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别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爱雨彬 [分享] 2009-11-16 10:57:57 星期一 查看:287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本文所说的“留守儿童”并不是专指留在农村的孩子,而是指那些不在父母身边,在成长的关键期缺少了父母陪伴的孩子,或者虽然在父母身边,却因为父母的忙碌而只有保姆或其他亲戚陪伴的在精神上属于留守的孩子。
 
    周二时参加胡迟老师关于“爱的表达——我的爱你收到了吗?”的视频访谈录制,听胡老师说了很多案例,其中就提到有一些父母因为自己忙,就把孩子送回老家,或是干脆雇人来照顾孩子,给孩子以充分的物质享受,认为这就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可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样的爱呢?
 
    虽然总是会有很多的无奈,比如要赚钱养家,没有钱哪来的生活,比如户口问题让很多孩子在读书时不得不离开父母……可是我还是想要说,如果有可能,哪怕会很辛苦,也最好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别让他们成为留守儿童。
 
    已经有很多专家研究过,关于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因为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而这种监护方式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多半都是会给予孩子溺爱,过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礼貌等等生活习惯和智力上的管束和引导,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相反的,如果祖辈或其他监护者想要对孩子进行管教,一旦没有选好方式,没有和孩子进行很好的沟通,只是一味的管教,又容易使一些较为敏感的儿童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仅仅两周岁多一些的我,就因为妈妈要读书,爸爸要带姐姐,无法再分神照顾我而被送回了奶奶家寄养。虽然奶奶很疼我,可是爷爷是个火暴脾气,同住在奶奶家的叔叔也是个火爆筒子。刚到奶奶家的第一天,我就因为把饭粒撒在了饭桌上而被叔叔瞪着眼睛拍着桌子斥骂,要求我把撒在桌上的饭粒全部捡起来吃掉。从此以后我就养成了吃饭绝对不撒饭粒,碗里的饭也吃得光光一粒不剩的习惯。那样一个下马威,那样一顿怒斥,让小小的我就有了寄人篱人的感觉,从此变得相当敏感。
 
    小孩子的记忆到底有多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只记得那么小的我,在想爸妈时,会躲起来偷偷地哭,不让奶奶知道,当里偷偷哭泣,哭到鼻塞时,奶奶问我怎么了,我只好谎称鼻子有些堵住了,没什么。
 
    我还记得那时的我还不会很好的控制尿尿,某一天在爷爷奶奶的房间独自玩耍时尿裤子了,吓坏的我就一直蹲在那儿不敢动弹。而爷爷不知我在屋子里,就从外面把门给锁了。我就那么一直蹲着,在黑暗之中不敢吭声。直到奶奶发现我不见了四处找我时,才敢小小声地答应一下。
 
    很多年以后,米爸很奇怪我为什么从来都只吃肉不啃骨头,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直到有一天,忽然想起小时候的我,因为啃一根鸡骨头,结果有一块小小的骨头卡在了牙缝里拿不出来,疼了许久,也哭了许久,叔叔却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活该,谁让你那么贪吃!”原来,是从那时候起,我就拒绝再吃骨头了,就因为那么一句话。
 
    因为小时候寄养的这段经历,我变成了一个敏感的、自卑的、孤僻的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使是很想交往的朋友,也不敢太过于热络联系,就担心人家会不会;遇到问题时总想自己扛着,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求人,就怕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同时我也成了一个尖锐的人,就象《情深深雨蒙蒙》里的依萍说的那样,象一只刺猬,用满身的刺来保护自己脆弱的心。
 
    也因为这段经历,我和父母之间常常不知道该如何沟通,虽然心里很爱很爱他们,可是总是无法表达出来,甚至常常和妈妈三句话不到就开吵起来。导致在很多人生的问题上,父母都要通过姐姐来向我传达他们的意见,就因为姐姐说的话,我多少还听些。
 
    相反的,因为寄养被祖辈深深溺爱而养了一身坏习惯的孩子我也见过,看到想吃的想玩的就不问自取,不知道要征求主人的意见;一旦受到家人的批评,就放声大哭,哭得已经哭不出来了还要坚持哼哼着,直到家人投降;家人关于一些生活习惯、礼貌行为的教导从来都只当成耳边风……每次见到这样的孩子就大为头痛,恨不得把他们变小了重新教过。
 
    当然也有既不被溺爱也不被冷漠相待的例子。比如果果。两周岁的果果,也如我当年那般大小,在2007年的暑假被送到了我们家,因为姐姐要给高三学生补习,而姐夫又忙于办案,保姆又正好辞职。当然送到我们这儿,姐姐姐夫都是相当放心的,因为知道我们会带好果果又不溺爱她。
 
    虽然有爱她的外公、外婆和姨姨相伴,可是那是果果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当天晚上哭到了夜里三点多,然后边哭边要求我抱。那时的我已经有了6个月的身孕,肚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规模,要抱她已经很有些困难了。可是看着果果哭得如此伤心,也体会着她的那份思念,就和她商量“姨姨抱着你,但是因为姨姨肚子里有小米,你要乖乖的,不能踢姨姨,知道了吗?”果果答应了,果然乖乖地让我抱着,外婆则在后面担忧地着跟着,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踢到了我。抱了没两分钟,果果睡着了,度过了她离开父母的第一个夜晚。
 
     这以后,虽然果果的情绪渐渐有了好转,也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可是对于父母的思念,还是无法抵挡。当有一天,我发现果果背对着我偷偷哭泣时,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背对着奶奶偷偷哭泣的我。抱着果果,听着她说“我好想妈妈”的同时,我就在心里发誓,以后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在需要我的时候离开我半步。
 
    瞧,不管我们是怎么地爱,孩子最需要的依然是父母。谁也代替不了父母,尤其是妈妈的爱。
 
    有了小米之后,我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开朗而宽容了,待人接物、与人相处时,也自信了许多。这是小米所带给我的一份大礼,让我一生都受用无穷。我庆幸自己在逐渐地走出当年的那些阴影,可是又有多少留守儿童能如我这般幸运呢?
 
    虽然现在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开始高度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可是不管是什么措施,依然觉得抵不过父母的一个怀抱。尤其是一些机构组织的什么“助养妈妈”、“留守妈妈”的活动,基本上就只是走个过场,我原来所在的单位也有两个同事成为两个留守儿童的“留守妈妈”,可是除了在举行仪式时露个脸,之后就再没下文了。
 
    所以,告诉自己,也希望每个父母,只要有一丝可能,都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怀抱吧,别让他们成为留守儿童。正如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
顶一下(35 写日记 135544 44418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