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就看到《妈妈咪呀》来杭的消息,私以为英文版总归值得等等的就没太留意,前日铺天盖地的反馈信息在微博上爆炸,终于还是去了。我在长长的快速公交上跟朋友QQ:“我觉着我真执着,上次在北京演出因忙于毕业论文错过了,这次近8h公交来回的去看……”
人生在重大的时刻,总是要问“我是什么”。要是我在结婚前都不知道自己父亲是三选一的谁,我估摸着自己会崩溃。可是整部剧都洋溢着青春、活力与热情向上。要是在中国,弄不清自己父亲确切人选的原因竟是母亲年轻时的情乱,作为后辈的最大可能心态——是羞愧吧。可《妈妈咪呀》是喜剧,可见态度决定一切。
婚结还是不结?这是继“父亲究竟是谁”后《妈妈咪呀》要阐述的第二主题。当年万人迷的妈妈选择独自抚养女儿成人大多还是客观原因不得已为之,而21年后同样活力四射的年轻女孩确实是有选择余地的。这是在影射和反讽现代人对婚姻的态度么?我要说编剧对婚姻的看法结局还是走向了罗曼蒂克与乐观——所以当年那个含辛茹苦的母亲剧终收获了迟来的婚姻与旧日的爱情。而年轻人选择走出小岛似乎是为了迎合当下部分青年的口味——结婚不是归宿,重要的是能找到一个愿意跟自己一同经历这个世界,并在过程中各取所需共同成长的美丽伴侣。这样的想法会遭到老一辈过来人的嗤之以鼻吧,不过2b青年应该学会啊Q——“看看《妈妈咪呀》,反正等我老了我会像我老娘一样有个好归宿的”!
《妈妈咪呀》经典之为经典,除了以上胡思乱想,最重要的是音乐与舞台效果带来的共鸣与震撼!是值得掏腰包的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