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简单的问题总是被复杂化。
大家争论了半天,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作为老师“该不该跑”。围绕这个问题,大家讨论了一火车,其实很简单,没有该不该,因为该不该都是人定的,有人认为该,有人认为不该,从逻辑上看都站得住脚,所以无所谓该不该。
范问题的另外一个焦点是关于先人后己,甚至舍己为人是否高尚。这个答案很简单:当然高尚。但道理稍复杂:第一,先人后己需要当事人负出牺牲;第二,如果社会上普遍流行先人后己的观念那么无疑会使所有人都过得更好,试想每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有有人主动提供那是什么样子呢?道德的核心就在于对自身利益的舍让,及基于此意识上的对自身行为导向,当你在路上回答一个外地人去某地该如何走时,你牺牲了自己保贵的两分钟,道德的目的就是对于你牺牲的两分钟给予精神上的补偿,让你认为你“该做”,显然,这种意识形态对每个人都有好处,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外地人。
还有一个更BC的问题就是学生是成年人了老师该不该护,这该与不该依然是人规定的,至少在中国,传统上道德显然还是倾向于认为该,这种意识形态的流行对所有学生都有好处,所以至少学生和学生家长都会推崇。再考虑到老师曾经也必然是作学生的,类比于“子女应该赡养老人,因为子女有天也会老”,还是护学生更站得住脚,无论学生是否成人。现在教师的概念已经完全乱了,一个中学老师自然给大家应该保护学生的第一印象,但一个一节课拿几千美元的职业培训讲师可能就不是了。所以还是那句话,该不该是人定的。大家应该记得在不久前的加州枪击案中救学生的老师,不对他们表示敬意是很奇怪的。
范还有一个论点是留下有意义否。这个嘛,只有事件发生完了才能知道,然而有意义当然是可能的,比如由于他的冷静指挥让学生有序疏散,而没有这个指挥者则可能由于混乱导致踩死踩伤,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走了当然也就没可能了。另外从道德角度看,为人师表应该树立让他人先走的榜样,因为如果绝想都像他这么冲则极可能破坏秩序,最后大家谁也走不了,有了让他人先走的概念至少会维护疏散秩序,这又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
最后一个问题来自网友,那就是所谓本能论。这个问题最白痴,作为人讲,本能通常都是要克制的,在街上看到一个美女,你想上她,难道就应该随着本能立即动手么?看到商店里想要却买不起的东西难道就要拿么?想撒尿难道就得立即就地解决么?人哪时哪刻不是在和本能斗争呢?有些本能,比如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它们(至少对于普通人来讲)无关道德,所以无需克制,然而有关道德的则就有克制的要求。这里的克制不单指不作为,也指作为。所以本能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就如一个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上直接就地拉屎,你能用本能理论为其辩护么?当然跑与不跑在层次上较拉屎问题为高,想拉屎时,正常人的条件反射都不是拉出来,而是找厕所 ,这是长期在社会中训练出来的,已经代替“拉出来”成为本能,而要做到不跑就难得多了,因为这种训练几乎没有,但还是有很多老师做到了,不是么?这只能说是境界的差距。前文已述,老师们这种境界的提升对所有学生都有好处,所以道德应该鼓励,这意味着反对它的反面。
至于反对的程度问题,那是另一个范畴了。显然这让范很不爽,其实是扯平的,因为他让大家很不爽。他的思想流行起来了会让所有学生不但不爽而且不好。
后记:对范先生的事迹了解过一些,认为至少从教学上来讲,这样的老师真的是凤毛麟角,是极为难得的好老师,然而范先生在建立自己观念的时候可能没太注意逻辑是否能通过(毕竟学文的嘛^_^),他不过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并且也没错到哪儿去,并且正如网友所说,能够坦荡地讲出来,不怕为千夫所指,窃以为这种精神正是中国所缺,流行起来会对大家都有好处,这点上本人对其表示敬意。而对不同声音的严苛态度,应该说几千年来都没有缓和,这自然不利于变革。但或许这就是异端的价值所在。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