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口味不同,对电影的兴趣也不一样,如何去评价一部电影呢?
有些人很文艺,专门去找某些电影来看,看过各种不同的电影。
我则随便看,手头有什么资源看什么,并不把看电影当做一件大事。
有些电影看完会还想看,会回味终身;有些电影看了看了则会后悔。
最近看了很多难看的电影,大多是中国的,好像没看过好的中国片。
外国片也有很烂的,但是也有非常好的,烂的忘记了,只记得好的。
那究竟是如何评价电影的呢?首先要搞清,电影是艺术还是娱乐?
如果是艺术——关于艺术的本质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暂先不谈——
那需要给观众传达一种思想,和美的东西。这思想是电影的本质,
美的东西是电影的语言,包括叙事手法,镜头语言,演员的演技。
就像小说一样,思想的传达靠的是作家的语言,重要的不是写了
什么,而是如何写,如何写决定了所要表达的思想的深度。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也拥有艺术的本质,那就是电影为我们开启了
一个世界,一个遮蔽的世界向我们打开,在这种开启中成为自己。
这是海德格尔的艺术观,说的有点玄乎,其实很好理解,下次讲。
开启的这个世界,就是所要传达的思想,而开启的方法就是艺术。
那什么是娱乐呢?说白了就是感官的刺激和享受。但这并不意味着,
娱乐就没有艺术性。当艺术成为一种体验,那么艺术就成了娱乐。
艺术和娱乐的区别就在于,艺术具有原则性,它追求事物的真和美,
而如何追求可谓不择手段,这就是为啥有些文艺片非常的怪和难懂;
而娱乐的追求是感官的刺激和享受,其手法也是不择手段。这手段
情节紧凑且有固定模式,精彩的特效刺激着观众,且传达一种思想。
好的电影可以既有娱乐性,又有艺术性,可以既叫好又叫座。
郎咸平说,伟大的电影是抓住时代的潮流;我说,最伟大的电影是
抓住人类共同的情感,这种电影超越了时代和名族,而永垂不朽。
娱乐片,或者说商业片,那就是要考虑观众的需要,即票房的需要。
而纯粹的文艺片,只考虑导演对于美和真的需要,而不考虑观众。
说文艺片鄙视商业片,是它太清高,观众的需求也是一种美和真。
那什么是坏的电影呢?凡是没有传达积极价值观和为了传达这种
积极价值观而采用正确的电影叙事手法的都是差的电影,烂电影。
需要补充的是,批判现实的荒谬也算是反向传达积极的价值观。
《大笑江湖》,《三枪》,《堂吉诃德》是烂到低俗的电影。
娱乐之余传达的价值观令人发指,反映了中国人浮躁,不务实,
投机取巧的劣根性。而《狄仁杰》,《黄金甲》,《夜宴》,
《十面埋伏》更是令人毛骨悚然,这都是封建思想的余毒未清。
在这里看不见人的价值,只有权术,人只是权贵的工具一钱不值,
人所追求的不是伟大的真善美,而只是忠君保皇,虚假的仁义道德。
其手法就更差了,画面倒是很精彩,包括服装道具,但有个屁用。
陈词滥调,剧本抄袭,恶搞原著,文化啃老,能不能有点原创啊?
《叶问一,二》只是武打上精彩,娱乐的只是中国人的爱国情结。
《精武风云》是李小龙+叶问的虚假组合,连武打的精彩都没有。
《孔子》也是烂片一部,情节分了三段不连贯,描写了一个落魄
逃难的孔子。本来应该写时代转变中孔子的挣扎与坚持的。
《剑雨》我是很喜欢的,爱情很凄美,只可惜结局有点搞笑不入流。
也不是没有一部好的,只是烂片看的太多太多,几乎淹没了好片。
蒋雯丽的《立春》,为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与执着也鼻子酸了好几次。
相反好莱坞的大片除了精彩特技,大牌演员之外,还传达一种精神。
《终结者2018》传达一种坚持与希望,和主人公的自我救赎。
《蜘蛛侠》写的是英雄救美,特别是911后人们对平民英雄的情节。
《阿凡达》的主人公原型是谁?是身残志坚的美国总统罗斯福,
救世主耶稣,和保卫印第安少数民族的人类学家摩尔根,三位一体。
就是每次梦醒时刻播放的那首歌曲。我之前没有看这部电影,
公司里有人手机铃声就是这个,我说小样,够有品味的。后来
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如此。这首法语歌是《不 ,我无怨无悔》
法国传奇女歌手伊迪丝•琵雅芙(Edith Piaf)唱的,这个可以
参考一下《玫瑰人生》,这也是我极力推荐的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