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论美学

tess_pan [沧桑] 2008-09-02 15:07:18 星期二 晴天 查看:251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美学论文
    
    汪济生:“美是动物体的生命运动和客观世界取得协调的感觉标志。”
    
    马艺星:“美是生命对自身死亡痛苦反击的心理需求。”
    
    潘 玲:“美是客观物体运动的影子。”
    
    梦如歌:“ 美是生命力。”
    
    
    
    
 你对美的本质是如何理解的?
    
     美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谈到对美的理解,也许就没有多少人能清楚
    地表达出来……
    
     在黑格尔哲学中。美的概念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宇宙生活是绝对观念体现的过程。只有在其整个空间和其存在的全部时间内的
    宇宙才是绝对观念的完全体现;而在为空间时间所限制的某一事物中绝对观念是绝
    不能完全体现出来的。绝对观念体现后就分解为各个特定观念的链条;而每一个特
    定的观念也同样只有在它所包罗的无限众多的事物或实体中才能完全体现,但绝不
    能在某一个别实体中完全体现出来。
    
    
     有人看来,动物界的美都表现着人类关于清新刚健的生活的概念。在哺乳动物
    身上--我们的眼睛几乎总是把它们的身体和人的外形相比的,--人觉得美的是圆圆的
    身段、丰满和壮健;动作的优雅显得美,因为只有“身体长得好看”的生物,也就是
    那能使我们想起长得好看的人而不是畸形的人的生物,它的动作才是优雅的。显得
    丑的是一切“笨拙的”东西,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依照处处寻找和人相似之处的
    我们的概念看来是畸形的东西。鳄鱼、壁虎、乌龟的形状使人想起哺乳动物--但却是
    那种奇形怪状的可笑的哺乳动物;因此壁虎和乌龟是令人讨厌的。蛙的形状就使人
    不愉快,保况这动物身上还复盖着尸体上常有的那种冰冷的粘液;因此蛙就变得更
    加讨厌了。
    
     同时,也无需详说;对于植物,我们欢喜色彩的新鲜、茂盛和形状的多样,因
    为那显示着力量横溢的篷勃的生命。凋萎的植物是不好的;缺少生命液的植物也是
    不好的。
    
     此外,动物的声音和动作使我们想起人类生活的声音和动作来;在某种程度上,
    植物的响声、树枝的摇荡、树叶的经常摆动,都使我们想起人类的生活来,--这
    些就是我们觉得动植物界美的另一个根源;生气篷勃的风景也是美的。
    
     一切的事物,只要它能让人的感觉上升到一个令人愉悦和兴奋的状态,那便是一种
    美.
    
     美是生活,首先是使我们想起人以及人类生活的那种生活,--这个思想,我
    以为无需从自然界的各个领域来详细探究,因为构成自然界的美的是使我们想起人来)
    的东西,自然界的美的事物,只有作为对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伟大的思想、
    精辟的思想!啊,假使这个在黑格尔美学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思想被提出作为一
    种基本思想,以代替对观念的完全显现的虚妄探索,那末黑格尔的美学会是何等的
    高明呀!]所以,既经指出人身上的美就是生活,那就无需再来证明在现实的一切其
    它领域纳的美也是生活,那些领域内的美只是因为当作人和人的生活中的美的一种
    暗示,这才在人看来是美的。
    
    
     而在人的精神领域……美实际上是我们的想像的创造物,在现实中没有真正的美。
    真正的最高的美正是人在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美,而不是艺术所创造的美;根据这种
    对现实中的美的看法,艺术的起源就要得到完全不同的解释了;从而对艺术的重要性
    也要用完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了。
    
    
    
    联系实际分析美感的特点
    
    
     人的嗅觉,味觉,触觉,以及较高层次的听觉和视觉都是很容易被满足的。而
    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
    当一个人因为厌倦的原故而失去观赏美的东西的愿望的时候,欣赏那种美的要求也
    不能不消失。如果一个人不可能在一月之中每天看画而不感觉厌倦,那末,无可置
    疑,不单是他的眼睛,就是他的美感本身有一个时期也会满足而厌腻的。关于欣赏
    的延续性所说的话,应用到欣赏的强度上也同样正确。在正常的满足的情况下,美
    的享受力是有限度的。万一偶尔超过了限度,那通常并非总之,这个事实似乎是毫
    无疑义的:我们的美感,正如一切其他的感觉一样,在延续性和紧张的强度上,都
    是有它正常的限度的,在这两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不能说美感是不能满足或无限的。
    
     美感在它的鉴别力、敏感性和求全性或者所谓对完善的渴望上,也同样有它的
    限度,而且是颇为狭窄的限度。我们往后将有机会说明许多根本不算美的事物,
    事实上却能够满足美感的要求。这里我们只想指出来,就在艺术的领域内,美感在
    它的鉴别上实际是很宽容的。为了某一点长处,我们可以原谅一件艺术品的几百个
    缺点;只要它们不是太不像话,我们甚至不去注意它们。只有缺乏美感的人太不懂得
    去欣赏.
    
     总之,像任何健全的感觉和任何真实的要求一样,美感渴望满足甚于苛求;照
    它的天性说,它一经满足就很快乐,缺乏食粮就不满意,因此遇见第一件可以过得
    去的东西就会高兴起来。有一个事实也证明美感并不苛求,就是:当有第一流作品
    的时候,它决不蔑视二流作品。拉菲尔的画并不使我们认为格罗的作品坏;虽然有
    了莎士比亚,我们阅读二流甚至三流诗人的作品,仍然感到快乐。美感寻求的是好
    的东西,而不是虚幻地完美的东西。
    
     就像人们会在壮丽的大海前和空旷的悬崖上高亢一样,一切美给人们带来的美感
    都能使人们愉悦和兴奋.
    
    
    
    崇高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美将人们带入到绝对观念的领域,无限的领域,那就叫做崇高.流行的美学体系既
    给了我们两条美的定义,也给了我们两条关于崇高的定义。“崇高是观念压倒形式”
    和“崇高是‘绝对’的显现”。
    
     当耐亚嘎拉瀑布有一天冲毁了它所由形成的岩石,以其本身的压力毁
    灭自己的时候,当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由于自己精力过剩而死亡的时候,当罗马因为
    本身的重负而复大的时候,--这些都是崇高的现象。但这只是因为耐亚嘎拉瀑布、
    罗马帝国、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个人,其本身已经属干崇高的范围的原故。有其生,
    即有其死;有其作为,即有其复灭。在这里,崇高的秘密不在于“观念压倒现象”。
    而在干现象本身和性质;只有那被毁灭的现象本身的伟大,才能使它的毁灭成为崇
    高。
    
     勃兰克峰和卡兹别克山都是雄伟的山,因为它们比我们所习见的平常的山和山
    丘巨大得多;一座“雄伟的”森林比我们的苹果树或槐树要高到五倍,比果园或小
    丛林要大到十倍;伏尔加河比特维尔察河或者克里亚兹玛河要宽得多;海面比旅行
    者常常碰见的池塘和小湖要宽阔得多;海浪比湖里的浪要高得多,因此海上的风暴
    即使对任何人都没有危险,也是一种崇高的现象;大风暴时的狂风比平常的风要强
    烈到百倍,它的声响和怒吼比平时的大风的飕飕声也要威猛得多;大风暴时比平时
    昏暗得多,简直近于漆黑;闪电比任何亮光更加耀眼;--所有这些都使得大风暴
    成为一种崇高的现象。可见“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
    是崇高”。
    
     凯撒、奥赛罗、苔丝德梦娜、莪菲丽雅都是崇高的人,因为凯撒之为大
    将和政治家远远超越了他当时所有的大将和政治家;奥赛罗的爱与妒忌远比常人更
    为强烈;苔丝德梦娜和获菲丽雅的爱和痛苦是如此真诚,远非每个女人所能作到。
    “更大得多,更强得多,”--这就是崇高的显著特点。
    
     美与崇高都离开想像而独立,那末,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定义就把它们对人
    的一般的关系、以及对人所认为美和崇高的事物与现象的概念的关系提到了首要地位:
    任何东西,凡是我们在其中看见我们所理解和希望的、我们所欢喜的那种生活的,便
    是美。任何东西,凡是我们拿来和别的东西比较时显得高出许多的,便是伟大,那即是
    崇高.
    
    
  崇高来自与比较,来自与比较而得出的伟大.
    

顶一下(36 写日记 57190 17738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