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话中国传统四象
我们在阅读古史籍或诗文时,经常会接触到“四象”这个词。中国传统的四象到底指什么?四象,谓指春、夏、秋、冬四时;或谓指分布于四方的水、火、木、金;或谓指四时变化,古人认为白天、黑夜、四时变化皆由阴阳两种势力产生,曰:“两仪生四象”。两仪即阴阳或天地,四象即太阴、太阳、少阴、少阳。
中国传统四象更普遍的是指我国古代天文学用以表示地理方位的苍龙(青龙)、朱雀(朱鸟)、白虎、玄武,对应我们今天的东、南、西、北。我国古代天文和西方天文学有所不同,不仅对恒星、行星、星座称谓不同,譬如木星称太岁、火星称启明、土星称镇星。而且有自己套星座体系,分为三垣二十宿。三垣指北天极附近三个天区,即:紫薇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二十八宿则指沿黄道和天球赤道之间的28群恒星,按东、南、西、北方位把28宿分为四组,每组7宿为一象,合称四象。即:东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南方七宿重的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这四群恒星,实际上包含在春天时节出现的长蛇星座。
我国古代认为主宰四方都有一神,殷代前后把春天黄昏时出现在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一只鸟形;把东方若干星星想象为一条龙;西方若干星星想象为一只老虎;东方若干星星想象为龟身上缠绕着一条蛇,即玄武。这就给四象以动物形象。到了春天战国又给这四象“上”了颜色,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代表了地理四方之神。如《礼记·曲礼上》有:“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在今天的城市重我们还可以看到代表地理方位四象命名的地名。如北京故宫北门称玄武门,南京钟山北面的淡水称玄武湖。还有代表南面城门的陕西长安朱雀门、南京的朱雀门和朱雀桥等等。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诗《乌衣巷》(七绝):“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向口夕阳斜。就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所说的朱雀桥正是古时候南京城正南的朱雀门外跨秦淮河上古浮桥,也称为朱雀航。而这一带曾经金陵故都六朝繁华的地方。以后逐渐哀败。
闽话中国传统四象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