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
特点: 1. 没有自信。因为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 2. 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因为我一直很忙。 3. 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4. 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 5. 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6. 受害者心态。我也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得自己做不到。 浅层原因 1. 太难 2. 太耗时间 3. 没有相关知识技能 4. 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做不好
深层原因及解决方法 1.完美主义 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解决方法:对自己说现在的状态就已经很好,可以开始了。每有一点进展都鼓励自己。意识到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伟大的作家,诗人,艺术家都是断断续续完成他们的杰作的,自己也可以如此。
2. 抵制与敌意 这个老师对我态度太差了,所以我不高兴作他布置的作业。解决办法:要意识到,不完成作业受害的是自己。不能仅仅因为一个老师的态度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3.容易颓废 任务太难了,或者别人都不需要做我干吗要做,不能忍受持续做这件事情,等明天再做吧。但是往往明天到了,心里还是不高兴做,又继续往后推。解决办法:寻找一切可以找到的帮助,设法降低事情的难度,取得进展;暂时推迟自己想要放弃的心态,每天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这一点也很符合很多中国学生的现状。因为不是绝想都对自己的课题感兴趣的,所以容易产生厌倦感,所以不容易定下心来完成相关任务。解决的办法如上所说,向别人寻求帮助,听取建议,同时可以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告诉自己其实每一个小部分都很容易就能完成。
4. 自我贬低 如果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的估计会越来越低,即使以后完成好了,也认为是运气。解决办法:接受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赞扬;自己对自己进行勉励。 关于拖拉症,你需要知道: 1. 百分之二十的人认为自己是长期拖拉的人。 对他们来说拖拉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并不适应它。这种状态充满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不能按时付帐单,他们忘了买音乐会的门票,他们直到圣诞前一天才去买礼物…… 2. 拖拉并非不重要。 虽然通常我们不把它当作一个严重问题。它其实是一个自我调节的深奥问题。通常我们都宽容别人拖拉的借口,这也是问题的根源。 3. 拖拉并不是时间管理或者计划方面的问题。 拖拉并不因个人对时间的估计能力而不同,虽然这些人会更乐观一些。Ferrari 博士强调说:“要一个拖拉的人做一个有计划的人,就像让一个长期消沉的人马上振奋起来一样。” 4. 拖拉不是天生的。 它是从周围的人学来的,但并不直接。它可能来自强权的家教,拖拉甚至可能是一种反抗的形式。这种家庭环境下,朋友对拖拉者的宽容会助长这种习惯。
5. 拖拉的饮酒者会有更高的酒精需求量。 拖拉的人会喝的更多,这是自我调节有问题的表现。 6. 拖拉的人对自己撒谎。 比如“我更想明天做这件事”,或者“有压力我才能做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拖拉者的另一个谎言是时间压力会让他们更有创造力,其实这只是他们的感觉而已,他们是在挥霍时间。 7. 拖拉的人不断找消遣的事儿,特别是自己不需要承诺什么。 查看电子邮件就是绝佳的目标,这样的事情成为他们调节情绪(比如害怕失败)的一个途径。
8. 拖拉并非一模一样。 拖拉的人有不同的原因,Ferrari 博士定义了三种基本的拖拉者: * 鼓励型,或者说找刺激型,他们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 * 逃避型,他们回避失败的恐惧,甚至害怕成功,但实际上他们非常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他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 * 决心型,他们没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对应对事情的拖拉。 9. 拖拉带来的损失巨大。 健康是其中之一,研究表明拖拉的人更容易患病。拖拉也影响人的情绪,也会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 10. 拖拉会改变人的行为,但不会耗费多少精神力量。 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念头就能马上改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高度规范的认知行为治疗来解决。对行事拖拉的人进行劝诫就如同让抑郁症患者高兴起来那么困难。”法拉利教授认为,劝导对拖拉症患者来说作用微乎其微,关键还是要靠自己下定摆脱拖拉惯性的决心,这需要很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