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世间万般之中唯一不可说不能说的就是一情字,因为它的变幻莫测,因为它是琢磨不透的东西。情之中又有亲情,友情,爱情,其中亲情友情自不必说,有迹可循,而爱情则不然,无章无法,飘飘渺渺,亦真亦幻,有多少人相爱就会有多少种爱情的方式。这个情字不用说自是指爱情而言了。
自古及今,这个情字在多少的文人墨客笔下的诗词曲赋里,或欢喜,或痴怨,或相思的苦,或离别的恨,说不完,道不尽,动情之处柔肠寸断,让人嗟叹不已。 元好问的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让多少人为之潸然泪下,就中更有多少痴情儿女为之纠结,为之唏嘘感叹。而爱的情深意浓,爱的无怨无悔的还有另一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虽然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但情就是情,它就在那里,冷眼看尽沧海桑田,世事的变迁,依然不可说不能说,依然没反没正,没有对错,有的只是有缘与无缘,携手及错过。
看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去逛庙会,她于拥挤的人潮中看到了一个年轻英俊的男子,只一眼她就认定了男子就是自己苦苦等待的结果了。但眨眼间男子便消失在了茫茫人海,再也无从寻觅。
从那天起,女孩每天就在佛祖前祈祷,希望见到男子。这样祷告了两年,佛祖终于被她的诚心打动,来到她面前说:如果想要看他一眼,就必须苦苦修行五百年,你能做到吗?女孩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于是女孩被变成了一块巨石,天天被风吹日晒,苦不堪言。但更苦的是等待的男子迟迟都没出现。就在她感到绝望的时候,一支采石队将她这块巨石带回做成了石桥的栏杆。这座石桥落成那天,她等了五百年的男子出现了,女孩所有的苦楚都瞬间蒸发了,她目不转睛的盯着男子,但匆匆而过的男子又怎么会想到有一双痴情的眼睛在看着他呢。很快,男子便消失在了她的视野之外,她多么渴望能抚摸一下他啊。
佛祖知道了她的想法,对她说:如果你想摸他一下,还要再修行五百年。女孩有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于是女孩被变成了一颗枝叶繁茂的大树,又苦苦翘首盼望。但是,在一天天的煎熬中,女孩的心情渐渐地不那么激动了,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因为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刻,男子是不会出现的。终于男子来了,还是那么俊美。女孩痴痴地看着他来到了树下纳凉,尽力聚拢枝叶为他遮挡烈日。千年的柔情啊。那一刻,她是有着幸福的喜悦。然而这喜悦是短暂的,男子又起身赶路了,临走前还微微触摸了一下树干,仿佛感谢她的好意。
当男子消失在她的视线之外,佛祖出现了,说:是不是你还想做他的妻子,那你还得修炼······。女孩说: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佛祖:哦?女孩说:我是很想,但是,爱他并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佛祖叹了口气,不如说松了口气,女孩问:难道佛也有心事吗?佛祖说:这样做很好,有个男孩就可以少等一千年了。为了你,他已经整整修炼了两千年了。
这是一个关于情缘的故事。
是啊,爱一个人,又何必非得要成为他或她身边朝夕相处的那个人呢。而这样一份难得的情缘背后也需要难得的一种勇气和智慧。另一方面,由于造化弄人,或阴差阳错,也让天下的有情人未必都能成为眷属。你没有婚姻也好,有了婚姻也罢,只要心性相契,可以用自己认为的任何方式去呈现这份情缘,这要的也是承的起,载得动的真性情的人。而世俗的伪道德在这种情感面前就是卑微的,当然这也不包括游戏尘世的伪情人。
没有谁能给情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情的诠释。而我认为:
情是一份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情是一种念念不忘的牵挂。
情是一腔欲说还休的欢喜,情是岁月里望眼欲穿的期盼。
情是爱到深处的那份孤独,情是执手相望时的默默无言。
情是相悦欢愉时的所有释放,情是穿越时空的声声叮咛。
情是恋恋红尘中的铭心刻骨,情是生死相许的义无反顾。
情是相逢未遇待嫁时的哀怨,情是莫问是劫是缘的快乐相伴。
情是相濡以沫的心心相印,情是相约慢慢变老的一生浪漫。
在83版的射雕中有一段插曲,歌者把它演绎的既哀婉又坚决,是我最喜欢的,歌词如下:
敢去承担爱的苦痛,敢去面对未来,我是宁愿抛去生命,痴心也不愿改,为了他,我甘心去忍受,人间一切悲哀,在我心中,这份浓情,没有东西能代。
这首歌也许就是对元好问的那句问情是最好的注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