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先零羌串通匈奴进攻金城郡,击败西汉朝廷派出的义渠安国所部骑兵。赵充国以七十七岁高龄请求出征。他用兵持重,讲究计谋,注意侦查调查敌情,提出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集中力量打击主谋先零羌,同时安抚招降胁从的䍐(han)羌、开羌。与酒泉太守辛武贤的意见严重分歧。宣帝采取赵充国战略,先零羌被击溃,表示归服,汉军取得初步胜利。宣帝下令乘胜追击,赵充国根据实际情况,又提出撤回骑兵,留下步兵屯田的计划,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力浪费,具体陈述不出兵而选择屯田的十二条好处,几经反复,据理力争,终于说服朝廷群臣和宣帝本人。第二年,羌人反汉联盟完全瓦解,先零羌首领犹非、杨玉被其他部族首领杀死,西羌残部四千余人投降,汉廷开始设立金城属国予以安置。赵充国凯旋回京。
赵充国为人沉着勇敢,足智多谋,通晓兵法,善于打仗,是西汉中后期的著名将领。他熟悉西北边疆的民族情况,善于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济等多种手段来御敌安边,富有战略眼光,敢于坚持正确主张,在处理神爵初年西羌事件中得到充分体现。整个一篇《赵充国传》,几乎有一半的文字是西羌事件中,赵充国和汉宣帝之间的书信论战。善于纳谏的汉宣帝成就了赵充国的不世伟业,老成持重的赵充国成就了汉宣帝的知人善任。
所谓老臣谋国,所谓中流砥柱,所谓国士无双,赵充国当之无愧。中国历史,正是有这一代代的无双国士,才更让人觉得精彩,迷恋,其精神财富,其文化精髓得以一代代传承,延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