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ealid (和谐社会目睹之怪现状), 信区: Talking
标 题: 抗震救灾1周年的回忆
去年5。12大地震发生后,单位组织了人员去四川参加抗震救灾,自己毫不犹豫报了名。震后的灾区,通信中断。我们的任务就是去建立应急通信。我们首先在绵阳安顿下,兵分2路,1路去了极重灾区平武县南坝镇。另一路去唐家山堰塞湖建立监控。
我首先去的是南坝,车从绵阳开出。绵阳受地震的影响较少,建筑基本没有倒塌的情况。我首先去的是南坝,车从绵阳开出,渐渐的,路两边有受损的房屋逐渐多起来,帐篷也是一个连着一个。车进入平武县后,路很窄,路两边都是山,路上也不时的看到从山上滚下的巨石,那些石头足有10吨,20吨重,有的甚至穿过了山脚下的房屋。送我们去南坝的司机小伙子说,地震发生第2天后,他从绵阳赶回家里(他家就是南坝的),路上一个人很害怕,随处可见断肢残臂。走到一处,他就告诉我们此处地震发生前是什么样子。其中我们看到有2座山靠在一起,他说地震发生前,这2座山是分开的,中间有河流,现在完全合在一起了。当时感觉心里也开始紧张起来,因为路都在山脚下,很害怕从山上突然再滚下石头。进入平武县境内后,要经过一个隧道,当时心都提到嗓子眼里了。那个隧道也许不长,但当时给我是那么漫长,只能看见前方隧道口有一点阳光,那感觉真的就像是走向地狱的门口。快到南坝时,路完全塌方了。车都堵在那里,过了2个多小时后,我们才到达了南坝。进入南坝后,看不到一幢完整的建筑。全是残垣断壁。其中,最让人感到难过的是南坝小学,整个教学楼完全倒塌,我在校门口看到很多学生的书包、课本、作业本
以及户名册。那一刻,心里说不出的复杂。
在南坝的任务是为当时参加救灾的部队(有成都军区、空降部队、后来济南军区也来了)提供应急通信。当时是租用了卫通的卫星,我们的任务主要是保障通信畅通,不怎么累。只是当时气温很高,跟北京的夏天气温差不多,呆在帐篷里就像蒸笼一样。据当地的老乡说,地震后天气才这样反常的,前几年也没有这么热。炎热的天气加上没法洗澡,几天下来,你可以想象该是什么样子。在南坝的几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子弟兵们。一些官兵,年龄只有18、9岁,在那么炎热的天气里,挥汗如雨,清理废墟,每天要干上10多个小时,很多人晚上回来后,就在南坝的河流里洗一下。条件艰苦,他们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当地老百姓也同样敬佩他们。他们都说:他们不相信ZF,但是相信子弟兵,这样说也是有原因的(此处省略XXX字)。
在南坝呆了几天后,又去了唐家山,当时唐家山水位每天都在上涨,白天人工可以监控,但晚上就没有办法。所以就在唐家山大坝上设立了无线监控系统。利用红外和可见光摄像机把水位情况实时的传回后方的指挥部,供领导们决策。系统建立起来后,后来还通过卫星直接传到胡主席和温总理在中南海的办公室,这样他们虽然在后方,但也能实时了解到前方的情况。后来泄洪时,这套设备完成了它们的使命,跟着洪水一起去了。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唐家山还是很安全的,因为整个山是被乾坤大挪移到了河道里,就像大坝一样,不会被冲垮的。但在当时,没人敢打这样的保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除去这颗定时炸弹,也就让人放心了。
在救灾结束之际,水利部还有四川省政府给我们单位发了锦旗,锦旗虽然不是给我,但心里同样很欣慰。临时之时,领导带我们几个去北川县城看了一眼。其时,北川已经封城,我们是拿了特别通行证才得以进去的。城里只有一些消毒防疫人员。我们在进入北川县城的那块大牌子前停下了车。(谈天没法贴图,贴在贴图版了。)面对着震后的北川,我们都默默无语。只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灾区的人民能够战胜困难,坚强起来。
--
※ 修改:·realid 于 May 12 14:25:55 修改本文·[FROM: 221.218.191.*]
抗震救灾1周年的回忆
上一篇:[原创]北邮 我走了下一篇:怎么和他说对于未来的恐惧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