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连载004]:拯救者、受害者、迫害者的游戏

陶李要办杂志 [分享] 2013-04-17 13:21:07 星期三 晴天 查看:283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总是想做拯救者,往往成了受害者和迫害者……

我一直都认为我心理是比较健康的,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心理疾病之类的,因为我很少有太郁闷的事,我家人也是如此,在我的成长环境里,几乎没看到过父亲和母亲吵架,偶尔是母亲唠叨两句,更不会出现什么家庭暴力之类的,童年是很幸福的,所以现在心态也算比较好的,所以我从来不认为我需要看心理医生或者上一下心理课程。

 

我性格比较多变,和别人谈好了投资,我中途又逃跑了,因为我觉得连续几年做一件事,肯定是很累的,而且没有自由,于是我决定自己去找寻出来,我写了7条发展路线,挨着给每个扶持过我的老师发了一份,接触时间不算很长的老师,会很认真的给我回复,例如建议去做自己感兴趣的等等,而与我比较熟悉的老师,则干脆就不给予回复,甚至说没有时间,我觉得他们过于冷漠,连我选择路线这么大的事竟然都不关心,因为他们都不想做拯救者。

 

我找到了《日赚500元》的编辑小躺老师,他对我是知遇之恩,他对我也比较了解,而且一直都忙于为我铺路,我说了我的需求,结果他告诉我,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还送了我一句话“总是想做拯救者,往往成了受害者和迫害者……”

 

虽然我并不完全理解拯救者、受害者、迫害者三者具体代表什么,但是当时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太多的事情都是如此了,我想去拯救别人,希望把别人的公司的事情给做下来,最后结果我自己反而觉得失落了,因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所以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于是自己就开始反感这家公司,让朋友们远离这家公司,后来我又成了迫害者,生活中,太多的事情都是如此,总是希望一口承担下来,讲所谓的义气,后来自己没完成,还影响了感情。我帮一个朋友做事,承诺一天帮他做到2万元,不求任何回报,只是觉得这样做才能够体现出来友情,可是慢慢的,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受控制,甚至连自己的事业都拱手相让,我觉得自己成了受害者,而我又把这个情绪带给了对方,我又成了迫害者。

 

现阶段的培训,是讲立竿见影的,而心理学培训,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几年才有效果,所以心理学培训是往往不被认可,甚至被抵触的……

 

参加过疯狂英语的孩子,都想继续参加下一期,而且家长也一直都称赞疯狂英语超值,疯狂英语真的可以让孩子几天的时间就成为了一个英语高手吗?不能,疯狂英语主要就是从两点着手,一点就是增强孩子的自信,让孩子以后敢于大口的说英语,同时还加上了一些成功学中的催眠环节,让孩子们激情昂扬,敢于承担责任,参加了疯狂英语培训的孩子,回家以后,如果犯了错误,都会主动的说“我的错误,我承担”。另外一点,疯狂英语非常注重成果教学,5天的时间,让孩子蜕变,在毕业那天,让孩子的家长带着亲朋好友去接孩子,而孩子们则要表演自己的英语口才,当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站到讲台上,如此流利的模仿奥巴马演讲时,往往会激动的大哭,有的家长则会把孩子的表演录下来……

 

所以疯狂英语的培训的回头率是非常高的,因为家长可以在5天的时间内,就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蜕变,而疯狂英语是如何训练的这群孩子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呢?方法非常简单,让孩子们在5天的时间内,背诵20篇英语文章,都是目前非常经典的,例如美国总统竞选片段,例如泰坦尼克号的经典对白等,然后在第4天进行考试,让每个孩子拿出最拿手的一段在第5天上台演讲的。广州的朋友、南昌的朋友、青岛的朋友,把孩子送到了青岛疯狂英语学校,我负责当联络人,当把孩子从疯狂英语接回来的时候,我感觉他们彻底蜕变了,我们一起去吃饭,孩子们在那里给我们表演《WE WILL ROCK YOU》,当时我还以“WE WILL ROCK YOU”作为标题,写了一篇文章,就是记录了孩子们参加疯狂英语的过程。

 

这就是非常成功的培训模式,要看到成果,现在各类培训,也都在纷纷的搞成果展示,只有产生震撼成果的培训,才能够产生口碑相传,就如同暑假参加疯狂英语培训班的孩子们,今年101日,又去参加一个英语活动了,父母愿意把孩子送到疯狂英语。

 

在朋友的邀请下,我参加了心理学培训,我一直都认为我的心理是非常健康的,因为是朋友介绍的,所以谈不上抵触,我只是想了解一下,心理学课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参与过的人很多,于是我也参加了,但是我反复问过几个老学员,有什么效果没?他们的答案几乎都是一致的,有感觉,没效果,因为他们多数都是有家庭问题、事业问题、心理问题才参加课程的,是抱着立竿见影的心态去参加课程的。

 

这个课程我已经参加了很久很久了,为什么又准备写出来呢,因为昨天有朋友到青岛来,我们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又一起讨论到了课程的内容,因为课程内容对我的改变是非常大的,对他的改变也是非常大的,我后来就想,大多数成果展示型课程,培训的过程,就是培训了成果展示,而这个心理学课程,则是让你时刻回味无穷,而且大家经常可以一起探讨。

 

心理学课程,并非说分析一个人心理有没有病,而是告诉大家,如何看待自己,如何与别人沟通,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事业进行挂钩,同时最关键的一点:我们现在的心态以及心理,都是与家庭的成长环境有着根本的关系,当然我觉得如果大家没有了解过这些东西,我在这里大肆的分享,可能会让大家认为我是神经病了,这也是课程里一个重要的概念:“当别人有需求的时候,再去帮助别人!”

 

案例:有个朋友告诉你,他准备做个商城,网络公司给报价50万,而你非常的清楚,整个商城程序只需要花300元就可以搞定,那么你会如何做?

 

如果按照我的个性,我肯定会告诉对方,你不用弄了,我来帮你弄吧,免费帮你搞,其实这就是充当了一个拯救者,而且对方并非有需求于我,而是我想充当了拯救者。因为我是免费帮着做,肯定不会做的太认真,也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去搞,当对方感觉到与理想中的有差距的时候,心理会不高兴,但是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说出来,所以此时,我又充当了迫害者,后来朋友喝酒时,无意提到商城不是很好用,而且不美观,此时,我又成了受害者,所以拯救者,往往成了受害者和迫害者。

 

所以生活中,不要去做拯救者,要做一个协助者,我觉得这是我在课堂上,被刺痛的最深的一点,因为我一直都想去做拯救者,朋友有什么事,我总是说,不用担心了,包给我吧!结果往往最后连朋友都做不成了,协助者的意思,就是给出自己一些建议,做一个协助者。如:商城可能不需要花那么多钱,我可以帮你写一份策划报告,告诉你一些我的看法,我作为职业互联网人的看法,如果你初期起步,可以考虑使用免费的商城程序,也有比较不错的模板,如果你想有好的销量,可以选择淘宝商城……

 

对方拿到这份报告,他就会非常感激你的,至于他如何决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老师讲了一个离婚的例子,有个少妇,抱怨自己的老公不忠诚,她的闺友就劝她离婚吧,结果她真离了,而又很怀念自己的老公,所以她就开始抱怨自己的闺友不应该让自己离婚,因为她深层次的需求,并非是想离婚,而是想让自己的丈夫对自己好一些,闺友想做拯救者,最后成了迫害者和受害者,按照老师的建议,应该是这么说的:“我的性格是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如果我老公这样,我就会离婚,不过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决定……”,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只做了协助者,而不做拯救者。

 

心理学课程,我觉得推广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没有立竿见影的东西,而且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多,我觉得对我改变是非常大的,但是让我说出来到底改变了什么,我认为又说不出来,所以我无法给予口碑相传,而且价格比较高,当别人没有需求的时候,不要去主动帮助别人,所以我不能刻意的去宣传什么。

 

参加培训的效果,决定于三方面:参与人的心态,老师的课程安排,参与人的学习能力。

 

我自认为是在同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个,我参加课程有个习惯,我不喜欢记笔记,因为当记笔记的时候,其实是走神了,不能用心的去领悟老师讲的概念,所以当大家仔细的记笔记的时候,我喜欢去分析老师讲的这个概念是什么,为什么会这么讲,一般老师提问的时候,我总是能够回答上来,虽然有上百个新名词和概念,但是现在在一起聚会的时候,大家记不起来的,我都可以帮着大家说一下,这个名词的概念是什么,而我需要笔记的时候,我可以借一下,而记笔记的人,看似把什么都学会了,其实啥都没学到,抄了一遍讲义而已,和我同班的一个同学,他参加了2次课程,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两次记的笔记都不一样,上一次连概念都抄错了。不是炫耀自己的记忆力,而是分享了一种学习方法。

 

我想绝大多数人应该和我有着一样的心态,讨厌培训,认为培训都是忽悠人的,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我接触了太多的培训人,因为我坚信2~3天是改变不了一个人的,所以我参加培训时,我也告戒自己,就算旅游了。昨天我看到群上有朋友建议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因为我觉得这类课程,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我不能轻易的推荐,推荐其实就是充当拯救者,所以我只能说一下我的感受,首先一点,我完全是可以免费参加的,但是还是交费了,一方面要尊重课程的规矩,另外也是给自己一种学习的压力,我感觉,大多数人都是很难在短时间内领悟透这么多的概念的,课程是做成了沙龙性质的,基本上纯学术交流性质的,有的已经连续参加了2年了,每月一期,我只参加了一期。

 

我觉得最神奇的东西,就是家庭系统排列,甚至有些迷信的色彩,所以我也不想去描述过多我的感受,否则会被大家批判我被洗脑了,不过有一点,我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太不可思议了,甚至有一些迷信的色彩,至少我认为我是无法领悟的一些东西,后来有同学分析,这可能是一种磁场,进入角色的人,立刻就不再是自己,包括身体生理变化、语调变化、需求变化等。不探讨这个话题了,虽然我亲眼看到了,但是我自己都觉得不相信,何况是再分享给其他人呢……

 

表面的摩擦,往往都是有深层次的需求……

 

我前女友,我经常和她吵架,看似是因为一顿饭或者是一个朋友,但是这不是我真实的需求,表面是因为这些小事,所以朋友劝我们的时候,也会说,不就是这么一点小事吗?这不是我的根本需求,我的根本需求就是我不再喜欢她了,我需要她离开我,我看到她就会生气,她做什么我都不满意。所以表面上的一些小摩擦,其实都是有深层次的需求,所以解决冲突的最根本的方式,不是去解决表面现象,而是要解决根本需求,就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离婚的女人一样,她的需求不是要离婚,而是要自己的丈夫给予本属于她的爱,看似是抱怨不回家,其实是需求了爱。

 

有个员工,做错了事情,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想开除他,结果他去劳动局把公司告了,说公司违约,没办法,只能让他继续回来上班,有一次,他迟到了,就安排他负责一星期的公司卫生,把他从公司的中层调整为了保洁员,表面上是因为迟到,深层次的需求是想让他离开。就如同我开百团大站,开始做广告,有稳定的收益,难道真的是因为自己有其他的事吗?不是,那是表面的,最深层次的需求,是因为广告多数都是招商广告,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患的,所以才停止了广告,这就是需求,解决矛盾的最根本环节,就是分析需求,这是解决人际关系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有情绪就要发泄,迟早会爆发的……

 

我们往往是不敢发泄自己的情绪的,慢慢的积累,越积累越大,例如自己很讨厌懂懂,但是怕被他反攻击,所以有怨恨也不敢说,就憋在心里,一直都憋在心里,当懂懂被众人推倒时,自己才写个长篇大论诉苦,这说明,这份苦在你内心里憋了太久了,说明你是一个不善于发泄的人,哭就哭出来,闹就闹出来,是允许自己发怒,允许自己发泄,要敢于积极的沟通,说出自己的真实的想法来,有个图叫冰山原理,我觉得这一点,可能理解起来是很难的,因为现场光学习这个,用了一天的时间,我觉得这是最受益的一点,要敢于发泄,我有不满意,我就说出来,我要和你谈谈,这是我的需求。

 

豁达是宽容的表现,宽容是对一个人致高无上的评价……

 

心胸狭窄的人,喜欢死扛着,不仅仅不道歉,反而喜欢咬人,自己错了也不会承认自己错了的,总是觉得自己太委屈了,而心胸豁达的人,则喜欢去包容,不轻易的生气,看淡一些争端,据说这个是与童年成长有着根本联系的,但是我觉得经过后天的努力,一样是可以改变的,要积极的去包容别人,我们自己都对自己不了解,难道他比我们还了解自己,自然他给予的一切判断,都是不准确的,又何必和一些不准确的判断计较呢?

 

我以前写过一个故事,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我有个朋友,关系非常好,随我同在上海工作,后来因为工作意见不合,吵了起来,我一直都是比较强势的那种人,容不得别人去反驳我的意见,何况她是我带出来的,我把她大骂了一顿,说了很难听的话,但是她一直都没有反驳我,而且笑着安慰我别生气了,她一直都很年轻,心态也是如此,她看的很宽,竟然能够包容如此无耻的漫骂,还主动的安慰别人,后来我问她,如何做到的这一点?她说,哭闹,会让女人不漂亮。我认为,这不是答案,而是她拥有豁达的心,她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前一段时间,有网友弄了一些事情来整我,他肯定是生气了,表面是因为一件小事,真正的需求是别的事,我不需要去揭穿他,也不需要去在意他,我还特意给他写了封公开信,因为他需要获取到应有的面子,所以我要去满足他的需求,同时还要给足他面子,让他开心起来,不管是什么样子的人,我们要允许别人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也要允许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聆听,不是单纯的听,而是要认同他的需求,然后实现双赢式回答……

 

我写的那封公开信,其实就是写的聆听信,聆听是分为两个环节,一个环节是要重复对方的需求,然后再分析如何进行双赢,这里的聆听不是听,而是讲。例如“老玉”被踢出了群,他找我发脾气,他的需求并非仅仅入群这么简单,我们要分析到他的根本需求,那就是需要得到面子,而且还可以继续回到群上去,那么回复的第一点,就是需要重复他的需求:“我踢您出群,让您感觉到对我很失望,同时也影响到了您在团队里的形象,您目前的心情,我非常的理解。”如果此时,我给他解释我为什么要踢他,可能就会引发争吵,他有他的理由,我有我的理由,互不相让,可能就升级到了漫骂甚至更高级的斗争,我要先分析出他的需求,然后分析出他目前的状态,说明我是同意他的,理解他的,支持他的。然后再去分析他想要的是什么?他想回到群上,我给他道歉,那么我的需求是什么?我的需求是他不要再去群上捣,那么就要分析双赢,我需要这么告诉他:“我对我错踢了您,表示道歉,当然群也是一个交流的地方,不是发泄个人感情的地方,我也相信您会做的非常好的!”

 

聆听的技巧非常多,双赢分析的技巧也非常多,在教育孩子、交际的过程中,是非常有效的,当然我只是学到了皮毛而已。

 

想要一个什么性格的孩子,就找一个什么性格的老婆……

 

家庭系统排列,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我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你的心态、性格,都源于你的家庭以及你父母的家庭!”,同理,我们现在的性格,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后代,所以想找要一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就找一个什么样子的老婆,老婆家庭中出现过:早亡、离异、家庭暴力、家庭不合,都会潜意识的影响到孩子。

 

无论是心理上的调整,还是创业,终极目标不是让别人羡慕我们,而是自我满足和幸福,创造个人幸福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任何理论,如果不实践,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要做到根本之处,就是决定去实施,每天都要记录自己当天所做的事里面,做错的有哪些,错误有哪些,不应该花的钱有哪些,不应该说的话有哪些,老师都已经给设计好了标准格式,每天都要记录一下,你会发现,你改变了很多,一个月以前,出山喊我吃饭,我告诉他,我还有1200元了,以后不能随意出来玩了,出来玩上一次,我就没钱了,前几天,他喊我出去,我说我还有1200元,因为我几乎就花不到钱,这也是课程里的一部分,就是100元生存一个周,我想参加完一个周的生存体验以后,我就大吃上一顿,而当我参加完以后,我却感觉,过去浪费了太多钱,光浪费在吃喝玩乐上的,也有几十万了,自己完全可以省掉这些钱,性格上的改变,我觉得大的方面改变起来比较难,老师说过,一个人的改变是分为三个阶段的:无知、知道、行动。

 

无知,并非我们常说的无知,而是说对自己的错误没有认识的意思。知道,是说能够知道自己身上的一些错误,但是可能不会去刻意的改变。行动,决定去改变自己身上一些错误的东西。所以当我们了解到自己身上有缺点的时候,其实也是一种进步。过去聚会的时候,我喜欢讲,而现在我则喜欢去听,去听别人的分享,当我总是想着说话的时候,就如同课堂上有人记笔记一样,其实是分散了精力,自己讲上一个晚上,其实啥都没学到,而仔细听别人讲话的人,则学习到了最多。

 

心理学,并非说是去掌握对方的心理等,那是错误的或者是单一的认识,我学习到的,基本上都是发现自身问题的一些方法,并且坚持每天都整理自己的错误,我觉得这个课程是很有意思的,但是在别人没有需求的时候,不推荐给大家,大家有兴趣继续听,我就有空的时候就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老师还讲了一个沙漏效应,老师想的是100分,表达的是80分,我们听到的是60分,我们理解的是50分,消化到自己脑子里的是30分,我再写出来则是20分,大家再理解,可能只有10分了。

 

假如你对懂懂很不满意,现在给你三种方式,你会选择哪种?

 A:说出自己的需求,进行沟通,通过沟通,比以前感情更深了。
B
:去写出来,发泄一下,发到各大论坛。

C:不搭理,憋在心里,看到懂懂两个字就生气。
D
:分享给朋友,让大家一起别搭理懂懂。


顶一下(34 写日记 1250455 232893
上一篇:青年下一篇:我们都曾经以为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