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自由与独立是杂志的灵魂 (转)

xinxinso [感伤] 2011-06-15 17:21:07 星期三 晴天 查看:25791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自由与独立是杂志的灵魂 ——读周为筠《杂志民国》 衡量杂志能 否成功的最好标志是时光。时光荏苒,宛如哪咤脚下的风火轮,当杂志在浩淼的时光中死去之后,对这本杂志的评定才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青年》、 《语丝》、《独立评论》、《良友》等杂志无疑是成功的,沧桑的风雨过去了几十年,依然有许多人怀念这样的杂志,无情的时间给它们投去了多情的眼眸,这就是 成功。 周为筠在他的著作《杂志民国》中通过杂志这一途径重新梳理了一下民国的历史,良好的历史感让人感受到了民国历史的吉光片羽,呼吸到了那 个年代里的热与光,那里曾经繁华如梦,历史恍惚的让人目不暇接,而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则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样杂志出乎其类拔乎 其萃,进而战胜了岁月的淘洗,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字表征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读完这本书,我以为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独立与自由。通往罗马的成功 之路不止一条,但成功的杂志似乎都要有自由与独立这共同的因素。 独立与自由,跟民主一样,都不是抽象的,都是活生生的。独立首先体现在经济独 立。一本杂志,如果没有基本的经济独立,那么这本杂志的立场与议论就不能由自己做主,喉咙被别人扼住的杂志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所以,不论《语丝》也好, 《独立评论》也好,其创办的原始资金都来源于鲁迅、胡适等人自己的钱财。花自己的钱办出来的杂志,自己说话的时候才会心安理得,才会理直气壮。西谚云: “空口袋,难直立”,正是恰如其分的说明。 经济独立是独立的前提,但仅有经济独立还远远不够,杂志还必须要精神独立。所谓精神独立就是杂志本 身的观点一定要鲜明。在民国报刊史上,这最鲜明的标记体现在“文人论政”方面。用笔杆子来对抗枪杆子,用言论的力量来形成公共舆论,形成对专制的威权政府 的口诛笔伐,可谓是民国时期杂志的鲜明特色。不论是面对三一八惨案时的《语丝》,还是面对国民党一党专制时期的《新月》,中国的独立知识分子都有着精彩的 发挥,正是从这些掷地有声的文字中,我们感受了历史充溢着人性的光辉,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历史体温。这样的文字力量才会使得杂志在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成 为杂志界的翘楚。吴宓有诗云:“终信文章胜甲兵。”这正是对精神独立的最好表达。 如果说独立是杂志的骨头,那么自由就是杂志的灵魂。杂志,作 为言论的一种,一种有第四种权力的美誉。基于此,杂志从诞生起,就意味着杂志必须是自由的。自由是新闻的灵魂,也是杂志的灵魂。对此,托马斯•杰斐逊与林 肯都有极精彩的论述,杰斐逊写到:“我们政府的基础是民意,因而政府首先要保障这一舆论的权利,如果要我在有政府而无报纸或有报纸而无政府之间加以选择, 我将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林肯也曾论述过自由的舆论之重要,他写到:“你有自由的舆论之支持,无往而不胜,没有的话,无往而不败。”两位先哲的名言都指 出了自由舆论的重要性。杂志作为舆论的一种,必须也是自由的,这种自由首先体现在言论自由上。所谓言论自由不是写在宪法上的睡美人,只充当花瓶的角色。言 论自由必须依靠舆论的实践才能检验。真金不怕火炼,胡适、罗隆基、储安平在民国时期一系列的努力就已经证明了民国政府在保障言论自由上虚情假意,从这个意 义上来讲,衡量一个政府是专制政府还是民主政府的第一标志就是看这个政府治理下的人民是否有言论自由。张熙若曾言:“空喊万岁,是人类文明堕落的标志。” 同理推论,因言获罪的事情越多,证明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低。 自由不仅表现在言论上,还应该表现在对异见的容忍上。套用胡适的名言:容忍比自 由更重要。没有对异端的容忍就没有自由。这可以通过《新青年》编辑部的分裂来得到证明。倘使没有《新青年》的分裂,按照胡适的设想,《新青年》二十年不谈 政治,那么《新青年》可能就会为中国奠定非政治的渐进的思想文化基础。正是因为有了陈独秀的负气南下,北大自由主义思想开始变弱,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界开 启了新一轮激进化的历程,进而开启了通往奴役之路。 自由还表现在人的自由流动上。一本杂志的成功并不只能靠一个人,而是依靠集体的力量,而相 对而言,那些相对比较有才华的可能就会受排挤,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面对这种情形,人才的自由流动至关重要,不论是罗隆基从《新月》转到《益世报》,抑 或是梁得所辞职自己创办自己的杂志,民国时期的杂志,其中的人才都有自由流动的权利。这种自由流动可以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人尽其才,而一个充分鼓励 人才发挥其天赋的社会,是值得鼓励与提倡的,从这点而言,民国的点点滴滴才更加令人神往。1957年反右期间,贾植芳在其回忆录中讲过一个右派的言论,之 所以成为右派,是因为他认为民国时期的教授们是动物,可以自由流动。而共和国时期历经院系调整之后,教授们一下子都从动物变成了植物,只能静止不动了。静 止不动对办杂志而言,是一场灾难,就像曾经的1957是共和国的一场灾难一样。 独立与自由,是办好杂志的关键,从这一点意义来讲,我希望今天 中国的言论界,出现新的《新月》,出现新的《观察》,踏着先辈的光荣与梦想,让我们为建设一个更加自由与独立的社会而努力……
顶一下(50 写日记 800987 2702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