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雪灾,导致湖南15人牺牲在抗灾一线;森林火灾作为其次生灾害也开始在湖南频繁发生,截止3月4日,湖南发生的森林火灾已经造成22人死亡,13人受伤。湖南又成为全国森林火灾的重灾区。2008年,对于湖南来说,可谓多灾多难。2008年,多灾多难的湖南。
冰雪灾害已经过去了,森林火灾要到4月底才结束,我知道,肯定有森林还会被大火烧掉,肯定还会又人在火灾中受伤甚至牺牲,而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见的。我不仅想问,为什么就湖南这么多灾多难?
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湖南多灾多难的原因吗?
“八百里洞庭是我家”是一首传唱不衰的歌谣。“两湖熟,天下足。”鱼米之乡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湖南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有人类活动,古为苗人、越人和楚人的生活地区。唐广德二年(764年)首置湖南观察使,至此中国行政区划上开始出现湖南之名。湖南总人口6800万人,全省共划分为14个地级行政区,122个县市,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全境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一年四季季节分明,1月平均温度最低,极限低温-8度;7月温度最高,极限温度40度;降雨在5~7月比较集中,年均降雨量1350~1450毫米。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湖南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毛泽东同志故居、彭德怀故居、刘少奇同志故居、南岳衡山、岳阳楼、武陵源风景区、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谁能想到,就是令人神往的湖南,如此多灾多难。湖南的水灾、去年的鼠灾,应该说是有点名气的,但是,雪灾、森林火灾,和这些有关吗?笔者百思不得其解。
灾害无法抗拒,这是湖南多灾多难的原因吗?
自古以来,没有人能抗拒天灾人祸。雪灾、森林火灾、水灾,这些应该是天灾人祸了。湖南在历史上非常出名的就是70年前,蒋介石为了抗日,一把大火烧了长沙城,这是典型的人祸;2003年衡阳的那场大火,同样让许多人夜不成寐;1998年的那场洪灾,还没有几年,也是记忆犹新。这些,就是湖南的天灾人祸。历史上的湖南,天灾人祸应该很多,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应该很遥远了。但是,查询历史档案和资料,我想,湖南应该还有很悲惨的往事,往事不堪回首,这是肯定的。
对于天灾人祸,没有经历的人认为是笑谈,而经历过的人,应该是一生刻骨铭心的记忆。很多时候,在安逸的生活中,人们不知道痛苦的滋味,就象现在的孩子们,他们不知道贫困、贫穷落后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只有他们的上一代,还能依稀回忆一点过去的苦涩,但是,爷爷奶奶辈的絮语,现在的少爷爷少奶奶们已经不听了。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教育的悲哀,我们已经无法判别了。
很多时候,自然灾害突如其来,无法避免,而极端的人祸,更是防不胜防,难以意料。2008年,50年一遇的雪灾,说来就来了;而这一年的森林火灾,湖南同样损失惨重。
应急存在缺陷,这是湖南多灾多难的原因吗?
分析这次雪灾,不仅是湖南,整个中国,应急还存在缺陷。南方周末曾经以《雪问中国》作出专门报道。湖南的雪灾,湖南人包括领导层也想象不到,会这么严重。直到京珠高速堵车严重了,郴州靠自身力量无法恢复生产生活了,湖南高层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重视,全民抗灾才成为现实。此时,温总理来了,44小时后,温总理又来了。其实,在我看来,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往往是问题严重后才重视。防患于未然之举,很多时候被认为没有必要,但是,没有防止到的未然对于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坏是毁灭性的,我们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会更大更高。
现在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雪灾没有意料到?
在《雪问中国》,国家气象局承认天气预报没有给决策层提供准确的灾难预报。当然,湖南也会如此。我们无法忘记九江决堤的灾难,我们更无法忘记雪灾给我们的创伤。动情的救灾场景中,流泪其实不是感激,是悲伤后的情感决堤。是的,我们本来过的好好的,突然间无路可走了,没有水了,没有电了,伤人了,死人了。在和平的时代,在经济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感情显得是那么珍贵,那么让人渴盼,而灾难中,无助的人最需要安慰和帮助,此时,这种安慰和帮助又恰当地出现了。
国家现在从上到下成立了应急办,这其实是对灾难和其他突发性事件的的一种应对举措,中国,开始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