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动人历史不容忘记
刘长春 单刀赴会洛杉矶
在太平洋上颠簸了21天后,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刘长春于1932年7月29日下午4时到达美国洛杉矶码头。他是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的惟一一名中国选手。因长途旅行体力不支,刘长春在100米和200米预赛中即遭淘汰,但他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
吉姆·索普 金牌等待70年
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夺得五项全能和十项全能两枚金牌的美国运动员吉姆·索普,半年后因被人诬陷为职业运动员而被收回金牌。1953年,索普在忧愤贫病中去世,逝前还喊出:“还我金牌!”1983年1月,也就是在他的金牌被剥夺70年以后,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洛杉矶亲自把金牌交于索普的后代。冤案得雪,展示了奥林匹克运动对公平公正的全力追求。
欧文斯 45分钟狂破纪录
45分钟内5破1平世界纪录。1936年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上,欧文斯(右)连夺4枚金牌。图中他和获得跳远亚军的德国运动员鲁兹·朗在赛后交谈。不过在那之后,经济上的窘困使欧文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为了生计,他曾和狗、马赛跑,最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欧文斯去世四年后,美国设立了“杰西·欧文斯奖”,表彰在每一年的田径比赛中表现突出的美国男女运动员。
扎托佩克 被称为“人类火车头”
有“人类火车头”之称的前捷克斯洛伐克长跑名将扎托佩克(右一)在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以惊人的耐力夺得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3枚金牌。有趣的是,5000米项目夺冠后20分钟,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妻子丹娜也在这里夺得标枪金牌。夫妻同一天双双夺冠,书写了奥运会的空前历史。
贝基拉两夺马拉松冠军
24岁时开始练习长跑前,他是牧童和皇家卫兵。1960年,他在罗马奥运会上打破马拉松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非洲黑人选手。因用赤脚跑完全程,阿贝贝·贝基拉获得了“赤脚大仙”的美称。4年后,他又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开创了蝉联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先例。默默无闻的非洲长跑运动,自贝基拉之后蓬勃发展,并在世界田坛占有重要的地位。
阿里 反抗种族歧视
如果他只是个拳手,哪怕是最令对手畏惧的拳击天才,穆罕默德·阿里(右二)也不会像他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传奇。18岁即获得第十七届奥运会81公斤级金牌远非他给我们的最大震撼。阿里憎恶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不愿沿用奴隶主的姓氏,并愤怒地将奥运金牌扔进了俄亥俄河。他还拒绝美国陆军的征召,推动了上世纪60年代的反战浪潮。和平与团结,始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诉求。
史密斯与卡洛斯举起黑手套
几乎所有关于1968年的年鉴中,都不应该错过这张照片。第十九届墨西哥城奥运会男子200米的颁奖仪式上,金牌得主托米·史密斯和铜牌得主约翰·卡洛斯在奏响美国国歌后,举起戴着黑色手套的拳头低下了头,以此抗议美国的种族隔离政策。两尊黑色的“雕像”,令全场愕然。尽管因为此举他们被逐出了美国奥运代表队,但呼吁人人平等的举动让他们赢得了奥林匹克的尊敬。
慕尼黑不能忘记
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不成功的一届奥运会。1972年9月5日,“黑九月”组织在慕尼黑制造了一起奥运史上罕见的惨剧。他们劫持并杀害了以色列9名运动员和2名教练员,同时有2名警察遇难。次日,慕尼黑体育场暂停比赛一天,改成有8万人参加的追悼会。“慕尼黑血案”作为奥运史上最为恐怖的一页,促使以后的奥运会主办国大力加强了安全警卫工作。
雷德蒙德 被父亲搀过终点
算上在距离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不到四个月时做的一次跟腱手术,德里克·雷德蒙德为了自己的奥运梦想先后开过五次刀。但在巴塞罗那的400米半决赛中,他因右大腿肌肉突然撕裂而在半途痛苦倒地。眼含泪水的他拒绝了医务人员的担架,在父亲吉姆的搀扶下一步步走过终点,6.5万名观众全体起立为他欢呼。金牌梦想的终结,从来不代表着奥运精神的离开。
美国田径选手特拉梅尔 退赛后走完110米赛程作为告别
雅典奥运会110米栏亚军特拉梅尔在“第一枪”时退出了比赛。事实上,那个号称“被诅咒”的第二跑道,正是从特拉梅尔的退赛开始厄运的。预赛枪响,特拉梅尔还未冲第一个栏便感觉腿部不适,于是他沮丧地选择了退出,从侧边跑过第二个栏后,双手撑地等待医疗人员的检查。29岁的特拉梅尔知道,这是自己的最后一届奥运会,于是他在同组其他选手比赛结束后,又从跑道上站起,走完了110米的赛程。
北京奥运正在书写历史 感动不会停止
(一)
短跑选手达纳,是伊拉克代表团中唯一的女运动员。当初得知伊拉克被取消奥运参赛资格时说的那句“谁知道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我还能活着吗。”让达纳一下子成了“名人”。在战火纷飞的巴格达,达纳每次去训练,都要冒着被流弹击中的危险。但她还是成功来到北京,唯一的训练装备,是一双从邻国约旦买来的二手“纽百伦”跑鞋。
还有两位伊拉克皮划艇男选手,他们甚至连比赛的队服都没有,穿着自己的旧T恤。他们也没有自己的皮划艇,用着中国赞助的器械完成比赛。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精神,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照伊拉克这个样子,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2012年……”——达娜·侯赛因
达娜·侯赛因是唯一代表伊拉克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女性运动员。
(二)
“我们国家多年来饱受战争之苦,我希望这块铜牌给我的国家送去和平的信息,给我的同胞带来快乐。”尼帕伊在赛后坚定地说。
在北京奥运会跆拳道男子58公斤级铜牌争夺战中,阿富汗选手鲁胡拉·尼帕伊以4:1战胜世界冠军拉莫斯,为自己的祖国赢得了荣誉,从此在奥运会奖牌榜上又增添了阿富汗的名字。此前阿富汗在奥运会的最好成绩是由穆罕默德·易卜拉欣在1964年创造的,他在自由式摔跤中获得第5名。
首枚奖牌意义非凡
本次阿富汗代表团共派出4人参加北京奥运会,虽说他们是受到国际奥委会特别资助才得以来到北京的,但阿富汗跆拳道协会主席雷巴尼还是对自己的队伍相当自豪:“我们跆拳道队来参加奥运会,是凭实力,而不是凭外卡来的!”
阿富汗饱经多年战乱,奥运会可谓变成全国国民的节日。不过由于资金缺乏,仅有一家名为“黎明”的私人电视台号称能进行“较全面”的现场直播,一些饭店和商铺开动了平时舍不得用的发电机。不过由于供电不足和有线电视普及率不高,许多阿富汗民众没能收看到周三的电视直播,但尼帕伊比赛的录像后来在地方电视台反复播出,市民获知喜讯后击掌相庆祖国的第一枚奥运奖牌。
这是尼帕伊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获得一枚铜牌让他心满意足,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能获得铜牌我感到很兴奋。我想向全世界展示,阿富汗人民真的很勤劳,很棒。”
白天挣钱晚上训练
10岁时,小尼帕伊看到哥哥练习跆拳道,他也开始迷上这项运动,一练就是11年。
练习跆拳道不仅帮助尼帕伊逃避严酷的生活现实,同时也激发了他的运动潜能。在家人和其他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尼帕伊得以出国参加比赛。去年和今年,他两次来华参加世界和亚洲锦标赛。去年,他还夺得在越南胡志明市举行的奥运会资格赛亚军。
这些成绩让尼帕伊改善了训练条件,半年前入选阿富汗跆拳道队后,他有幸能在喀布尔一座专门的室内体育馆进行训练。但在局势不稳的阿富汗,总体训练条件并不好,他说,“我们没有一个大的地方训练。我们的训练场不能洗澡,但是我坚持下来了,因为我喜欢这项运动。有时,我白天给别人理发挣钱,晚上训练。”
阿富汗田径选手罗比娜
阿齐兹和罗比娜是阿富汗仅有的两名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女选手。而罗比娜,更是在对手受威胁“失踪”之后,赛前卸下银行职员的套装,来到跑道上的。
每天下午,她都会坚持训练2小时,但与其他国家运动员不同的是,罗比娜在训练中坚持穿着长衣长裤,戴着面纱,用阿富汗人的话说,这是对一种历史的尊重。
百米预赛,她跑了小组最后一名,但她仍然跑到了终点,尽管阿富汗男子不喜欢女性出风头,尽管她不知道回国后会遭到什么样的待遇,尽管她知道来参加奥运会甚至有生命危险,但是她要为了所有阿富汗妇女而战,最终她也坚持了对自己的尊重。
(三)
24岁的尚托在美国奥运选拔赛前被确诊患有癌症。当时他没有对外透露这一消息,仍坚持参赛,并获得200米蛙泳奥运参赛资格。为了参加奥运会,他已将手术日期推迟到奥运会后。
(四)
荷兰选手范德韦登以1小时51分51秒6的成绩获得冠军,夺得了荷兰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5枚金牌.
10公里马拉松游泳是奥运会上最艰苦的项目之一,对运动员的耐力和毅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对荷兰选手范德韦登而言,他面对的挑战更是高于其他选手,因为他在2001年的时候曾被诊断患有白血病,今天能够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舞台已经是一个奇迹,而在北京夺冠则让这一奇迹得得了延续
范德韦登用自己的经历书写了一段励志传奇,在病魔面前,他没有退却而是越发坚强和乐观。范德韦登曾在自己的个人网站表示,白血病让对他的游泳生涯而言是一个帮助,他解释说:“因为与我战胜病魔相比,从今以后我在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事情都变得更简单了。”
(五)
8月19日,和德国运动员马蒂亚斯·施泰纳一同出现在最高领奖台上的还有他美丽妻子苏姗的照片。照片中,他去世的妻子甜美地笑着,而施泰纳却哭了。这位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的冠军要把这枚北京奥运会最“重”的金牌献给亡妻。
“我所有的期盼就是苏珊在今天可以看到我的成功。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苏珊在注视着我,她在我的心里,给予我勇气和力量。这是一场献给苏珊的胜利。”在比赛中,德国力士在挺举的最后一次试举中奋力举起了258公斤的杠铃,这一重量超出他此前的最好成绩8公斤,从而使他顺利实现了大逆转。
对亡妻的爱,使他在比赛中创造了奇迹,更是他默默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坚持枯燥的训练,并最终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精神支柱。
施泰纳和苏珊相识于2004年,当时苏珊寄给了施泰纳一封交友的电子邮件。这对年轻人初次见面就坠入爱河,随后在2005年底,施泰纳与苏珊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而2007年7月的一起车祸却无情地夺去了苏珊的生命,
“这张我最喜欢的照片,是我和妻子在散步的时候拍下的。她跑在我前面,我从身后喊了她,她回头的时候我拍了下来。相片里她笑得很自然,她并不知道我要给她拍照。”从此施泰纳就一直随身带着苏珊的照片,“想她的时候,我就拿出照片来看看,训练的时候是她给我力量。”
“铁汉”施泰纳手举亡妻照片登上领奖台的“柔情”,无疑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感人至深的一幕。
(六)
杜托伊特从小练习游泳。2001年2月,17岁的她在一次摩托车事故中失去了左小腿。此后,杜托伊特克服困难继续苦练,在雅典残奥会上获得5枚金牌。在今年西班牙塞维利亚公开水域游泳世锦赛上,她获得10公里马拉松的第四名,取得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当我得到参赛资格的时候,忍不住眼泪横飞。”
杜托伊特不想给自己的成绩找任何借口。“第16名不算好,这个名次让我有点烦,我本来有希望进入前五名的,作为一个经验老到的选手,不应该找任何借口,”杜托伊特在赛后强调说,“当我从水里出来的时候已经走不动路了,我付出了全部。”
(七)
德国体操选手丘索维金娜 高龄复出为赚钱给儿子看病
33岁的前独联体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在赛场上已有些力不从心,但她不能停止战斗。自从大儿子阿廖沙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丘索维金娜第二次变更了国籍,她来到医疗条件比较好的德国科隆,以27岁的高龄复出参赛——这是她唯一能够赚钱为儿子看病的办法。
如今的丘索维金娜在德国被称为“体操奶奶”。为了多参加比赛、多赢得奖金,她不再吃自己最喜欢的巧克力,她不敢发胖、不敢生病、不敢受伤、不敢休息、不敢懈怠,不停地比赛,赢得奖金,为孩子治病,成为她生活的全部。
幸而现在阿廖沙的病情已经稳定,他去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少,丘索维金娜也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体操本身的快乐,而阿廖沙也开始练习体操。
(八)
中华台北跆拳道选手苏丽文,在北京奥运跆拳道女子第二量级铜牌战带伤奋战,虽然最后未能赢得奖牌,却感动了全场观众,更获得举世的敬重
经过赛后检查,苏丽文伤势很严重,左膝十字韧带与前副韧带撕裂伤,左脚第四根脚趾骨折,目前只能暂时固定,必须回到台湾才能治疗。医生也表示,手术后半年苏丽文才有可能再进行训练,至于民众要见到苏丽文场上英姿,至少要一年后。
苏丽文靠着坚强的意志力,以一跛一跛、近乎单腿出战的姿势,在铜牌复活赛连战两场;虽然屡屡痛得倒地、再起,但奋战精神让满场观众感动不已,频频高喊着她的名字替她加油打气,更有人为此而落泪。三场比赛,负伤不退的苏丽文十一次因剧痛倒地,又十一次爬起再战。
在苏丽文心中,她不顾左膝伤,其实是为罹患鼻咽癌的父亲苏文清而拚搏的。今年二月,苏丽文由韩国移地训练返家时,惊见父亲的头发都理光了,一再追问下才知父亲罹癌。她与父亲承诺要拼奖牌 而父亲拼健康。苏丽文在京奥前曾娓娓道出父女间的对话:“爸爸跟我说『不要担心我,我可以对抗癌症』”她进而领悟,眼前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奥运了:”我可是要更加油才行,不能让老爸忧心。」“
运动员有国界 体育无国界
刘翔因伤退赛 真的很遗憾 我们无法设想他到底有多难受 默默支持吧
1356 压力
希望早日看到刘翔回到跑道上 加油!
奥运的精神是相通的,我们拥有了奥运,就是拥有了人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希望
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