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教会人死亡,就是教会人生存.
-------蒙田
一提到死,人们就倏然变色,如同听到魔鬼的名字,心惊胆战,惶惶不安.死这个字眼太刺激,太不吉利.人们千方百计的回避它,学会了一些婉转或迂回的办法.不说小孩”死了”,而说他”夭折了”不说老人”死了”,而说他”已故了”“过世了”;不说”英雄死了”,而说”他心脏停止跳动了”.出于对大人物和领袖的敬仰,说他们的死为”逝世”;出于对皇帝的敬畏,说他们的死为”崩”.总之,这种种说法反映
了人们对死的恐惧.
其实人的一生不仅怕死,害怕点其他什么.小时候我们怕黑夜,还怕父母,后来就是怕老师,怕上级,怕权,怕法,怕老天……这不单是人的懦弱,而是人生存的本能和需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些怕是有道理的.如果什么都不怕这个世界恐怕就要乱套了.男人怕没钱,女人怕变老,这些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注定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但是人最终的一怕,就是死.怕死,很大的成分是怕痛苦.如果说死一点也不痛,就像在东日里晒太阳一样舒舒服服的过去了,怕死的人一定会少一些.
我们对死的怕是盲目的,我们并不确切的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只是凭联想构思死亡的恐怖.正如书中所描绘的:老母妻儿大哭大喊,亲朋好友惊慌失措,纷纷前来探望.佣人们吓的脸色苍白,呜呜咽咽,忙前忙后.房内点着大蜡烛,幽暗晦冥.床头围着医生和说道者.总之周围一片惊恐.正如蒙田所说,我们认为死就已入硷埋葬.事情往往这样,一场灾祸的先兆,比灾祸本身更加骇人,更加恐怖.我们把未曾发生的恐怖,人为地拿来没完没了的折磨自己.
死并不可怕,是因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油尽灯灭一样自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产生.成长.死亡的过程.人类毫不例外.生和死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全当把人生看成是一场轻松的充满诗意的长途旅行,大家坐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向前驶去.在某一地上
船,在某一地上岸.我们是高高兴兴的上船,也要开开心心地离去,好把位置腾出来让给别人.
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既然他对逃跑者.胆小鬼和勇敢者一视同仁,那么我们就有理由顽强的面对死亡,蔑视死亡,同它斗争.我们要把死亡看成是平常的事,随时恭候它的光临.
中国有句古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一个人一旦连死都不怕了,他能不坦然自若的对待眼前所遇到的痛苦么?
你的生命不管何时结束,都是完整的.其实生命的用途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使用.
“未知生,焉知死?”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重生不重死.对于死,有人认为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其实对多数人来讲,既不是泰山也不是鸿毛,而是两极之间.一个人一种情况,一个人一种活法,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千篇一律.重要的是
珍惜生命,从自己的本位出发,好好的活着,活出质量,实现人生在世的价值.
与die有关~
上一篇:重新开始!下一篇:你知道我已經喜歡你了嗎?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