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湖北】麻城的肉糕好吃的不得了……

王子傀儡 [开心] 2010-06-18 19:51:19 星期五 晴天 查看:379 回复:3 发消息给作者
在今年六月份的时候,就在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里看过散文《麻城的肉糕好吃的不得了》,感觉就是麻城饮食文化的一张经典名片,今天无意中在网上看到该散文,于是乎转载到空间……
        大别山南麓的麻城市,肉糕为其传统名菜、招牌菜,是大别山乡村特有的传统佳肴,已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据史料记载,唐明皇下江南时吃过,并视为民间珍品。杜牧在吟“借问酒家何处有”这诗句时,就叹道麻城肉糕是道下酒的好菜。
        麻城肉糕实为“鱼糕” ,主要由鱼肉加以适量苕粉、猪肉、猪油和各种调料精制而成。其制作大大小小有十几道工序:
        将鲜鱼去刺去皮,猪肉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浆,将精苕粉、清水、食盐按比例放入盆内与肉浆搅拌,加入姜入、葱花等佐料,制成圆形或方形,打上“肉糕芡”,将“ 芡” 倒于以荷叶铺满底格的蒸笼内,用刀刮平,放入蒸笼,先猛火蒸30-40分钟,揭开笼盖,将生鸡蛋黄抹在肉糕上面,撒上红辣椒末,再细火慢润之。出笼后切成长方条,装盘上席,可熟食,亦可冷藏。
        有名的“肉糕席”中,肉糕是摆在“洋菜” 之后的第二道菜,既不能早出,也不能迟出,这也是有讲究的。肉糕码在鲜花碗上,呈宝塔形。有红、黄、白、褐多色,不仅好看,而且味鲜可口、滑软香嫩、五味俱全。
         在麻城过年过节摆筵设宴,肉糕这道菜总是少不了的。即使遇上饥荒年,也要将鱼仔虾米磨点带腥味的肉糕,好让一家人看到一线期盼的光亮。肉糕已经作为一种悠久的文化,融进了麻城人的骨子里,就像北京的冰糖葫芦,西安的羊肉泡馍,四川的麻辣火锅。

        麻城肉糕其实叫“鱼糕”才恰当,因为主要原料是鱼,但这名一经认可,也便凝固了。它起源何时,以无据可考,但又是不难想象的。麻城地处于长江中游,古时滨临云梦泽,河流交错,池塘如星,水草丰美,气候温润,自然是鱼儿们的天堂。先人们不用下网,在农田里、沟堰边一弯腰就能捡到鱼。
        鱼多了,吃不完,就想着加工,变着法儿吃。大概最初有个聪慧的先民,率先将鱼洗净,去鳞,除肠腮,抽骨刺,只选鱼背上的精肉,剁成泥。然后,用上等淀粉(麻城盛产苕粉、藕粉、豆粉)掺着拌和,舀到蒸笼里蒸熟。竟想不到出笼后的肉糕清香四溢,味道胜过烹、炸、煎、烤的鱼很多,且易于消化,营养丰富,老少没有不爱的。
        做肉糕是有讲究的。过年的肉糕,一般在腊月二十四后才开始剁。 “二十四朔(吸)鱼刺……” 这虽是童谣,在麻城人心里,却是承袭千年,不能改动的律条。家家户户在磨刀迟(剖)鱼前,都要虔诚地上香、烧纸、放鞭炮,接天上的列祖列宗菩萨神仙回家来,心里恭恭敬敬地默念道:“我们家就要剁肉糕了,请各位仙人回家过年。”祭祀之后,村村寨寨便响起了有节奏的刀剁声。那几天,如果在路上碰上熟人,不再问“吃了饭没有”,而改问“剁了肉糕没有?”
        剁肉糕,在老人们心中可是件大事。记得小时候,我常站在案板前看剁肉糕的全过程。父亲专管剁,打浆,配料。母亲则在祭过灶神后,在锅里一次性加满水,默不作声地往灶里添松柴。微动的嘴唇叨念着她才能听懂的祈福语。这之前,母亲常对我们小孩总要嘱咐好几遍,千万不能说“死”“活”“干了”“完了”之类不吉利的字眼,至于不得不说的“蒸笼”,也得改称“蒸溜子”,“龙”颜是冒犯不得的。在老人们心里,蒸肉糕的过程,包含着全家新一年的旦夕祸福的全部信息,蒸成功了,新一年就顺,否则,就遭。所以,这时一家人做起肉糕来,既虔诚,又专注,如同宗教礼拜。
        吃肉糕也是很讲究的。蒸肉糕常是在晚上。大人们常喜气洋洋地告诉小孩,等着,吃热肉糕。我小时候,总是还没等蒸熟,就早捧着碗筷等在灶边开始流口水了。两眼直瞪瞪地瞄着蒸笼上气,总还嫌时间过得太慢。好不容易等开了笼,父亲将香喷喷的肉糕反扑在锅盖上,拿菜刀将蒸得泡泡的肉糕切成四块,又将扇形的边角切给我们小孩——据说,小孩子比老人有活力,小孩子尝鲜,一年就有好兆头。不好的年成,只吃一块。遇上好的年成可以吃两块。吃完了,还不愿离去。大人们便半推半劝地说:“吃好了,睡去吧。过年时再吃!”
        肉糕做好了,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每次祭祀上香,老人们总要切两片搁在碗里,至于佛不杀生不吃荤腥的禁忌是不大讲的。麻城人心诚,让祖人菩萨们尝尝家里最好的东西,心里才舒坦
顶一下(44 写日记 286266 101267
上一篇:Every man for himself 下一篇:想你 小易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