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随着全球化经济深入发展,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的战略作用愈发显现,而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并不容易。在笔者看来,一个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 专业水平。良好的人力资源知识水平是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必备要求。人力资源的每一模块都是一门需要深入学习运用的学问。好的HR从业者,需要重视人员招募,强调人员培训,善于知人善任,能够吸人留人,即要做到人力资本的“选”、“育”、“用”、“留”。要达到此目标,一方面需要加强各模块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熟练掌握各模块理论及工具,一方面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不断交流提高。
二、 综合素质。良好的综合素质是人力资源工作有效推进的保证。对人力资源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包括: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足够的洞察力和前瞻力、高超的待人处事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此外,对企业业务知识诸如财务、营销、制造等的了解也是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企业经营战略伙伴必须具备的能力。综合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不间断的自我学习提高。一方面要善于实践与总结,在工作中有意识去磨练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不断总结进步得失,一方面需要加强交流,不仅与部门内部人员交流,而且加强与外部人员的交流,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三、 职业素养与人格魅力。人力资源从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职业素养体现在对待工作的职业态度,对待员工的服务意识,对待职业的尊崇敬业等等。人格魅力则通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品质等体现出来。要达到此境界,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
Q2:分析我国休假制度的合理性及对企业的影响。
广义的休假制度包括法定休假日、公休假日、年休假、其他休假如寒暑假、探亲假、病假、事假、婚假、丧假等等。当前较受关注的主要是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休假制度的出台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亦即它的合理性:
1、法定要求。休息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理应得到贯彻。各项休假制度的规定,确保企业员工得到工作之外的休息,享受到法定的福利。
2、人文关怀。不论是国家层面的假日规定,还是企业自身的休假制度,都是为了企业员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及时得到调节,缓解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这体现了国家和企业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也有利于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3、经营之道。科学的管理需要员工劳逸结合,以保证良好的工作效率。只有保证充分的休息,才能确保员工高效地工作,从而避免过度劳累产生的意外伤害或生产事故等。这有利于降低用工风险,提高人力利用效率。能够做到员工“工作时间工作”、“玩耍时间玩耍”的管理,一定是科学的管理。
休假既是法定要求,又是经营之道,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员工休假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既做到依法办事,同时又要灵活运用相关政策,为企业构建良好环境,避免经营损失。休假制度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工成本。拿年休假来说,部分因工作原因不能休假的员工,公司除了正常支付工资收入外,还需要支付相应的补偿,即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这是一笔额外的人工费用。而在法定节假日不得不工作的员工,企业也需要支付相应的超过工资之外的补偿费用。
2、可能影响企业运营。倘若部分员工在某一段时间集中休假,造成部门工作的落下,必将影响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运营。企业需要提前制定预防措施,确保正常运营不受休假的影响。
3、法律风险上升。比如生产类员工此项权利的执行具有难度,很多企业需要24小时不间断生产,正常公休假都难以真正做到,一旦此事摆在法律上来要求,就会产生法律风险。而对于年休假制度,倘若没能彻底执行或补偿不到位等产生纠纷,都会引起法律后果。对此企业需要及时做好内部相应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加强内部沟通,以规避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