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凤凰古城背篓:民俗文化的流动图画](http://www.juexiang.com/editor/Api_Uppic/2010-12/12911728885555.jpg)
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内一家出售小背篓的店铺(2007年9月26日摄)。
![[转载]凤凰古城背篓:民俗文化的流动图画](http://www.juexiang.com/editor/Api_Uppic/2010-12/12911728895966.jpg)
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内的爷孙二人(资料照片)。
![[转载]凤凰古城背篓:民俗文化的流动图画](http://www.juexiang.com/editor/Api_Uppic/2010-12/12911728896238.jpg)
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内,一位向游客出售鲜花的苗族老人(2010年5月18日摄)。
![[转载]凤凰古城背篓:民俗文化的流动图画](http://www.juexiang.com/editor/Api_Uppic/2010-12/12911728903060.jpg)
2010年11月21日,湖南湘西永顺县,一位小宝宝坐在背篓里。
![[转载]凤凰古城背篓:民俗文化的流动图画](http://www.juexiang.com/editor/Api_Uppic/2010-12/12911728908644.jpg)
2007年6月14日,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内,一位苗族老人用背篓装着一些手工艺品向游客出售。
![[转载]凤凰古城背篓:民俗文化的流动图画](http://www.juexiang.com/editor/Api_Uppic/2010-12/12911728917508.jpg)
湖南湘西吉首市乾州古城内,一位老人和她的小孙子(2010年11月10日摄)。
![[转载]凤凰古城背篓:民俗文化的流动图画](http://www.juexiang.com/editor/Api_Uppic/2010-12/12911728911108.jpg)
2007年6月14日,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内,一位居民背着背篓走过竹丛。
在湖南的湘西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人们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这种用篾丝编织而成的竹木器成为当地人最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
“湘西是背篓的世界,也是背篓背出来的世界”,当地人如是说。的确,湘西有“篓不离背”的民谚,一只小背篓,承载着人们全部的梦想和现实,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背篓,像城市里人们各式各样的背包一样普通而常见,但它又不仅仅是一只背在背上的竹篓,更是一道风景、一种文化,蕴含着千百年来生活的机巧和智慧。
湘西的背篓,编织工艺、名称、式样、用途各不相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背不同的背篓,有洗衣用的“洗衣背篓”、背婴儿的“儿背篓”、背柴草的 “柴背篓”,摘谷的“扎背篓”、背粮米的“米背篓”、背盐的“盐背篓”,以及用于作为旅游纪念品的“艺术背篓”等,方便适用,一只小背篓,演绎出湘西无数精彩的故事。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小背篓也成为湘西地区一个特有的符号走入人们的视野,受到外界钟爱。一只小背篓,装载着湘西过去和现在的故事,也装载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征程与希望。(新华社记者赵众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