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盏灯,没有舞灯的绚烂夺目,没有日光灯的明亮白炽,只有昏昏黄黄的一点。我记得琼瑶的小说里总用“一灯如豆”来形容。就是那么豆大的一点,影影绰绰,模模糊糊。然足以点亮胸中山川丘壑,足以使竹影班驳。米黄色的烛光在黑暗中一粒一粒的播撒,弥漫了正个屋子,也曾从窗缝中逃逸出去。若是读在山上,便是一颗不甚明亮的淡星;若是读临水边,便是一只“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客船;若是读在风雪天,便是“红泥小火炉”的温暖;若是读在夜雨时,便是"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惆怅似水……
泡一壶茶,必选宜兴紫砂。古朴简单,腹中有“呼呼”风声,似吟如啸,似泣如慕.壶中幽暗,却聚敛万丈光芒.壶身只琢数只老梅。枝稀花疏,暗香盈浮。不用浓郁的茉莉香片,不用香醇的西湖龙井,也没有什么碧螺春,铁观音,只是一壶苦茶。粗粗糙糙的几只苦丁。滚水倒入,不多时便泡出一壶碧色。清澈的绿从壶口汩汩涌出,飘来一丝不易察觉的苦香。热茶倒入紫砂盏,滑润的茶水和粗砺的砂珠瞬间相鸣相和,滋滋地感于心,发于声。苦丁舒缓地开在壶中,宛如一朵朵幽幽的绿莲。苦丁,苦!夜读却正需要这种苦。中医谓:苦入心经,坚肾,而肾藏志。一盏凉茶,一脉幽苦,清虚火,明心志。读的每一个字于是就都炮开在这茶里,入五脏,进六腑,精神就在这苦茶里提纯,升华。
铺一卷书。泛黄的书页里散发着时间沉积的馨香。所谓读书,讲究“会意”二字,是与智者交谈,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于心有戚戚处,抚掌大叫;妙言要旨处,叠声长叹;读至兴处,如颠似狂;读至乐处,如沐春风;读至凄处,泪眼不语;读至悲处,肝胆欲摧……读书是去思索,体会,领悟,要琢磨,烂熟,透彻.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但若默看,即终身作门外也。”所以,要诵要吟。
诵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斯风既永,维吾之祯。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又诵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字里乾坤大,文中日月长。
秉烛夜读,是一次跋山涉水的远足。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摇曳的烛光里,饮笔墨解渴,衔字文作巢,更兼茶饮微醺。在寂寂入定的时候,在书中低徊盘桓,有茶可品,有诗可吟,有情可抒,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淘宝男士热卖 mdx58.tuike.cn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