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8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align=left>在桃花法庭的日子
回机关已半年了,虽然条件好了许多,但在桃花法庭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时刻萦绕心头,那淳朴的民风、憨厚的农民让我一生难忘。
2003年一场肆虐的非典过后,我被任命为桃花法庭庭长。5月8日,正式走马上任。桃花法庭,有着美丽的名字,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王昭君策马来到阴山脚下,黑河水奔腾流过,两岸桃花盛开,便住了下来,死后也葬在这里,著名的昭君墓就坐落在法庭1公里的地方,因此这里人杰地灵,人民纯朴富裕,生活安宁闲适。
法庭是独立的三层小楼,紧邻乡政府。四周杨树环绕,空气清新。法庭共四个人,我和一名审判员,两名书记员,当时还组不成一个合议庭。车是一辆很旧的长安面包警车。
我是农民的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虽然从乡村走出成为法官,但与农民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我要为农民排忧解难定纷止争这是我神圣职责,我也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很沉。因为非典的缘故,案件旧存很多,新收的也很多,上午忙着开庭,下午开着面包警车送达,顺便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各村有威望的老者和村干部,为调解案件打基础,晚上忙着写文书。
法庭受理的案件多是离婚、人身损害、相邻关系、民间借贷、土地纠纷等事关老百姓民生的案件,看似小事,解决不好却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农民大多不愿意打官司,乡里乡亲,或者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姐妹,不是矛盾难以调和、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闹上法庭的。因此处理起来格外谨慎,我本着以化解矛盾为前提,以和谐相处为目的宗旨,尽量使纠纷化解。记得一起打架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原被告是叔亲家,因为烧荒烧掉了另一家的葱头,按理说照价赔偿就是,可对方却不冷静地动了手,打坏了人还扣了车。我想这起案子还得从源头找急症,在村委会的配合下,找了两家有威望的老人坐在一起剖析,很快达成了协议,双方握手言和。法庭工作不仅审理案件,还要解答法律咨询,讲究技巧和方式方法,比如有年青的夫妻,因家庭琐事在家吵得不可开交时,赌气离婚,我们则先把诉状、结婚证收下,再规劝一番,让他们回去等通知,冷却几天,双方已和好,案子也不用立就解决矛盾。邻里之间吵架打架,也推推搡搡地来到法庭,让我们评个理,了个公断,我们耐心细致地评断,化干戈为玉帛。这些鲜活生动的繁琐俗事始终贯穿在平常人家的生活中,法庭的工作虽然工作量大了点,但也融入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所以法庭的人在辖区上有着很好的人缘,乡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关系融洽,总有人邀请我们去老乡家里吃饭,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亲切自然。我们感到无比温暖,十分欣慰。几年法庭工作,使我积攒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熟悉了民风民俗,知道如何用最恰当的言语去与当事人沟通,知道如何运用最佳方式去调处各种纠纷。
2006年,院里环节部门调整,我主动请求留任。因为我已经喜欢和留恋这片热土和这里朴实的人民。
我在当地选拔了一名年富力强的村书记担任人民陪审员,这不仅能组成一个合议庭,而且他在当地有极高的威望和人缘,除了参加审判外,更是一位调解高手,平时还帮着送达、解答法律咨询。那时法庭更新了新捷达警车,庭里配全了电脑,硬件条件完全改观。
法庭的工作是劳累的,但也是快乐的,充实的。闲暇之余,写些豆腐块文章,也常常见诸报端,心里无比欣慰。2008年,我把几年写的文章整理出来,出版了我的第一部文集《法官手记》,算是法庭工作的见证和努力吧。
但是,农民的法律意识还不强,农村的法治状况并不全是期望地那样好,法治环境下还存在着少数不和谐的音符。除了对法庭判决结果不服外,一些当事人不懂司法程序的规定,在送达法律文书时、在法庭释明法律时、甚至是在开庭过程中,有的当事人一味地缠讼、闹事或上访,任凭怎么解释都不接受,出言不逊,辱骂,推搡,更有甚者使用暴力,这样的情况我遇到多次。一名农村妇女土地流转时未签协议,也未经有关部门见证,擅自犁了别人家已耕种的土地,在法庭出言不逊大势谩骂,我们经过艰苦努力,才通过有关部门解决,但是我们却一天没有吃饭。解决了案子大家十分高兴,从未有怨言。因为农民的心始终是热的,只要我们工作到位,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由于法庭所处地区属城市开发区,土地征用、占地和土地补偿与农民矛盾日益尖锐,上访、缠访相当严重,引发案件也相当多,牵涉面广,社会影响大,稍有不慎造成严重后果。我及时举办了辖区村委会土地培训班,印发大量法律法规材料,送到农民手中,让他们心里有数,在法律的规范下合理合法的行驶自己权利,取得明显效果。
2009年,撤乡并镇,法院整合资源法庭撤销,我回到院机关。
六年,对人生来说很短暂的,但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六年的风风雨雨,使我懂得一名共和国法官的艰辛与快乐;六年的点点滴滴,使我懂得人生的真谛与期盼。六年里,我们迎着晨曦,行走在春的旷野里,走进乡村,贴近百姓,希望与梦想同在;六年里,我们感受夏日似火的烈日,乡间小道上,蛙声蝉鸣,洒下一路汗水与艰辛;六年里,我们满怀丰收的喜悦,了解世态苍凉,感受人间悲欢;六年里,我们顶着刺骨的寒风,飘扬的雪花,把温暖与坚强送到群众心里。
在法庭工作的经历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它使我重新感悟了人生,作为法官应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心系群众,开拓进取,无愧于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