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有一条河道弯弯,河水清清的人工河,叫观音河。听大人们说,这是刚解放时兴修水利的时候,才有的。打那时候起,坚固的河堤,就像两道防线,保护着我们这一方的父老乡亲,我们再也不用受洪水的浸害啦,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小日子。也因为这条河,在我们的小镇边上多了一座桥。沿着石阶往下,便看见几十条小木船,一条挨一条的,紧紧地靠拢在一起,静静地卧在水上。两根似小儿手臂般粗细的铁链子,稳稳地把它们拴住了,再在上面铺上厚厚的木板。我外公说,光是那上面的钉子就有我的小羊角辫一样粗呢,听完后我还真的把我那细细的发辫,拎起来比划了老半天。整座桥像一条卧在水波之上的巨龙,随着河水的晃动,行人的负重行走,也一上一下的晃悠起来,我们镇里人都叫它“浮桥”。在这条长龙的一头一尾,因为靠岸不远,水也浅,不能停船,人们便在水下埋下几根粗大的木头做墩,然后在木墩上架上两根并排的长木板,人走在上面咯吱咯吱的响,还晃呀晃的,那情形可真像是在走钢丝。那时,我最怕一个人过那桥,每次总是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用小手紧紧拽住他们的衣角,那两条小腿呀,还直打哆嗦,好不容易地一步一步地挪过了桥,才深深地呼出一口来,脸儿憋得通红,满脸都是汗,惹得他们笑得直不起腰来。可一到了那又宽又平的船的“甲板”上,我便像小免子似的连蹦带跳,跑在了最前面。然后扒到船弦上,把小脑袋探了出去小船的边缘上,只见河水微微起伏波动着,一眼就可以望到河底,澄清的水中,大大小小的鱼,成群结队地在河里游逛着,有的细小得几乎就看不到了,它们聚在一起,竟像是撒在河里的一把银针,闪亮闪亮的,大点的鱼儿时而还跃出水面,那时的我啊,真恨不得一头扎入河中,与它们一起嘻戏,身子越探越低了,过桥时的恐惧一扫而光。夜色降临了,两岸的人家陆续点亮了灯,河里一片灯火闪烁,月亮在河中撒下一条长长的白色光带,与昏黄的灯火交相辉映。晚风轻轻的吹拂,浮桥上乘凉的人们越来越多了,而我外公则是拿了一床草席,铺在了桥板上。夜色越来越深,月亮悄悄地西沉了,当周围不再有人疯跑的时候,我也像小猫似的蜷曲在外公的身边,渐渐的睡着了。等到我从遥远的山村回到这的时候,我已长成一个大姑娘了,一座高大而漂亮的水泥混凝土桥,代替了那一晃一悠的浮桥。望着桥栏上那梅花形的豪华桥灯,也不知是高兴还是失落,心头不禁涌起无限感慨。我站在桥上,目光投向了远方,河依旧弯曲,水依旧清亮,风还是轻轻,眼前的一切渐渐淡去,“吱吱咯咯”的响声在耳边响起,其中还夹杂着一个小女孩的银玲也似的笑声,愈来愈清晰。。。。。。
桥的变迁
上一篇:为朋友伤心而不是为她下一篇:微笑的开始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