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悟道

唯独恨天 [感悟] 2015-03-06 06:42:34 星期五 查看:293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认识别人的才能和弱点,从而正确地运用和必要地制约、更好地开发,这称为智慧;反观自身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究竟有多大能力,最易失误的是什么,这称为有自知之明。能够击败敌手,超越他人的功绩,这可以证明你能力卓绝;而能够不断战胜自己的不良欲望、恶劣习性,超越自我,更上一层楼,才是真正的强者。懂得安于宁静、内心满足、平安喜乐、祥和自然就是最大的财富。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克服重重险难奋勇前进的人才算有志气。在任何情况下不忘记自己的根本,不迷失自己的本心,才能长久地保存自己。就算实体遭到毁灭,精神仍源远流长才是真正的生命长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人”就是了解别人、认识别人,是向外的。“知人”是一切人际关系开展的基础。《红楼梦》里有副著名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讲的就是“知人”。“知人”才能“善用”。“知人”就是“识人”,有句古话叫做“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识人”是为人处世的头等大事。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不能不“知人”,否则简直可以说是寸步难行。“知人”是每个人都会一点的基本生存技巧,人和人的区别只在于“知人”的水平有高低。所以,善于“知人”的人当然是智者,有智慧的人才善于“知人”。
  “自知”就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是向内的。“自知”是“知人”的基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了解别人,首先要对自己要有深刻的了解。所有人中最方便、最容易了解的人就是自己。但是最难透彻了解的也是自己,因为太主观了,就象一面镜子,可以照尽天下万物,却独独照不到本身。所以真正能“自知”的人才是不容易的人,因为彻底的“自知”不仅需要“外照”,而且需要“内照”――更重要的是“内照”。一个懂得“内照”的人才能真正的“自知”,才有资格称为“明”。“明”是“内修”的境界――“心境空明”,“智”是“外学”的范畴,“明”比“智”的等级不知道要高多少倍呢。
   “胜人”就是胜过别人,征服别人,是向外的。“胜人”是人和人之间的竞争,是强者击败弱者的过程。自然界奉行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原则,就是一个互相“胜”的原则。人在这个社会,也不可避免的要遭遇“胜人”或被人“胜”,小到测验、竞技,大到事业、婚姻,甚至是生命。只要有竞争,就有“胜负”。“多力者胜,少力者负”是竞争的规则,区别只在于这个“力”是体力、武力、智力、能力等等的不同。因此,能够从种种竞争中“胜”出的人,当然是相对的“有力”者。
   “自胜” 就是胜过自己,征服自己,是向内的。“自胜”是自己超越自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胜人”不过是说明你拥有的“力”多,你有100斤力,对方只有50斤,当然是你“胜”;如果别人有200斤,就是人“胜”。“自胜”是过去我只有100斤力,通过“自胜”,现在我可以有200斤甚至更多。“自胜”是“胜人”的基础,“自胜”的目的又不仅仅是“胜人”,这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的过程,是一个效法天道、自“强”不息的过程,所以能够“自胜”的人才有资格称为真正的“强”者。“自强”是自励自进的过程,是“内修”的境界,是不断反省、不断自律、不断精进、不断升华的过程。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四种都是“内修”才能有的境界。
   “知足者富”。什么人是真正的“富”人?“富”不等于有钱,不等于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单单物质生活的丰富是不能称为“富”的。现在我们常说那群在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人,其实有不少已经“穷”得只剩下“钱”了。永远只为了金钱而忙碌的贪财鬼、一毛不拔的守财奴就算有亿万家财也不能称为“富”,因为他的精神是饥渴的,是不自由的,是为物质和金钱所奴役的。而他的财产又是虚幻的,不仅他丢光了除了金钱和物质以外所有做人最可贵的资本,而且最终他连金钱和物质都不能长期保有。
   “富”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就是知道满足的精神状态。他知足长乐,能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这种知道满足的精神状态和具体拥有多少物质和金钱的关系不大。也许他刚够温饱,但是他满足于这样平淡甚至有些清苦的生活,对于他来说,精神是极大丰富的,丰富到了可以忽视世俗生活中一切的物质贫乏,因此,他才是“富”人。其次,他乐善好施。他的财产也许只有两个刚刚够自己吃饱的饼,但是他能够自觉自愿地省出一个来布施给一个饼都没有的穷人。他觉得不但自己拥有够多,而且还有多余的可以拿出来贡献给更需要的人们。这就更是“富”人了,他不仅以此获得了心理的满足和喜乐――助人永远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高尚的快乐、纯朴的快乐、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快乐、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快乐;而且他这种行为必将为自己在久远的轮回中、漫长的生命长河里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
   “强行者有志”。什么人是真正的“有志”者?“有志”者不是经常立下各种“宏伟”志向的人,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万劫不复我独行”的“强行者”。郭沫若曾经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真正的有志者不仅要有“破釜沉舟”式的勇气和决心,更要有“卧薪尝胆”式的坚忍与毅力。这样的人内心拥有着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足以战胜外界一切阻挠他到达目标的力量。他不仅有着“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决,更有着不惜“上穷碧落下黄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毅。
   “不失其所者久”。“所”是一个人的根本,“不失其所”就是不会忘记、失去自己的根本。从“道”的角度来说,万物总有一天都会回到它们各自的根本、源头上去。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赤裸裸地来;等到走的那一天,也带不走分毫。从物质上看,每个人最终都会回到当初他来的那个“所”。
    但是从精神上来说,又有多少浪子迷途而忘归呢?多少人沉迷于种种物欲、流浪生死大海,再也找不回来时的路了呢?一个忘记自己根本的人,虽然肉体也许还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或者说“蜕变”了;只有不迷失自己本心的人,始终记得自己的使命与归宿的人才能算是真正长久的。
   “死而不亡者寿”。有“生”就有“死”,“死”是任何一个人最终必然的结局。世人普遍好“生”而恶“死”,希望能够“长寿”,能在这个世界活得长一点。但是客观世界是很残酷和真实的,人类的躯体是注定不能在这个世界里“久住”的,是属于很快就会败坏的那一类。就算活了一百年,甚至是两百年,终究还是难逃一死,比起浩瀚宇宙亿万年来说,连目不暇给的“一瞬”都算不上。
    真正的“寿”是怎样的呢?就是与“道”合德。这个宇宙里只有“道”才是永恒的,“道”拥有的是宇宙大寿,比天的寿长,比地的寿久,更加不要说短暂到几乎微不足道的人寿了。肉体尽管会败坏,会死,精神只要保守着“道”,就会随着“道”而获得永生。
    真正的“我”不是那个臭秽的肉体,是那个从“无”开始以来在久远的轮回里的那个生命的烙印。“我”本来就是“道”的一部分,因此“我”和“道”在本质上同一的。“我”好比是一滴水,“道”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如果“我”不能回归“道”这个大海,迟早都会“亡”――彻底湮灭、形神全灭,而以另一种形式被动地回归;只有当“我”把握好机会融入“道”的时候,才能达到“我”就是“道”,“道”就是“我”的境界。在这个境界,因为“道”是永恒的,所以“我”就是永生的,这才是真正的“寿”。
顶一下(0 写日记 1755988 147117
最近访客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