家未来的承担者,我们孩子们的未来可能变得艰难,他们的路会变得崎岖,甚至泥泞!

    宁静的教育心态是教育智慧诞生的基础。

   教育的眼光能够超越有形的评判,能够超越现实的羁绊和障碍。着眼于生命的未来。着眼于孩子们心灵成长的未来,着眼于对生命的极大尊重和保护,着眼于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努力地从那个教育的公式〈教育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有个好工作,将来多挣钱〉里走出来,让教育的心站到爱、善良、美好、道德自律、人格素养等构筑的空间里来。让孩子从小学会爱,理解善良、感受世界的美好、享受道德自律带给自己欣慰、明白人格素养决定生命的高度,而不是*决定高度。让孩子对知识有信仰般的追求,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要让孩子学会理解知识与科学背后人性的光辉与大爱的力量是人类文明的魂,这样的教育很容易让生命沉醉于其中。教育的智慧也会在这样的眼光和超越中得到闪现的空间。

    让心和现实拉开距离。站在孩子三十岁的年龄思考给三岁的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智慧不在孩子的今天,也不仅仅在孩子的未来,而是在未来和当下之间的一个点上。努力地拉开这样一段距离。教育的智慧一旦出现,你会感觉到教育很美,也很让人享受。

    教育的智慧在哪里?我不停地问着自己,也希望同行者一起思考,一起感受。让孩子的心在智慧的天空自由翱翔,而不是让孩子的心在知识的大海里日渐麻木。

荐] 是谁让孩子变成了情感乞丐

针对被感情所困扰的青少年和被早恋所困惑的家长们,下面的这些对话可以作为我们思考的素材,希望可以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面对处于“恋爱”中的孩子们,你们应该思考的内容简要如下:
1.         人在感情面前往往很不自控,时常显得很脆弱!不仅仅是孩子们,成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青春期的“恋爱”对未成熟的心灵冲击力远远超过理性的教导。
2.         一旦男女之间的感情占据了人的内心时,所有的感情均让位于爱情(包括朋友之间的感情,就是我们常说的重色轻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以及师生之间的感情。)这对学习的情绪会被爱情冲击得荡然无存。为什么对学习不能释放情绪。
3.         所有的爱都是有分量的,不同的生命阶段有节制的享受不同的爱。在成长的过程中,能适时地接住不同层次的爱时,它是一件宝贝。如果不是应该享受“爱情”的年龄去接受它,它会把你砸伤!
4.         爱分为四个层次:
(1)   子女之爱《为人子女,去爱自己的父母》
(2)   手足之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
(3)   夫妻或男女之爱〈男女之间的爱〉
(4)   父母之爱〈为人父母的爱,是爱的最高层次〉
当现在孩子对子女之爱和手足之爱缺少时,会过早的介入爱情,但爱情却是青春时对孩子最大的情感陷阱。
5.         时机:生命的智慧在于对时的把握。时代表生命的时节;代表生命活动的节奏。
所有的爱都是有距离的,没有爱的人生是无形和无序的。不能和爱保持适当距离的人,注定是被爱的囚徒。爱的魅力在于你和爱的人和你被爱的人之间永远保持一份让彼此温暖的距离。因为太近了会烧伤彼此的眼光;太远了,又会让彼此的心变凉。
对家长说的话:
  1.(1)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感距离决定着孩子的婚恋观,(父亲决定了女儿的择偶标准,母亲决定了儿子的择偶标准。缺少父爱的女孩子是决定她早恋的潜在因素,而缺少母爱则成为男孩子早恋的决定因素)
(2)所谓早恋,其实是缺少情感关怀的孩子在自己的生活空间里不得以去做的一种内心的情感乞讨。
(3)我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把自己内心本应该属于孩子的天然的情感外衣悄悄地披在孩子的心上。不要让孩子因为父母情感的缺失而变成沿街乞讨的心灵的孤儿。
  2.恋爱中的孩子是不需要道理的开拓,这个时候的孩子,拒绝任何硬性的教育。只有真情的关怀才能渗透和熏染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
  3.教育就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教育无捷径,只有以心养心。任何方法和技巧在发自内心的情感关怀面前都显得多余甚至无聊。因为真正的教育方法是内心真情的一种自然流露的形式或形态。如果内心无情,渴望解决教育问题的人是可笑的,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存在。
   4.父母之间和谐而幸福的情感状态是每个孩子都渴望的精神和情感家园。有了它,每个孩子都希望用生命去守护,没有孩子愿意哭泣着流浪,让幼小的心灵游离于同龄人不成熟的目光和表情中,无“家”可归的孩子,是最容易受到情感攻击和破坏的人,不要让孩子成为社会不良信息的俘虏!
6.         既然赋予了孩子高贵的生命,作为父母就应该努力的站在孩子一生的高度用自己的心托举孩子心灵的成长,让孩子因为父母的托举而高贵。

以上内容均为即时谈话整理得来,不成文体,望各位老师见谅!

再转一篇
[荐]   父亲对孩子最大的责任是点燃母爱的能量

父亲应该用男人特有的理性和宽容,接纳和化解母亲的不良情绪,同时能够对母亲的情绪状态提供及时的抚慰与呵护!这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因为母亲掌控着一个家庭的情绪状态的发展和家庭氛围的热度.

  这是我的家庭教育理论里面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不停地在强调的家庭教育应建立的一个逻辑.

  父亲负责家庭的风景,母亲负责家庭的气候;父亲对母亲的情绪负责,母亲对孩子的情绪负责.孩子内在的情绪升温,才能够对孩子的学习热情发挥应有的母教功能.

  一个父亲对母亲情绪的无视或者忽视,甚至刺激母亲的不良情绪和消极心理状态.是对孩子的成长最大的犯罪.大量的案例证明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很多无奈母亲的真实生活状态.

  我能够听到母亲内心的声音,没有一个母亲愿意放弃孩子,只是她们的情绪自己很难掌控,有不被父亲所关注.甚至得到更多的是父亲的埋怨和指责.

  我呼吁:父亲们!你可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但你必须学会呵护母亲的情绪状态!!!
这是一篇内容很好的文章,和我想法很相同。

物质的东西只是外在的,内心的东西才是真实的。
所以我一直反对我的孩子离开我的身边,她也没有几个童年也没有几个人生,我能给她尽限于我现在能给的。
不能剥夺她现在应该拥有的,这样太残忍,别人怎么想我不管,那是别人。

我一定会坚持把我的女儿带在身边。

顶一下(36 写日记 135543 44418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