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衰亡都有其必然性,所有朝代的
衰亡都有其规律性,其原因大都无外于内忧与外患诸力所致。
重读明史,感到明朝衰亡更具典型性。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
史札记》中说: 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云”,“
明朝的衰亡,衰萌于嘉靖皇帝朱厚熜,实亡于万历皇帝朱翊
钧,直接亡于崇祯皇帝朱由检。
嘉靖在位 45 年,他的孙子万历在位 48 年,这祖孙俩一个
共同的特征是:怠政。嘉靖 27 年不上朝,万历 30 年不上朝。嘉
靖昏聩多疑,刚愎残忍,自私虚荣,无心治国。在其当政时,道
士炮制春药,阁臣撰写青词,政治上乌烟瘴气,经济上一塌糊
涂,社会上民怨沸腾, 嘉靖嘉靖,家家皆净 ”,国运也由此转 “衰。万历皇帝三十年不朝,连旬累月的奏疏,任其堆积如山,
不审不批,就连大臣辞职皇帝也不甚关心。内阁首辅申时行、
王锡爵、朱赓一度闭门而去,管理国家事务的最高机构竟然
空无一人。万历二十八年,尚书在位 3 名,只到一半。到了四
十年,就只剩 下 1 个刑部尚书了。都察院八年没有正官,编制
160 个,在位的只有 9 人。九卿大半虚悬,阖署空无一人,监司
郡守旷年无人,已成常态,国家机器整个瘫痪。吏部、兵部因
无人签证盖印,致使上京候选的数千名文武候补官员不能赴
任;边防军军饷无人签发,也多年不进行军事训练;各地解
银,无人受理,就连文渊阁大印被盗、太仓库失窃这样严重的
问题,也无人查办,最后不了了之;刑部长年不审案,犯人无
人问断,以致万历四十五年,监犯家属百余人跪哭长安门外,
要求断狱。可以说,万历中后期其执政机构和官僚机构都已到
了崩溃的边缘。故《明通鉴》讲: “明代纲纪之驰,未有过于神
宗朝者”。 除此之外,万历还派出太监特使到各地征税,把本该收归
户部的税金,统统纳入皇帝的小金库。横征暴敛,杀人夺产,以
致激起全国性的反对矿使税监的风潮。
嘉靖、万历的胡作非为,奠定了明亡的基础,而崇祯则直
接导致明的败亡。崇祯苛刻猜忌,刚愎自用,特别是冤杀袁崇
焕,自毁长城,对于明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实事求是地
讲,崇祯亡明恐怕还在于天灾人祸、 内忧外患诸因素。
首先讲“内忧”。“内忧”这个概念比较宽泛,顾名思义,
就是内部的忧患,像上述讲的皇帝不作为、乱作为、胡作为,都
属于内忧。除此之外“内忧”还应包含“内耗”。万历末直至明
朝灭亡,宦官夺权,党争激烈。从中央到地方,门户林立,派系
深重,各有自己的羽翼,互相攻击和报复,朝纲紊乱不堪。吏部
选用地方官,因为竞相请托,相持不下,不得已押签定夺,时人
讥笑吏部为“签部”。由泰昌皇帝朱常洛惹出的梃击案、红丸
案、移宫案三个案子成为朋友党倾轧的焦点。天启皇帝朱由校
在位七年,干了七年木匠活,斗了七年蟋蟀,把朝政交给一个文盲太监魏忠贤来打理,国家更是日非一日。等到了崇祯皇帝
朱由检来收拾局面时,国家机构已经到了像首辅方从哲讲的
“职业尽失,上下解体”的地步了。当时政治上腐败现象相当
严重。崇祯十年的《罪已诏》中说, “……张官设吏,原为治国
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勋戚不知厌足,纵
贪横于京畿。乡官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
奸民之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可以说,崇祯所面临的
局面已经无从收拾,只好亡国。
其次为“天灾”。自天启开始,自然灾害频仍,水旱风蝗日
甚一日。崇祯元年,浙江发生了大水,影响几十个州县颗粒无 收。持续几年的陕西大旱毫无缓和的迹象。陕西人民吃草根树
皮、吃观音土,甚至是人吃人。马懋才《备陈大饥疏》中记载:
“童稚辈及独行者,一出城外便无迹踪。后见门外之人,析人骨
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始知前之人皆为其所食”。人口大量死
亡,陕西每个城镇外都有大坑用以掩埋遗骸。而一些逃荒要饭
的人群,就形成了“流民”,进而发展成为“流寇”,从而逐渐
形成了像李自成、张献忠所领导的那样的起义军,成为了推
翻,明王朝的强大力量。
最后是“外患”。明朝自建立起就有边患。万历以前,主要
的是边患是蒙古族的入侵,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正统十四年,
土木之变英宗朱祁镇被俘,蒙古瓦剌打到了北京城下,当时明
朝上下众志成城,在于谦的坚强领导下,打退了瓦剌的进攻。
此后,蒙古便江河日下,再也构不成对明朝的威胁。但东北的
女真族于万历年间雄起。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东征西
讨,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 1616 年)正月初一建国称汗。两年
后,看到明朝外强中干,危机四伏,便出师伐明,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到崇祯继位时,山海关外只剩下袁崇焕坚守的
宁远孤城一座,在皇太极用反间计除掉袁崇焕后,明朝已是岌
岌可危了。最后,明朝终于在内有李自成的起义军,外有清军
的双重打击下败亡了。
杜枚讲“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
也”,明朝的衰亡,从总体上说,是亡于自己,具体说,是内忧外
患、天灾人祸综合作用的结果。核心的是亡于“内忧”,以及由
“内忧”引起的“人祸”和“外患”。“内忧”和“外患”相伴而
生,通常情况下,无“内忧”则无“外患”,有“内忧”则必有
“外患”。日军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一定意义上
讲,也与“内忧”有关。1931 年初,蒋介石软禁了胡汉民,造成
了宁、粤对立,国民党内部分裂,日本人一看到有机可乘,遂发
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侵华的序幕。当然,无“内忧”也可
能有“外患”,但这样的“外患”力量必须非常强大,足以摧毁
要征服的国家或民族。比如,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征服中亚、欧洲等有些国家就是这样一种情形。而中国历史上,这种情况
极和或几乎没有。纵观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还说明, 外 “
患”的加剧总是和“内忧”的加剧成正比的。“内忧”小, 外 “
患”小,反之亦然。至于“天灾”,则是败亡的催化剂。没有了
“内忧”或“内忧”不大,则“天灾”不足畏。所以当有了“内
忧”,则“天灾”的能量将极大的加剧“内忧”,壮大“外患”。
明朝就是先由“内忧”、“人祸”种下败亡的种子尔后在“天
灾”、“外患”的冲击下走向灭亡的,教训极为深刻,非常值得
吸取。
漫谈明朝衰亡的原因
上一篇:。。。下一篇:当今中国三大扯蛋 四大怪事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