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叫伊凡的青年,读了契诃夫。要是已经活过来的那段人生,只是个草稿,有一次誊写,该有多好。这段话后,打报告给上帝,请求在他的身上搞个试点。
上帝沉默了一会儿,看在契诃夫的名望和伊凡的执著份上,决定让伊凡在寻找伴侣一事上试一试。
应该说.伊凡是个很幸运的青年.因为他那不可思议的“奢望”竟然得刭了上帝的恩准。
到了可婚年龄,伊凡碰上了一位绝顶漂亮的姑娘,姑娘也倾心于他。伊凡感到很理想,很快与之结为夫妻。不久,伊凡发觉姑娘虽然漂亮。可她一说话就“豁边”,一做事就“翻船”。两人心灵无法沟通,他第一次把这段婚姻作为草稿抹了。
外表华美.也许内部丑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现象。秀外而惠中是极难得的。看来,确实“人不可貌相”啊!
第二个对象,除了绝顶漂亮以外,又加上绝顶能干和绝顶聪明。可是,也没多久,他发现这个女人脾气很坏,个性极强。聪明成了她讽刺伊凡的本钱,能干成了她捉弄伊凡的手段,在一起他不是她的丈夫,倒像她的牛马、她的工具。伊凡无法忍受这种折磨,他祈求上帝,既然人生允许有草稿,请准三稿。
上帝笑了笑,也允了。
爱情应是平等的。只有双方互敬互爱,才能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如果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那就不是夫妻,而是主仆关系了。
伊凡第三次成婚时,他的妻子的优点,又加上了脾气特好这一条,使婚后两人的生活非常和美。半年下来,不科娇妻患上了重病,卧床不起,一张病态黄脸很快抹去了年轻和漂亮,能干如水中之月,聪明也一无所用,只剩下了毫无魅力可言的好脾气。
从道义角度看,伊凡应厮守终生,但从生活角度看,他无疑是相当不幸的。人生只有一次,无比珍贵,他试探能否再给他一次“草稿”和“誊写”。上帝面有愠色,但想到试点,最后还是宽容他再作修改。
“糟糠之妻不可弃”。伊凡的“不幸。就在于他在修改人生、追求完美的同时.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最起码的“道义”。
伊凡经历了这几次折腾,个性已成熟,交际也老练,最后终于选到了一位年轻漂亮能干聪明温顺健康要怎么好就怎么好的“天使”女郎。他满意透了,正想向上帝报告成功,向契诃夫称道睿智,不想“天使”竟然变卦——她了解到伊凡是一个朝三暮四贪得无厌连病中人也不体恤的浪荡男人,提出要解除婚约。
上帝为难,但为了确保伊凡的试点,未允。
“天使”说,我们多人被伊凡作了草稿,作为上帝行为,如果试验是为了推广,难道我们就不能有一次草稿和誊写的机会?
上帝理屈,无法自圆其说,只好让伊凡也被作为草稿,誊写在外。
伊凡虽然最终找到了一位完美无缺的“天使”,但“天使”却不能容忍他。在“道义”面前,连上帝也感刭了“理屈”,伊凡自己也被“作为草稿,誊写在外”。当然,这个完美无缺的“天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她只是“道义”的象征。
满腹狐疑的伊凡,正在人生路上踟蹰,忽见前方新竖一路标,是契诃夫二世写的:“完美是种理想,允许你十次修改也不会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