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道德危机”首先确认“个人利益”
杨朱有一个观点是:所有人都可以平等地一毛不拔。你统治者不要自己一毛不拔,却专门忽悠我们老百姓拔毛,都拔给你。我告诉你,我不干
杨朱为什么“一毛不拔”
《瞭望东方周刊》:你前面讲绝想平等,绝想为自己的幸福谋福利。我看到你讲到杨朱,他的思想里就有这么一点意思。
易中天:杨朱是孔子之后,和墨子同时,且与墨子齐名的一个思想家。这个孟子说得很清楚,“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但是呢,秦汉以后,墨家一蹶不振,杨朱销声匿迹。
《瞭望东方周刊》:什么原因呢?
易中天:原因在于,杨朱的思想有其深刻独到之处。因为深刻独到,所以曾风靡天下,红极一时;也正因为深刻独到,所以终究不被人理解。而且作为道家人物,我猜测杨朱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言说不多。因为道家的一个主张就是不要去讲。“道可道,非常道”。
《列子·杨朱篇》里有一段:墨子的学生禽滑厘去问杨朱,拔先生一根毛,救整个天下,你干不干?杨朱说,天下不是一根毛可以救的。禽滑厘说,如果能够救,你干不干?杨朱就不理他了。
他不说,就会被人家说,就被妖魔化、简单化。比如杨朱的思想就被概括为“一毛不拔”。人们马上想,这个人简直自私到极点。实际上,杨朱的“一毛不拔”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世界不是我们拔一根毛就可以救的。
第二,今天让我拔一根毛,明天就可以削我一片皮,后天就挖我一块肉,最后就要献出整个生命。
第 三,为什么要我们拔毛?是因为你们统治者穷奢极欲,要霸占整个天下。先哄骗我们拔一根毛,再挖肉,甚至献出生命,都为满足你一个人。所以杨朱有一个观点 是:所有人都可以平等地一毛不拔。你统治者不要自己一毛不拔,却专门忽悠我们老百姓拔毛,都拔给你。我告诉你,我不干。我和你统治者是对等的,我们大家都 平等地一毛不拔。这至少是平等。
第四,杨朱虽然毫不利人,也毫不损人啊。你不能损害我,我也不损害你,这怎么能叫极端自私呢?
第五,杨朱说,如果“绝想不损一毫,绝想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说如果每个人都不需要牺牲,那就是太平盛世么。
这个就是道家的理想。庄子也说,“相濡以沫,未若相忘于江湖也”。我们每个人都不需要救别人,也不需要别人救我,不是最好吗?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很理想,但是不现实。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是要肯定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但是要讲清楚是在特殊情况下,天灾人祸,比如地震。平安无事的时候不需要大家来“拔毛”。
但是杨朱的这个思想很难被中国人接受。因为中国人的思想是批判“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这些批判者没有想想,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门前雪打扫干净了,还会有他人的“瓦上霜”需要你去关心吗?
所 以,杨朱、老子、庄子都提出一个观点:“救天下先救自己”,这是对的。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救了,天下就不需要救了。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搞好了,别人的工 作就用不着你去管闲事了。但是中国人有个毛病,就是自己的事情做不好,专门管别人,讨厌透了。所以这次特地把大家平时不太注意的杨朱拎出来讲。
《瞭望东方周刊》:你这次等于把他去妖魔化了。
易中天:对,去妖魔化。而且中国文化传统中很缺少对个人权利和尊严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群体才是伟大的,个人都是渺小的。不能谈个人,谁谈个人就要受批判。这个东西不扭过来,现代化不可能(实现)。
经济都不能独立,人格能独立吗
《瞭望东方周刊》:为什么呢?
易 中天:我前面讲过,走向现代化有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法治。而不承认个人的权利与尊严,就无法治可言;不确立个体意识,没有真正的法治可言。没有个体意 识的建立,也就没有思想文化的繁荣可言。每个人都人云亦云,都按规定口径说话,不能独立思考,怎么可能有思想文化的繁荣?为什么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出现 了那么一次,后来再没出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杨朱的思想两千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深入人心的还是儒家那一套。这就又牵涉到中国文化遗传 密码了。中国文化的一个内核,就是群体意识。
《瞭望东方周刊》:这个内核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易中天:应该从周代开始。中国 和古希腊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希腊人从氏族社会进入到国家时代的时候,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炸毁了氏族血缘关系”。其结果是 使每个人都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单独的个人。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社会的秩序如何维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独立行动, 各行其是的结果,岂非天下大乱?这才想出一个办法来,就是建立法治社会。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志愿来,但你要合法,就不会乱了。所以,它立法的前提是因为有个 人。
而中国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国家阶段,没有炸毁氏族血缘,是直接把氏族组织变成了国家组织,叫做“家天下”。就是由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 家,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君是君父,臣是臣子,官员是父母官,军队是子弟兵,单位和单位是兄弟单位。都是一家人,个人就独立不出来,从 文化心理上就不会赞成杨朱那种个人主义。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然后是家族、氏族,再大一点是民族。永远是在这个群体当中。所以儒家的思想能够被接受。
但 是现在反过来,我觉得中国传统当中最缺的,是个体意识、平等观念和法治精神。这三者是有关系的。你个人没有独立出来,就只能依附于一个群体。农村人见了面 问,你哪个村的?城市人见了面问,你哪个单位的?你必须依附一个群体,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人身依附关系,就不平等。不平等你要法治干什么呢?这是一 种层层递进,又反过来不断制约的关系。我们最缺这三个东西。
《瞭望东方周刊》:今天还缺吗?
易中天:还缺。当然好多了,也应该承认这一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产权明晰。明晰产权就把个人独立出来了。要有私权利,然后才能确立一个观念:公权力是私权利的授权,这才有民主产生出来。
我 们现在搞市场经济,通过了《物权法》,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孟子说“无恒产者无恒心”,我说“无私产者无私心”。这个“私心”不是贬义词,指的就是个体 意识。我经济都不能独立,人格能独立吗?我人格不独立,思想能独立吗?我思想不能独立,能有百家争鸣吗?也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传统社会,我 们的财产是公有还是私有?我称之为半公半私、不公不私、又公又私。在传统社会,某些时候,分家都是丢人的。一般都是大家族,最好四世同堂。我们家族就是这 样的。我老家在湖南汨罗,145间房子,吃饭的时候要敲磬。这样肯定是依附关系,晚辈要听长辈的,大家都听家长的,因为你财产不独立,如果被逐出家门就是 死路一条。
现在呢,我们的子女都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夫妻两人也有各自独立的经济收入,某些家庭如果愿意,还可以婚前公证,婚后AA制。所以我说没有个人财产就没有个体意识。
改革开放30年,一个很大的成果就是平等
《瞭望东方周刊》:还想就杨朱再多问一点,你在书中提到,从杨朱思想联想到马恩的共产主义?
易中天:很多人对共产主义是有误解的。其实这里面有个翻译问题。“共产主义”这四个汉字来源于日文,而日文的共产,不是“共财产”,是“共生产”,是“共同生产主义”。
《国际歌》里唱的“英特纳雄耐尔”,有“联合”的意思。国与国、邦与邦、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都可以联合在一起。联合的前提是什么?是独立。如果原本没有独立,又(搅和)在一起,那叫什么呢?应该叫庄子说的“混沌”。
两个独立的个人出于自愿原则组成家庭联合体,由一个个家庭联合体变成社会、国家,国家再联合起来,共同创造大家的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这就叫共产主义。所以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才说共产主义是一个联合体。所以《国际歌》才唱全世界、全人类的大联合一定要实现。
联 合的前提一定是独立的“个人”,如果你连这个前提都没有,要把大家整合在一起,叫捏合,就要一只强有力的手,这个手只可能是专制。所以你看那些联合体的政 府一定是小政府,弱势政府,“捏合体”的政府肯定是大政府,不然捏不到一块么。“捏合体”只能靠武力,捏不住了,改朝换代。
《瞭望东方周刊》:换一只手。
易中天:换一只手,你说得太好了。他肯定要换只手捏,因为他不是共产主义,不是联合体,不是“英特纳雄耐尔”。
历 史上我们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尤其遇到灾难的时候,确实需要捏在一起,需要凝聚。所以要有两手,一手是法家的东西,严刑峻法,赏要赏得到位,罚要罚得彻 底;还有一只手就是儒家的讲道理,亲亲之爱。所以历代王朝是儒法兼用,外儒内法,阳儒阴法,两手都要抓,都要硬,这才能维持相对的稳定。
但是儒家问题是,你一旦同意了他的爱有差别,你就要同意人有等级。有差别就有等级么。所以不平等就来了。
而我们改革开放30年,一个很大的成果就是平等。我们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平等了。包括一些网民,把温总理叫成“温宝宝”,也没有什么关系。从哪次开始?就是有一次国庆游行,有人打出横幅“小平你好!”—— 这个事件我认为是划时代的。
道德的前提是利益的存在
《瞭望东方周刊》:你觉得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是否可以和现代对接?
易中天:要做一番清理工作。人类文化必有共通之处,基础就是共通的人性。拿着这把尺去找,肯定能找到传统与现代对接的接头。比如,周公的思想把人当人,孔子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在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识。
《瞭望东方周刊》:其他诸子的思想呢?
易中天:墨家的平等、互利、博爱;道家的真实、自由、宽容;法家的公开、公平、公正;儒家的仁爱、正义、自强。这些都是,因为都符合人性。
《瞭望东方周刊》:你认为应该怎么解决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道德危机呢?
易中天:必须治本。要弄清楚人为什么要道德?应该是为了每个人的利益和幸福。只有当全体中国人都想通了这一点以后,真正的道德体系才能重建。如果是为道德而道德,永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道德的前提是利益的存在。正因为每个人都有个人利益,都有活着的权利,自由的权利,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证每个人的这些权益不受损害,为了保证我们能够真正建立一个联合体,我们必须建立法治和道德的规范。
法 治的规范就是你一旦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违背了法律,要受到法律处罚,这是法律管的。道德则告诉你,你想幸福,就不要损害别人的幸福。这就是杨朱说的“绝想 不损一毫,绝想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我觉得恐怕诸子百家里只有杨朱真正想通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才说,我毫不利人,也毫不损人。
杨朱还有个口号是“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所以他的思想是“一毛不拔”与“天下为公”的统一。问题在于,大多数中国人恐怕想不通,“一毛不拔”怎么会和“天下为公”统一?杨朱的高明之处,恰恰是看到二者是可以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