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借个校内ID帮我看看书屋有没有《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这本书?

imbbs [分享] 2011-08-25 09:57:20 星期四 晴天 查看:19287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发信人: frryty (低调), 信区: Talking
标  题: 借个校内ID帮我看看书屋有没有《六十年中国日本》这本书?
(日记www.juexiang.com日志)
  
谢谢
牢骚下,其实我想看《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这本书,不知道哪位有电子版的?
--
※ 修改:·frryty 于 Aug 21 11:38:33 2011 修改本文·[FROM: 122.89.59.*]
|||

发信人: frryty (低调), 信区: Talking
标  题: Re: 为什么书屋板块没有了,难道北邮注定要成为文化的荒漠吗?
(日记www.juexiang.com日志)
  
近百年来,在中国人撰写的关于日本及中日关系的浩如烟海的学术库存中,有两部“荤荤大著”被反复提及:戴季陶的《日本论》和王芸生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两部著作均成书于中日爆发全面战争的前夕。前者以不足10万字的篇幅,却力求像东洋人对中国那样,把岛国放在解剖台上、实验管里加以解剖、化验,以“提纯”这个“遥远的近邻”的民族性格;后者则是历时数年分卷出版、皇皇逾170万言的浩瀚工程。如果说前者重在“识”,其对东洋社会及其民族性格的精深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战前一代“知日派”对日认识最高水准的话,那么后者则重“史”,以史家的视角,从尘封的史料中悉心爬梳,旨在从近代中日两国交通往来的遗迹中,寻找足以“链接”从甲午海战到“九·一八”事变前后中日交恶的线索和根由,以期“不至太对不起我的国家”。然而,在那个积贫积弱、家国多舛的时代,筚路蓝缕之功竟成就了一项空前的学术伟业:如此大规模、高品质的学术基础建设,在那之前不曾有过,之后竟再也没有出现。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是一部集史料与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史论专著,成书于抗日烽火乍起之时,再版于中日邦交正常化之日,与20世纪中日关系的变化息息相关。如果联想到从再版到三版的时间,刚好与改革开放的时间重合,一代人长大,并亲眼目睹中日关系的种种变迁,令人唏嘘不已。  
  
  
  
  可以说,这部书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1931年9月18日深,当时设在天津的《大公报》从北宁铁路局得到“沈阳有事”的消息,引起总编辑张季鸾的警觉,遂命正在值夜班的编辑王芸生守候在电话机旁,随时等待最新消息。19日凌晨,王芸生得到记者汪松年打来的电话之后,立即口述排版了“最后消息”,刊登在该报的要闻版上,这是关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最早报道。事变后,举国上下都在“沉痛思念国难的由来,反省如何应变自处之道”。在这种情况下,《大公报》确立了“明耻教战”的编辑方针,点名由王芸生编写中日关系史料。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不仅奠定了王芸生作为“知日派”当仁不让的学术地位,作者的人生也被戏剧性地“改写”。抗战时期,这套书是蒋介石的枕边读物。1934年8月上庐山采访的王芸生,两次受到蒋的接见,还给后者上了“三国干涉还辽”的一课。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期间,毛泽东特意找来此书“恶补”中日关系史,在接见田中角荣时,数次提到此书。作者也因此获得“殊荣”,从牛棚直接坐进了人民大会堂中日建交的国宴席上。临终前,王芸生流着泪对儿女说,“正是这部书,使我多活了好几年。”在日本,《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先后出过两个译本,有广泛的影响。早在1933年,由末广重雄监修、波多野乾一和长野熏合译的译本,即由龙溪书店以《日中外交六十年史》为题陆续出版。1987年7月,龙溪书店又再版发行,深为日本史学、外交界所推崇。  
  
  
  
  作为当时最了解日本的学者之一,王芸生虽不赞成“历史糊涂主义”,但却主张“国无常仇”。他在日本投降翌日的《大公报》社评中写道:“老实说,我们除了深恶痛绝日本军阀的严重错误及万恶罪行外,却从不鄙视日本人民。看昨天昭和宣布投降诏书时的东京景象,以及内外军民一致奉诏的忠诚,实在令人悲悯,甚至值得尊敬。日本这民族是不平常的,只要放弃了穷兵黩武的思想,打开了狭隘骄矜的情抱,在民主世界的广野上,日本民族是可以改造,可以复兴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洞穿历史视野背后的卓尔不群的史识与作为史料汇编的重量感,在今天都难以超越。(刘柠)
--
  
|||

发信人: wps (WPS文字处理系统|香港金山公司), 信区: Talking
标  题: Re: 为什么书屋板块没有了,难道北邮注定要成为文化的荒漠吗?
(日记www.juexiang.com日志)
  
为什么书屋没有了就成文化的荒漠了
--
  
|||

发信人: lingerlin (20120415), 信区: Talking
标  题: Re: 为什么书屋板块没有了,难道北邮注定要成为文化的荒漠吗?
(日记www.juexiang.com日志)
  
有啊
--
  
|||

发信人: canghai (【意涵团】| Back to Summoning), 信区: Talking
标  题: Re: 为什么书屋板块没有了,难道北邮注定要成为文化的荒漠吗?
(日记www.juexiang.com日志)
  
校外ip看不到 在学校是可以的
--
  
|||

发信人: wps (WPS文字处理系统|香港金山公司), 信区: Talking
标  题: Re: 为什么书屋板块没有了,难道北邮注定要成为文化的荒漠吗?
(日记www.juexiang.com日志)
  
据说有文化的就能看见,没文化的就看不见
【 在 canghai 的大作中提到: 】
: 校外ip看不到 在学校是可以的
: --
--
  
|||

发信人: canghai (【意涵团】| Back to Summoning), 信区: Talking
标  题: Re: 为什么书屋板块没有了,难道北邮注定要成为文化的荒漠吗?
(日记www.juexiang.com日志)
  
←没文化……
【 在 wps 的大作中提到: 】
: 据说有文化的就能看见,没文化的就看不见
  
--
  
|||

发信人: surmean (石榴||魂守舍||→_→), 信区: Talking
标  题: Re: 为什么书屋板块没有了,难道北邮注定要成为文化的荒漠吗?
(日记www.juexiang.com日志)
  
文化是孰么。。能吃咩。。-.-
【 在 wps 的大作中提到: 】
: 据说有文化的就能看见,没文化的就看不见
: 【 在 canghai 的大作中提到: 】
: : 校外ip看不到 在学校是可以的
: ...................
--
  
|||

发信人: wxnzmban (啦啦), 信区: Talking
标  题: Re: 为什么书屋板块没有了,难道北邮注定要成为文化的荒漠吗?
(日记www.juexiang.com日志)
  
荒漠多好
--
  
|||

发信人: martinakm (衣咦椅毅), 信区: Talking
标  题: Re: 为什么书屋板块没有了,难道北邮注定要成为文化的荒漠吗?
(日记www.juexiang.com日志)
  
这事儿不能说太细
--
  

顶一下(200 写日记 858538 177102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