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以后的某一天,潘金莲被武二郎割下美丽的头颅,在失去意识的最后一瞬间,她
的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和西门庆云雨之欢的日日夜夜,而是这个暮春的上午,哲少爷不顾一
切的轻薄。这一刹那,两个同样不羁的坏笑和满不在乎的神情交替叠映,最后定格在哲少
爷那俊朗的脸上。那时,她才如此清楚地看到自己最终的悲剧原来是从这个暮春的上午开
始的。
只是,在四年前的这天,她在惶恐的无助中,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竟有些许期待。
这以后的几天,一向做事井井有条的潘金莲老是出错:有时哲少爷叫了老半天,她都
没有回应;有时,里面没叫她,她又冒冒失失地闯进去。好在巧巧是个老好人,没有责怪
她。而云少爷只一心以为金莲爱上了自己,因为自己娶妾室,而神情恍惚,所以更不忍假
以言辞。
一天,趁巧巧和贝儿出街,云少爷把金莲叫到了跟前。
“金莲,你也大了。该成个家了。”
潘金莲羞红了脸:“云少爷,我只想一辈子服侍您。”
云少爷眼里透出爱怜:“傻丫头,嫁了人,你还是咱潘家的人,还是可以天天在我身
边服侍的呀。”
潘金莲半晌不语。
“你看府里哪个小厮伶俐疼人,少爷替你做主,就成全你们。”
“少爷——”
“我看帐房里的金福还不错,只比你大五岁。”
金莲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张谀媚的脸。
“少爷——”金莲急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跺着三寸金莲,撅起小嘴,手里的一张
香罗帕要捏出水来。
看到金莲着急的样子,云少爷叹了口气,也就不再言语了,心里想,这事儿等过一阵
再说吧。
然而,云少爷的这番话倒是提醒了金莲,自己只是个卖身潘府的丫鬟,最终的结局只
能是配个小厮罢。
这样一想,倒使她心里刚刚掀起的微澜又慢慢恢复了平静。
而哲少爷那边,虽然没有得手,心里却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愉悦。
就象钓鱼,如果鱼一下子就上钩,只有刹那的愉悦;而反复地兜圈子,则可以获得多
得多的欢娱。何况哲少爷对自己最后的得手深信不疑!
所以这几天,哲少爷又恢复了精力,还是照样约朋友吟诗作对,喝花酒。
转眼时令到了初夏,天气渐渐有些热的意思了。
每年五月初五,云少爷都要到城南天月寺去祈福。这是娘生下他时就定下的规矩,以
保佑他长命百岁。
虽然肺痨病始终伴着云少爷,不过,这一规矩倒始终没变。
这天,老太太、云少爷、巧巧并几个丫鬟一起来到天月寺。
天月寺的主持空明早率众僧候在了山门外。
迎到云少爷一行,空明先把他们让到方丈会客茶室,用茶,小憩。
先由小僧驱开闲杂人等,才把云少爷一行引到殿上。
无非是烧香拜佛,顶礼祈福,最后向寺里重重地捐了香火。
空明率众僧又眉开眼笑毕恭毕敬地送云少爷一行出山门。
一行正在山门话别,只见一副馒头挑子冒冒失失地撞将进来,差点撞在少奶奶巧巧的
腰上。
空明身旁一僧喝了一声:“咄,武大郎,好不知事,快快让开些。”
馒头挑子背后,转出一个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的男人,知道自己闯了祸,好不惊慌。
巧巧和几个丫鬟一见,倒被他的样子吓了一跳,掩面退让到一边。
老太太菩萨心肠:“也没撞着,别为难他吧。”
那僧人又喝到:“还不谢谢老太太!”
老太太也觉得武大郎面目丑不忍睹,挥挥手:“叫他赶快去吧。”
武大郎才唯唯诺诺而去。
空明解释:“这武大郎就住山下,清河县人因其生得短矮,称其为三寸丁谷树皮。因
无甚生活,常在寺里挑些馒头到山下去卖。今日搅了老太太并少爷、少奶奶,还望担待些
则个。”
潘金莲这才回望了一下武大郎可笑的背影,觉得这人虽面目可憎,倒也十分的可怜。
潘金莲之花样年华(10)
上一篇:潘金莲之花样年华(9)下一篇:潘金莲之花样年华(11)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