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我的日志去看看吧”,他说。其实我懂他写的什么, 更知道是为谁而写。可是突然发现看此日志的我不是第一个。
恍惚着自问,不知是否又将陷入一场无望漩涡。甚至自己也渐有些厌倦了,这种状态。是一个精神上不大容于周围的人,不太能合群,习惯上着一个人的孤单。有些时候,竟刻意地保持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声响,以证明自己的独立和存在。不知道这是否就是所说的落寞的一种表现。
身边的人诧异地问我,怎么最近总在看些女人写的书。当时,平淡地解释,说,只关注文字本身,性别又不应是销售时的标签。然而,他们的眼或许并未错过。这也许,恰是我心底的一处空缺。如同被雨天浸湿的斑点,一环,一片,总是在扩延。其实,是自己疏于修缮用以阻挡的篱笆墙。渐渐地,篱笆墙下有了绿色的脚印;后来,满是希望的枝蔓挑战了曾经与自己相约的信念;最终,竟有一朵牵牛花在木片间羞涩而实在地亮出芳香。
对于一个身影,慢慢地在不经意间留意,看会何时出现,而经常露面的地方,也多了一个守望的身影。未出现时,我心不在焉;出现之后,又忐忑不安,甚至不安上前搭话,只是在比较显眼的拐角或坐或站,甚至匆匆地穿梭,企盼引起瞥来的一眼。如此,也是一种小小的满足。
一个人的时候,时常感觉有许多的话,就堵在嘴边,俨然即将溃涌,因而,此时,往往更加地思念,盘算与她相见。可一旦坐在对面,又感觉曾经的用心良苦貌似消失不见,只得临时在嘴边,现找些话题,勉强敷衍。而她又是颇为聪明,于是,就时常自觉窘迫,相见即是不安。过后,却偏偏追悔,也许,即痛苦。
张小娴写道,爱是含笑饮毒酒。这话显然不错,毕竟爱的过程就是对对方的高估和乐观看待。可笑于我,爱,也许只是自斟自饮,且是对毒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