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断想之《王的男人》
今天,在两篇大部头论文积压下的我居然还抽时间看完了《王的男人》,因为,呵呵,她可是我一直期待的电影之一。今天终于得睹其真容,当然可不容缓快马加鞭一睹为快。。。。。。。
也许是宣传的误导,我对她的gay戏分期待明显过多,不过这并没有让我失望,因为:
1. 因为李俊基。他不仅仅是像媒体说得那样“比女人还要美丽”,更是因为他身上的那种气质超乎我的想象——这种超想象的惊喜只有《空房间》里的那个没有台词的男生才熙给我带来过。如果说张国荣的蝶衣有着一种旦角所特有的妩媚的话,那么李俊基的孔吉则更多的是小男生害羞的纯净和忧郁。小男生害羞的纯净和忧郁——对我来说,我更喜欢李俊基的小眼睛,有时阳光,有时阴霾。
他笑起来很漂亮,他沉默的时候很忧郁,有种让人无法拒绝的魅力,,,,,
2. 因为王。其实,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给那位国王翻案的电影。
我回忆一下印象最深刻的镜头:
王(燕山王)在朝廷上跟众大臣冲突之后冲回到后宫,愤怒的、用尽全身力气的敲鼓直到把鼓敲破了——表现出了王作为一个男人在丧失亲情的严酷宫廷斗争和朝臣中礼仪的压抑下逐渐冷酷和丧失心智的痛苦发泄;
王醉酒之后倒在桌上睡了过去,孔吉迟疑的伸出手去触摸王眼角的泪,然后看着自己指尖的泪全身都颤抖了起来——表现出了孔吉对于这个处于权力顶峰的男人的内心深处某种不幸和悲凉的感知,而正是这种微妙的感知,使得他决定要跟张生一起离开;
王看着因为张生被王弄瞎双眼而割脉自杀的孔吉,几乎是惶恐的后退着离开,一贯暴怒的他竟然只是用自己的手指轻轻的滑过门——也许他是懂得了,这两个男人之间,有一种感情是他用权力夺不来的,扩而大之就是世界上还是有些东西是他王的权利无法控制的——这样的觉悟让他对自己手中无上的权力产生的疑惑,于是后来他无力的回到自己的宠姬身边,只是为了寻找一种“妈妈”的安全感。也正是这种觉悟,使得被誉为是韩国历史上最暴虐君王的他最后竟然压抑着自己对孔吉的感情,放过了孔吉和张生,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终于在一起了。
王,这个人物很复杂,某种程度上说,他的丰富性已经超越了孔吉和张生。明显,导演想引导我们从固有的历史判断中挣脱出来,更为细致和更具人文关怀的去看待历史人物。以王为例,他也是聪明的,也是细心的,而他的暴虐乃至心理的缺陷都只是因为宫廷的残酷:母亲死于宫廷斗争,父亲只是严厉的训斥……
如果说孔吉与张生与王之间的故事是表面上吸引人眼光的传奇的话,那么,影片中对于王的形象的处理,更显示出了导演的用心。这样的用心显示了韩国电影的深度——一部小制作、创造票房奇迹的商业电影,竟也将思考做到了这种程度!其实,这本不用惊奇,即使是韩国的限制级情色片,其中对于爱与性、生于死、罪与罚、责任与放纵的触及也是相当深刻的。(推荐的限制级大片:《红字》,《快乐到死》,《色即使空3》---注:看此类影片,一定要保重身体,因为这些电影,不仅伤身,而且伤心——某种失望乃至绝望)
记得我说过,日本、韩国文化为我们反观自己提供了最好的镜子——我国的传统文化,被深深地掩抑在“礼”、“纲”之下,对人心的关注太少了。窃以为,这也是我国文化的症结所在。历史已经有所证明:我国的儒文化面临的一次最大的危机就是唐时佛教的盛行,而佛教盛行的原因就是它心性之学的高妙之处。这种高妙,深得人心,是那只讲空洞的“天下”理论的儒学所没有的。在这种危机之下,才有了韩愈的横空出世,力挺孟子为“亚圣”,开始了“心性儒学”。
3. 因为电影里韩国传统文化的展现。在里面,我看到了我国的参军戏、百戏、乃至戏曲的影子,里面甚至有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这些,都使我看到了传统中国辉煌的余光~~~~
虽然只是自我安慰,但是也微微的自豪了一下。
当然,影片还是有些过于瑕疵,这本无大碍,只是电影过于追求商业化的结果:
孔吉与张生身边的三个人处理的过于滑稽而近于小丑化了。当然,这是为了追求电影的喜剧效果,以消解电影的沉重,不过,这样过于简单的平面处理,削弱了这三个人物身上本该具有的魅力。
总结一下,看这部电影,不后悔,不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