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新型毒品的危害

280413084 [其他] 2010-02-01 01:38:49 星期一 晴天 查看:888 回复:1 发消息给作者
“你还以为现在是大灯一开满地都是针管的年代哪”,电影《门徒》中的这句台词,形象地说出了毒品的“发展趋势”——海洛因老矣,“后起之秀”新型毒品已经占领大半“市场”。   “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上海社会科学院艾滋病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国美忧心忡忡:相当多的民众错认为新型毒品不上瘾、不违法;而上海拥有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拥有众多的娱乐场所,新型毒品蔓延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我们不能照搬宣传海洛因危害和对付海洛因的那套做法来对付新型毒品,必须将禁毒矛头直指冰毒等新型毒品构成的“冰城”。
  膨胀的群体
  本月初,上海公布了最新“毒情”,从中不难看出新型毒品蔓延迅速。今年一季度缴获的冰毒、氯胺酮、摇头丸之类新型毒品,已占到缴毒总量的74.19%,2006年这个数字是40%,2007年1至5月是58.6%。
  新型毒品缴获数量攀升,说明上海使用新型毒品的队伍正在膨胀。2006年开始,上海社科院开展“新型毒品滥用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组调查结果佐证了这一情况:海洛因吸食者转向使用冰毒,希望降低对海洛因的依赖,希望逃避对海洛因吸食者的严厉打击;女性使用者比例正显著增加,其中有追求前卫、享乐、刺激的年轻女性,还有娱乐场所的“小姐”。
  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上层社会人群中,也出现了使用新型毒品的现象。这些人使用的地点大都在高档娱乐场所、星级酒店、高级会所乃至私人别墅等更加隐蔽的空间,无疑增加了打击难度。
  使用者年龄正从中青年人群向两端扩散。在1990年以前,第一次使用新型毒品者年龄跨度为27至30岁;1996至2000年,扩大到12至46岁;2000年以后,高端年龄向上攀升至58岁。
  海洛因吸食是静悄悄的单个行动,新型毒品使用却是在闹哄哄场所的群体行动。夏国美说,与海洛因不同,新型毒品使用需要一种群体疯狂氛围,因此越是能聚集起成百上千人的场所,越具有满足这类需求的条件和刺激性。上海不同规模的娱乐场所至少有3000家,一些大型娱乐场所一晚上集聚成百上千名新型毒品使用者不是没可能。
  “溜冰”和“散冰”
  冰毒、摇头丸、K粉、麻谷(麻果)是当前上海最为流行的几种新型毒品,此外有大麻、可卡因、杜冷丁、三唑仑。新型毒品尤其是冰毒的流行,已形成专门的暗语体系:“嗨吧”,指固定吸食场所;“开会”,指群体吸食行为;“冷东西”是冰毒的俗称;“溜冰”指吸食冰毒;“打K”是吸食K粉;“网溜”,指通过网络结识的人在一起吸食冰毒;“上网”,指吸食后产生的幻觉和无意识行为;“带班”,指邀请朋友吸食的人;“散冰”,指吸食冰毒后把淤积在体内的寒气排解出来的一系列举动;“配菜”,指吸食后发生性关系的女性,又分“私菜”(自己带来的女性)和“公菜”(商业性交易女性)两种;“套餐”指陪“溜冰”、陪发生性关系的“配套服务”。
  冰毒是目前本市滥用最为严重的新型毒品。“冰毒是新型毒品中毒性最强的一种,中国人可能有追求极限的癖好,什么都讲究个‘最’字,吸毒也挑最厉害的。”夏国美说。它的使用过程包括“溜冰”和“散冰”两个阶段。“溜冰”的方法至少有6种:抽吸水烟筒、干溜、抽吸、鼻索(鼻吸)、口服和注射,而常见的“散冰”形式包括:听音乐(专门有节奏感强的“冰带”伴奏,以供吸食者随音乐晃动身躯,加强快感)、洗蒸浴、“口嗨”(无休止地讲话)、“手嗨”(无法控制地重复一些怪异的小动作,如咬指甲、不停地化妆等)和发生性行为。
  摇头丸、K粉的使用方法与冰毒相似。还有人把冰毒、K粉、摇头丸及大麻、可卡因、海洛因混合使用,“让劲儿更大”。
  新型毒品“成气候”从使用的*上就可见一斑。最早、最普通的是在可乐瓶里放矿泉水,再插上两根塑料管子。而现在有专门供“溜冰”用的冰壶,一名吸毒者说,那是一种玻璃工艺品,有的上面还有一只会动的猴子,看着就好玩,让人很有试一下的冲动。
  误解多又深
  很多人把毒品和海洛因划上等号,认为新型毒品不算毒品,有的人因为使用新型毒品被拘留了还叫屈。事实上,我国《刑法》和《禁毒法》明确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就是因为觉得新型毒品不会上瘾,不上瘾就不会损害身体,就不会违法犯罪,很多人草率地尝试了新型毒品。甚至有爱美女性希望通过“溜冰”减肥,男人希望通过“溜冰”增强性能力。“偶尔、少量地使用新型毒品可能对人体没有太大影响,但长期使用肯定有影响。”夏国美说,新型毒品对人体的损害性甚至比海洛因更为严重,同时精神依赖比身体依赖更难戒断。课题组对730名新型毒品使用者调查后发现,35.4%的人承认存在心理成瘾,并且,滥用频率越高心理成瘾的比例也越高。
  夏国美说,海洛因摧毁的是内脏,新型毒品直接摧毁大脑。新型毒品都是人工化学合成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致幻剂或兴奋剂类精神药物。只要一次或几次过量使用就可导致急性精神障碍,长期使用会诱发“苯丙胺性精神病”,形成难以逆转的病变,其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
  出于对毒品的强烈渴求,海洛因依赖者为获取毒资去盗窃、抢劫,一般在吸毒前犯罪。新型毒品使用者主要是在使用后出现行为失控。“溜冰”后,有人拿刀片划破自己的手,觉得很开心。有人老觉得身上有虫子在爬,就拿针去挑,胳膊挑烂了,还是不停地挑。有人老觉得身边有人想害死他,不停地打110报警。还有人觉得被追杀,不得已跳楼。冰毒有个外号叫“自杀驱动器”———“使用新型毒品后容易出现幻觉,觉得有人想陷害自己,其结果要么是杀人,要么自杀。”夏国美说。
  艾滋病温床
  海洛因属于麻醉类毒品,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镇痛和镇静,长期使用会导致性欲下降,甚至丧失性需求,因此,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在这个人群中不显著。新型毒品属于兴奋剂和致幻剂,会诱发使用者的性冲动,增强性能力,而且使用者往往采取多次、交换性伴侣甚至群交的方式,由于处于极度亢奋状态,他们很少会用安全套。这等于给艾滋病病毒传播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温床。
  课题组对730名新型毒品使用者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人使用新型毒品后,出现兴奋感、发泄欲和性冲动等药效反应;近一半的使用者反映,冰毒和摇头丸具有明显的性刺激作用;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承认,在调查前一个月内与配偶之外的人在使用新型毒品后发生过性关系。
  一个新型毒品使用者告诉研究人员:“发生性关系是一定的,光‘溜冰’有什么意思?我的外号叫‘吸尘器’,可以一直‘打K’,打完就去做,做完再来打。”
  他们做爱往往采取多次、轮换甚至群交的方式。问卷调查发现:54.8%的人承认有临时性伴,包括恋人情人、熟悉的朋友、不太熟悉的朋友、商业性交易者和娱乐服务场所偶遇者;22.6%的人承认调查前的三次性行为对象不是同一个人;28.1%的人承认与因使用新型毒品而结识的新朋友发生过性关系;10.4%的人承认发生过群交或滥交行为。一些受访者告诉课题组:“我们一般都找几个小姐一起玩,和这个玩过了,再换一个人玩。吸了这个,只做一次不过瘾,要多几次才会舒服”;“女的吃了药性欲也会增强,一晚上能和五六个男人发生性关系”;“我们都是十几、二十个人一起,男男女女都有,一次肯定不止和一个人发生性关系。使用新型毒品以后和多少女的有过,我都说不上了,因为我玩了好几年了嘛,二三十个总是有的。大家一起搞(群交)在这个圈子里很常见的,太普遍了。”
  他们很少使用安全套。“一方面是没有意识到艾滋病的风险,另一方面,药物刺激所产生的病态兴奋导致他们难以坚持使用安全套。”夏国美说,问有些清醒过来的“小姐”,和谁、几个人发生关系,她都不记得,在那样亢奋的精神状态下,怎么会想到用安全套呢?一些受访者说:“有时候戴,有时候不戴。有时候戴了套一点感觉都没有,最后又拿下来了”;“哪里还顾得上戴套,那时就是非常兴奋地想发泄”;“我同很多异性发生过性关系,都不用套。一般我们是两男两女,到宾馆开房间。群交也有的,不多,但都不用安全套。”夏国美说,这种群体性淫,对中国遏制艾滋病的努力和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在西方,新型毒品被称为“俱乐部药物”和“舞会药”。“人多才能high起来”,新型毒品的使用需要几十个人甚至成百上千个人一起狂欢的氛围,使用者就不断地拖新人加入这个圈子。调查中发现,不少人是被朋友、同学、老板拖下水的,而从众心理让许多人失去拒绝的清醒,加之使用新型毒品被打上时尚、前卫的标记,“这是很可怕的事。主流文化必须行动起来,加强引导,避免更多的年轻人走上歧途!”
顶一下(50 写日记 186904 65533
上一篇:借酒浇愁下一篇:突然想到的一些东西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