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一些关于新闻报道选题与技巧上的思考(一)

临安 [感悟] 2013-06-08 16:08:51 星期六 晴天 查看:302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这两天看了一些新闻,思考了一些的新闻选题与写作技巧上问题。以下只是个人愚见,拍砖最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也可以发站内信给我。

 

一、横向的新闻与纵向的新闻

由于越来越强调新闻的时效性,而新闻在事实本身被反复报道之后自然会延伸到横向与纵向,倒不如一开始就略去事实本身转而去采访横向与纵向的新闻,这样自然可以走在舆论的前头。比如在北川的救援吸引了全部注意力的时候,报道甘肃震区的盲点,或者监狱的状况,我觉得就很可取,这是横向的。纵向的包括在救人的时候就着手做防疫请的调查的准备,在开始防疫情的时候又可以做进一步的防化工泄露、控制堰塞湖的准备、在现在全部注意力都转向堰塞湖的时候又可以开始做经济重建报道的准备了。等以后人们的视线开始注意经济重建时,又可以专注更高一层的精神文化的重建的准备。我觉得是不应该满足并止步于现状的。

 

二、写让人感动的新闻

人是很容易感动的。特别是在大灾难到来的时候。然而这个感动分许多种,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摒除掉底层的感动,那种感动自然有人会去记述,而且是绝大部分人都会去记述。那么什么是底层的感动呢?拿地震报道来说,我认为是那种去除掉大地震背景仍然会发生的事情造成的感动。也就是普遍性的感动,比如要体现亲情,如果跟水灾或大火的灾难背景没有什么区别——或者是没有写出区别,报道就会平淡无奇。比如很多关于教师保护学生的报道,一部分枯燥无味,这本是很值得一写的新闻事实,为何没有写出感人的亮点呢?原因就是没有与大地震的背景结合起来,读者感觉不到差异。

比如《华西都市报》写杨老师的这一段:“当时,杨老师正在教3年级的数学。地震发生后,杨老师组织学生立刻撤退。“同学们快走、不要慌!”杨老师不停地招呼学生。6年级的胥文艳对杨老师说:“杨老师,快跑!”杨老师说:“你们不要管我,你们快跑。”“在还有两步就走出巷道时,墙倒过来,杨老师就这样殉职了!”同学们说,是杨老师把生命通道让给了他们。

报道中只有对话,别的什么都没有。但其实靠语言累积起的报道是没有任何冲击力可言的。试想,读者只能根据对话来推测当时的情景,何况还是很短促平实的对话,当时的情景根本无法在脑海中再现。如果在报道中加入对杨老实动作细节的描写,对地震发生前的课堂、发生时的课堂、发生后的课堂,以及杨老师的初步反应、随后反应,教室晃动程度等的描写,而不是简单的“墙倒过来,杨老师就这样殉职了”,报道就会生动许多,也更打动人。倘若能结合起视、触、听、嗅的综合直观感受,则更好。

 

三、关于职业的命题。

其实,这些可敬的老师们带给我的感动是最大的。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燃烧的壮举,我相信多少年之后仍然会留在这些已经长大的小孩子们的心中。这记忆不光会让他们,也让我们每一个人心觉温暖与力量的缓缓流淌。同时,这也让我们我们有了将问题教学楼追查到底的理由。关于职业的命题,在地震之后注入了新的探讨价值。教师、医生、警察……在我们整个社会普遍感觉道德缺失(还没到沦丧的地步)的时候,他们用他们的生命在证明着什么,在呼唤着什么,我觉得这是我们不能回避也不能忘记的。如何修缮我国的道德体系,怎样让我们重回“礼仪之邦”?我国的这些职业里的最可爱的人们经受了考验,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是否需要反省?我觉得这些媒体们都有必要展开讨论,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四、新闻的特性。

地震中的人性化的报道,它所侧重的似乎也不符合以下五个新闻特性的任何一个: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所以我认为人情味应该是第六个特性——做任何新闻都不要忘记了人情味。

 

五、新闻不只是描写

之前一些朋友跟我提到过这个观点。我很同意,同时我也有一些想说的。我认为使得新闻不只是描写的根本原因是新闻需要一个主题,就像人的脊椎骨,描写以及叙述是血肉,而其余的骨架可以理解为适当的抒情和议论。你通过你的报道需要让大家能看到、听到、闻到、摸到,以及让大家思考。思考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在定主题时,不能定得太死,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事实。比如,不是所有的幸存者都希望活着,相当一部分希望死去;不是所有教师都如此伟大,更大一部分则自己逃跑了——他们事后满心忏悔,日日自责;甚至可以设想,不是所有的灾民都难过于自己家园的毁灭,他们中会有一部分人会期待于在地震之后国家主持建设的新家。辩证的思考会让真相更靠近你,南周那些关于人性的报道相信也是由此而来,不过,那些报道之中的有些事实考虑到对当地社会稳定的影响,如此撰写是否妥当的确需要再斟酌。

 

六、新闻需要描写

朋友说新闻报道永远无法超越电视画面,就连照片也不行。我想了想,这的确是事实,然而不是所有的画面都能播出来,也不是所有的画面都能拍到,这就需要文字作为补充。我们总是在思考如何使表述更加生动,但其实电视在这方面已经做的很好,还总结出了六个字:推、拉、摇、移、切、跟。所以,我们在描写的时候,有些时候不妨推一推视觉的镜头,有些时候可以摇一摇视线,有些时候切一下,有些时候跟踪你笔触的注视者……这六个技巧,不同的组合千变万化,在电视中如此,其实我觉得,在写作中亦如此,全靠自己琢磨掌握就是了。

 

 

 

 


顶一下(33 写日记 1270555 244681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