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转帖:袁隆平在中国科学界的待遇

王林元 [沧桑] 2013-04-25 19:17:33 星期四 晴天 查看:541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可以说,“主流精英”们根本就不愿意看到袁隆平当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因为:

  第一。袁隆平走的是不折不扣“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是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干出来的,而不是靠“外文加论文”的“两论”混出来的。让他当中国科学院院士,就认可了“实践第一”的原则,就否定了“理论脱离实际”才是“科学”的迷信,就冲击了靠“纯理论”吃饭、只会纸上谈兵的“学者”的权威,就压缩了只会拽外文糊弄人的“骗子院士”以及“政治院士、关系院士、平庸院士”的“自由空间”。

  第二。承认袁隆平,就必定要肯定毛泽东。袁隆平的研究在毛泽东时代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大规模动员和大力推广应用,实际是倾全国之力配合完成的项目。且看以下事实:

  ——1964年7月5日,袁隆平首次发现一株奇异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1966年2月袁隆平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吹响了水稻雄性不孕研究的号角,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和国家科委的重视。

  ——袁隆平的论文发表后,原国家科委九局的赵石英局长,立即发现了其中蕴藏的价值。立即上报科委党组,党组书记聂荣臻立即表示全力支持。

  ——1967年6月,湖南省科委将“水稻雄性不孕”正式列入科研项目,省农业厅给袁隆平安排了两名助手,成立了科研小组。

  ——1969年袁隆平被调往湖南省农科院,担任杂交水稻研究的业务主持。

  ——1970年6月,袁隆平出席在常德市召开的湖南省农业科学技术经验交流会。省委领导的重视和鼓励,更加坚定了他攻克难关的信念。

  ——1971年,袁隆平调到湖南省农科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

  ——1971年11月23日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的天然野生稻。袁隆平,李必湖,冯克珊三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袁隆平当即把它命名为“野败”。“野败”的发现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铺平了道路。

  ——1971年,袁隆平把“野败”材料无私的贡献出来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攻关,奏响了南繁凯歌。

  ——1972年3月,杂交稻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组织全国大协作攻关。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选用长江流域、华南、东南亚、非洲、美洲、欧洲等地约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袁隆平等率先在东南亚品种中,找到了一批优势强、花药发达、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系。这年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成功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每亩500公斤以上。

  ——1974年,袁隆平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经试种亩产超过500公斤,比常规稻每亩增产75-100公斤。

  ——从1976年开始,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使粮食单产在60年代初矮化育种成功实现第一次突破的基础上,又增产了20%左右

  ——1977年,袁隆平又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载于《中国农业科学》1977年第1期)。这篇重要论文认真总结了10多年来杂交水稻育种的经验,深刻阐述了杂交水稻育种中几个重大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同时,再一次预见杂交水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

  ——1988年,籼型交水稻作为我国农业第一项专利转让给美国,先后有20多个国家引种我国杂交水稻种子。

  ——从1976年至1993年,我国累计推广杂交水稻24亿亩,增产稻谷2400亿公斤。目前全国每年推广杂交水稻在2.3亿亩以上,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其产量占水稻总产量的60%以上。

  ——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的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籼型杂交水稻与氢弹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并列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

  有人评价说:“若袁隆平在今天的科研体制下,以黔阳农校教师的资格,几乎不可能得到任何有价值的资源帮助,但是他当时一个有价值的发现,迅速导致了一个全国性的科际力量总动员。作为杂交育种事业技术带头人的,不仅有袁隆平这样的农校教师,甚至还有土里吧叽的正宗‘农民’――山西太谷县农民技术员高忠丽,真正是土八路和游击队统统上阵的全民动员架势。毛泽东时代的农业科技研究体制,回想起来很让人吃惊,除非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否则,在那样的体制下,各种突破机会肯定会被迅速把握到。一切自然界存在的生物资源,无论是中国的外国的,都被全国性的科研人员和农民合作,象‘篦子’一样进行密集梳理发掘,这样的研究过程不仅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完成大量的样本试验,而且由于广收并蓄各种种子资源进行杂交,几乎不可能遗漏任何成功机会,杂交水稻就是这样才被发明出来的。如果放在今天‘画地为牢、各自单干’的科研个体户体制中间,杂交水稻育种过程中间数量如此巨大的试验样本,搁在任何一个研究机构身上恐怕几百年都不一定能够完成,至于跨省区乃至跨国寻找成千上万种水稻品种进行远缘杂交和样本培植,则几近天方谭。今天回想,杂交水稻的育种突破,有且只有当时的中国才具备成功条件,美国的科研机构的钱再多,也一样对付不了此种‘高度劳动密集型’的研究项目。”

  肯定袁隆平,实际就是肯定毛泽东,肯定毛泽东时代:不是整天说毛泽东时代“迫害知识分子”、“只讲阶级斗争、不顾人民死活”、“不讲科学”、“破坏科学研究”、“只抓两弹一星不抓民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吗?偏偏那样一个时代却出了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这样轰轰烈烈震惊世界的“先进生产力”,这让“主流精英”们怎么咽得下这口气?怎么不千方百计打压袁隆平?难怪袁隆平直到1995年才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迄今还不能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无非借此暗示:袁隆平只能算个“应用工程技术”方面的“工匠”,而没资格当科学领域里的“大师”(用这种下三滥的小动作暗中捣鬼,倒也挺符合“主流精英”心理阴暗的小肚鸡肠本性)。

  然而很可惜,“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袁隆平和他的研究成果不是“主流精英”和中国科学院里的某些奸商院士们想封杀就封得了的。玩弄鬼蜮伎俩阻碍袁隆平当科学院院士,现在尴尬的是谁?

  凭袁隆平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当之无愧。海内外华人皆应为此摇旗呐喊,大力宣传。

  如果有朝一日袁隆平真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那肯定世界上最高兴和最难受的都会是中国人:高兴的是中国老百姓,难受的是中国的“主流精英”和中国科学院里排斥袁隆平的那帮“鸟院士”。


顶一下(32 写日记 1253100 240732
上一篇:等待下一篇:老婆给我的信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