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推荐了两本书,一本《南渡北归》,图书馆找到后,发现书很新,翻看作者是个60后,看完内容简介后判定作者不过是翻了几本史事资料再加上一些美化一些粉饰,跟我谈大师?你懂什么;一本《激荡三十年》,很想看完,看了两章内容,确实有可取之处,但除此之外,太过文人化了,感情浓妆艳抹想要掩盖史实的瘦骨嶙峋,念旧的情趣有余没目今的胆量不足,又因为课业繁重,心情不佳,也便作罢。
如今现实越来越让我不可信,看到某媒体的手机排行榜,心想哪家公司给钱多,哪家的手机便靠前,与其说是消费者与公司间的公证人不如说是圈钱的广告商投机者,看到某机关评汽车行业优秀企业,这不也是来圈钱的嘛,哪家公司给钱多,奖项就颁给哪家。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假?我想,这的确是个问题。所有商业媒体拿虚假信息来赚钱,政治媒体拿虚假信息来洗脑,试想,关于媒体不是商业就是政治,那么那个信息不虚假?
似乎我对骗我的信息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就好比被扇耳光还心甘情愿,希望再给扇一下,扇完这一下再扇下一下,难道我就是这么贱吗?但虚假信息并非一无是处,信息提供者暴露了他的目的,暗示了真实信息,可要从虚假中看出真实这可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啊。如果想放松,那就杜绝它们吧,它们并不友好,岂止它们,有时我觉得这个世界都不友好。
扯了这么多,还没说到我自己身上。
今天突然想到一些关于儿童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孩子,给他的玩具玩,他总要想方设法把它玩坏才善罢甘休。。。他吃糖,顿顿饭里面都要放糖,一直吃到牙齿布满蛀虫。。。给他零花钱,他总是一次性花光,从来不知节制不知适可而止。。。先到这里吧,关于这个孩子,此刻我说不清楚了。或与这没那么糟,是我太想要完美了吧,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内容显然离题了,但关于题目,我想可以下次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