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在金融海啸中黯然魂散。关于它在这轮金融危机中的是是非非,给予世界的经验和教训,怎么评价?怎么分析?还没有尘埃落定,也许几十年也说不完这个次贷故事里的主角。
但说不完的它,在上月宣布破产时被媒体长枪大炮关注之后,现在成了另外的角色——据说它在曼哈顿纽约时报广场附近第七大道的公司总部大厦,现在是纽约最热的旅游景点之一了。这真是幽默的纪念。
本来对雷曼的倒塌,理性的思考是必须的。毕竟一个百年老店,虽然在这次金融大海啸中,自做孽不可活,但在美国和全球金融史上,它还是做了许多好事,留下过许多不可磨灭的可以写进教科书的经典案例。然而如今它倒塌了,它的办公大楼成为景点了,这却是呜呼之后另外的纪念方式。
一般来说,对华尔街上像雷曼这样的公司,大众的心理要么敬而远之,要么痛斥其为翻云覆雨的金融大鳄。但即使在美国,在正常的生活场合,如果你说你是在华尔街工作,碰巧你还能够说你是投行人士——嘿嘿!在社会上还是颇受到人们尊敬和羡慕的。因为他们的收入是那么高,高到社会平均水平的N倍以上;所从事的工作是那么神秘,神秘到你自己故意不说,普通老百姓哪里知道这里面的子丑寅卯?
总之,他们是精英。是需要普通人仰望的。
可是一夜之间,金融海啸来了。精英们哭泣了。精英的代表人物——美国财长保尔森在解释他们自作孽后的困难时,甚至下跪了。
但雷曼已经无法哭泣求人,连下跪大概都没有地方给它支膝盖,于是关门,于是在媒体的包围中,黯然离场。只有在经济学界、在那些继续想精英下去的人们中,还有人讨论分析评判雷曼百年如何如何。
然而生活是会开玩笑的。雷曼的倒塌,本来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它以往的商业模式,但现在生活却似乎马上忘记了它的精英,它的失败的商业模式,而把焦点对准了它的楼。人们,那些也许不是投行人士的人们,终于可以到倒塌的雷曼兄弟公司大楼去HAPPY了。也许瞧这大厦的心情,是和鲁迅先生说的雷峰塔倒塌那样的心情;是把雷曼兄弟可以写进金融史的所作所为,看成是法海和尚那样的无法无天。
商业精英曾经公认最难操作的,是如何将他们的大事业怎么与文化挂上钩。在中国要被人称为儒商,在美国要被叫做创新的美国梦。但在世界任何地方,要想社会把你的商业当成是文化,可大不容易啊。至少,雷曼生前并没有做到。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它的经营资产成为金融海啸中的废墟后,它的办公大厦却被幽默地看成景点了。这是不是就文化了呢?去那里游玩的人们,是不是这样思考的?有谁知道?
但无论如何,它死了才两个月,就被生活用来做休闲观光的景点,的确是很幽默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