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喜欢上看电影。
在我眼里,电影和电视剧的区别就是播放时间不一样,我不喜欢看电视剧的原因就是它太长了,很难得看完整。
最早看的电影都不记得了,记忆中很让人开心的坝坝电影带给我很多儿时的偶像,他们是我童年的英雄。
小学时候,我们经常被组织起来集体观看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洗礼!
现在想来,当时真的是很无奈的,因为我觉得我爱我的祖国,而且这丝毫不会因为少看两部这样的电影而减少!
冯小刚的电影是我最喜欢的,他的电影饱含艺术般的幽默。
《不见不散》《大腕》《手机》《天下无贼》源自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而又超越了我们的真实生活,这是最能代表他的几部作品。
他影片中完全生活化的情节和对白让人感到很亲切。而且在幽默的对白中更能包含对生活中某些丑陋现象的尖锐讽刺。
幽默有三个层次:一层就是冯小刚这种艺术般的幽默,这种是最高层次的幽默;二层是周星驰那种无厘头似的搞笑,这种上言不搭下语的幽默其实就是俗,只不过俗出了水平;第三层就是《喜马拉雅星》《一石二鸟》那种俗都没俗出水平的幽默。
刘伟强和麦兆辉执导的电影《无间道》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酷。但这种酷是建立在情节基础上的,华丽的表象下面更暗藏着对某种精神的宣扬。
在《无间道》中,每个演员的表演都恰到好处,和情节配合得天衣无缝。
而像这种演酷的电影还有很多,比如《头文字D》,但是这样的酷往往给人肤浅的感觉,这只是一个表演。
张艺谋的电影则艺术得有点过了头的味道,太过于最求影片给人的视觉刺激,甚至凌驾与情节之上,所以看了这样的电影之后,印象最深的只是他们画面感。
在《英雄》《十面埋伏》等影片中,他更多能带给观众的只是绚丽的画面。
在他的影片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仿佛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
而对白往往更富裕哲理,感觉每句话都包含了很深的哲学意义。
而在王家卫的电影中则更多地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2046》里那种梦幻般的背景和不知是梦是醒的恍惚感实在很难让人理解。
一直不太喜欢看国外的电影,要看都只是看他们那震撼的大场面。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语言的原因吧,翻译过来之后又总感觉外国人说话往往是跳跃性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觉得外国人几乎都长的是同一个面孔。
我看过最让人感动的电影不是《世上只有妈妈好》而是陆川的《可可西里》。虽然没有深沉的对白,没有绚丽的画面,也没有曲折的情节,但真实的描绘却不得不让人泪流满面。
我始终相信情感是电影的灵魂,能把观众自然地带入到电影情节中电影就是最好的电影。
我们一直试图在各种类型的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却一次一次的遗憾而归,也许这正是电影的魅力吧。
青春已逝,记忆中关于电影的片段也已渐渐模糊。但愿未来...
本文转载自大洋蓝日志网;http://www.juexiang.com/archives/2009/1128/1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