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新股民蜂拥入市成常态 多数不知股票为何物

[分享] 2013-04-24 11:24:44 星期三 晴天 查看:171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4月23日,本周一,沪指大盘直接跳过3600整数关口高开,之后毫不理会下方40点的跳空缺口,一路冲破3700点。

  当天,记者来到位于铜川路真光路的海通证券公司一营业网点。在这家不大的营业厅里,前来开户的人排成了长龙———从营业厅的最深处排到最外面,又绕一圈排回去。一位排队开户的50来岁的中年男子指着电子交易大屏幕问记者:“那红的什么意思?绿的又是什么意思?”

  在铜川路真光路的海通证券公司营业网点,还有一小股队伍在排队抛基金。记者问一位大妈行情不是在涨么为什么要抛?大妈说,“这只基金太贵了,快2块钱了,那里新发了一只基金,只要一块钱,我抛掉一份可以买两份,划算啊。”

  沪指从去年年初的1000点出头,涨到现在的将近4000点,走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波牛市行情。而随着股市持续大牛,开办股票账户的人数几乎每天都在创着新高。数据显示,仅3月份投资者新开户数就达到了253.5万户,日新开户数达到11.5万户,为去年同期的17倍,为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而今年第一季度的A股新开户数达到了501万户,基本保持了每日8万至10万户的增长水平,已前面超过去年全年的308.35万户的数据。

  各式各样的人都在不停往股市里冲,熟人见面的问候语,从“吃了没”变成了“今天你开户了没有”,但是这么多怀揣着来股市赚一票就走的新股民,有多少人真正懂股票是什么东西吗?即使在大牛市,证券市场仍然具有极大的风险,何况是盲目的投机。

  股票是什么?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就是说,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股票,被公众所认购,公司募集到了资金,然后拿了这些钱管自己发展去了,这是一级市场的事情。认购新股的资金不参与到以后二级市场的交易里去。

  公司发行了股票,如果能成功上市,那么这部分股票会开始不停流通。买到新股的人把手里的股票卖给另外的人,另外的人把股票卖给再另外的人……这就是二级市场,我们参与的,大多是二级市场的交易。

  首先要说的,是在二级市场上,你买进股票,卖出股票,一定是和另外一个和你一样的股民交易。证券交易所,只是一个提供交易的场所,收取点佣金。你决不是把股票从某一个中立机构手里买来,不要了又卖还给他们。也就是说,每一笔股票交易必须是有买家和卖家在同一价格买进和卖出同等数量的股票。

  所以所有股票的交易价格,都是自愿产生的,你花5块钱买工商银行的股票,一定是有另外一个人正好要以5块的价格卖出,你才能买得到。大家都想以5块钱买工商银行,没那么多人卖,终于有一个人跳出来,5块1毛卖,你们要不要?要,那么工商银行就涨到了5块1毛。这就是简化了以后的股票价格涨跌原理。

  所以二级市场,永远是人和人在进行交易,只看二级市场不看周期漫长的公司利润分配的话,总体的盈亏总是守恒的。有人赚一块钱,必然有人亏损一块钱(实际上一块钱不止,其中还有手续费交易税等成本,这里先忽略不计),你用在股市赚到的钱买了一台液晶电视,必然有人把今年打算买液晶电视的钱赔在股市里面。对,就是这么残酷,而且不光在牛市里是这样,在熊市里也是这样。在大涨的行情里不会有凭空生出来的钱让大家一起赚,在大跌的行情里也不会凭空有一张嘴巴把钱吃掉一点让大家一起亏。

  牛市赚钱?熊市亏钱?

  很多人玩过《大富翁》游戏,游戏里有买股票,向系统买了股票,过点时间看看涨了卖掉能赚到钱,跌了卖掉亏掉点钱。在涨势行情里就能赚钱,在跌势行情就会亏钱,这是玩游戏的概念。

  股票为什么会涨?股票涨其实是个成本累高的过程。拿个最简单的模型举例子,假设股市里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为A和B,上市公司发售股票,公司市值100元,发行10股,每股发行价为10元,A投入10元成本认购了一股,获得该公司10%的股份,B没有认购新股,然后进入二级市场。

  B向A以11元的价格买来了股票,股票价格涨到了11元;然后A又想买股票了,问B以12元的价格买了回来,股票价格涨到了12元;B又以13元买过来,股票价格涨到了13元;A又以14元买过来,股票价格涨到了14元;B又以15元买过来,股票价格涨到了15元。形成了一轮涨势行情。

  总结一下情况,A最初投入了10元成本,在成本累高的过程中又追加投入了2元成本,总计成本是12元,最后抛出股票得到15元。B则总计投入了13元的成本,最后他获得了成交价格为15元的股票。

  看上去A和B都赚了,A赚了3元,B赚了2元,但是A在以15元把股票卖给B之后,他再不愿意把股票买回来了,所以B手里握着的,是成交价格为15元的股票,这仅仅是一个成交价格,并不代表他手里的股票就值15元。没有人接手的话,这15元就什么意义也没有。他手里握有的股票,只能代表他拥有了该公司10%的股份。如果他们的交易是在一个很短的周期内完成,公司并没有业绩增长的话,他手里的股票仍旧只值10块钱。

  这个模型告诉我们,一个股票从10块涨到15块,决不是10块买进的人赚5块,14块买进的人赚1块那么简单。

  当然在实际的股市当中,肯定不止那么简单,因为参与交易的人数以千万计。那我们再建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模型,A、B、C想抛,但有更多的D、E、F、G……都想买。A将股票10块抛给D,B以11块抛给E,C以12块抛给F,G后一点入市没买到,于是只能出更高的价格比如13块求购……购买股票的欲望造成股票上涨,不停上涨造成更大的购买欲望。交易价格的上涨只代表后入市股民的成本越来越高。就像累积木一样,终于最后一个想买股票的Z以20块的价格从D手里买到股票,随后再没有人愿意以相同或者更高的价钱买进股票了。D的确是赚了钱离场了,E、F、G的账面上看上去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这并不是真实的收益,这只是账面上的收益。

  当再没有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接盘的时候,这些E、F、G,随便哪个人把手里的股票拿出来卖,只能不断降价求买家,这就像是那垒得很高的积木底端抽走一个支撑点,会令股价崩塌。我们看到D赚到了钱去买了液晶电视机,那是最后入市的Z的损失,在股市里,通常把Z这样的人称为“接最后一棒”的人。


顶一下(35 写日记 1252655 178706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