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讲的“无我”是一个很棒境界:无我了也就没有烦恼了。在我们自己给自己编排的烦恼剧本中其主角永远是我。如果这个主角不在了,这场戏也就演不下去了。这个无我的境界我们这些凡夫是难得体会到的。但是相似的忘我境界倒是体会过。回头想想自己最快乐的时光并不是欲望得到满足那种短暂而黯淡的快感,而是忘我地投入一件事情,不管什么事情。那时没有自我,没有时间,没有烦恼有的仅仅是当下的每一个行动。等最后突然“醒”过来时回味刚才的境界依然是美滋滋的。这就是忘我的境界,它让你有机会一瞥我们内在的自性之光。遗憾的是这种状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你怀着一个希求的心来追逐这种境界,那你已经深深地陷入了我见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了。对于忘我的境界任何人任何地点做任何事都可以达到。比如我们的熟知的牛顿工作时候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煮鸡蛋时竟然煮了怀表,吃面包可以蘸着墨水吃,同事们和他开玩笑把他的食物偷偷拿走,他还以为是自己已经吃过饭了。这种忘我的境界恐怕也只有牛顿做得出来,难怪他有如此大的成就。另外我的外国人太极拳师傅也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一个朋友是画家,往往是早晨低头开始作画一幅画做完等再抬头时太阳都要落山了。就像没有时间的存在一样。我们和一个人谈话很投机可以谈一晚上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这期间是没有谈话人存在的有的只是当下所谈论的话题。和一个不喜欢的人谈话说一两句都觉得过了半天的时间,这个也是爱因斯坦比较喜欢的诠释他相对论的方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了,做书法的,打太极的,打坐的等等等等甚至于走路的时候,编程的时候都可以进入这样一种忘我的状态。那这种状态能不能通过一些修炼的手段达到呢?有,其实很多的修身养性的方法都有这个效果。如我们古代的琴棋书画,现在流行的太极拳,瑜伽。其要点就是把你的意念固定到当下的这一刻。通过不同的事情都可以达到。比如佛陀教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数息观。把你的意念固定在呼吸之上,每呼和吸之间有个小停顿这个就是息,没来一次息计数一,然后累加,慢慢地你那心猿和意马就被呼吸牢牢地抓住了。你也安住在了每一个当下,渐渐地就会出现一些境界,比如说身体找不到了啊。呼吸停止了啊。这些都是类似于忘我的境界。但不要贪着,这些依然都是梦幻泡影,贪了这些就很容易着魔。很多修行人最后都跑到走火入魔了就是这个原因。出来点舒服的境界,出来点异样的感应就追着不放。说是这么说了,要是真碰上了估计没几个人不被牵着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人死的时候那一念那么重要。那一念是阿弥陀佛你就去极乐世界了,那一念是嗔恨你就堕落了。说着容易,可真到了要咽气的时候,痛苦难忍,什么也放不下了。到时候是什么情况就很难说。所以说念佛要趁早,要精进。到时候念成就了,根本不要等到咽气就可以提前知道自己往生的时间,时间一到,身体健康,快快乐乐地跟着阿弥陀佛就去极乐世界了。说到这里很多人就开始狐疑了,你是不是骗人的啊,说得这么邪乎。我说啊学佛人不打诳语,这些都是经历了几千年无数的修行人验证过的真理。我现在给你讲出来,你如果一下就信了说明你过去世有这个善根和机缘。如果不信那也情有可原,佛陀都说了这个法门实在是太难信了。对于我说的这些你不应当迷信,不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就很容易被一些诸如XX功的人所蒙骗。也不应当立马就加以否认,这是一种愚昧的做法,因为你还没有调查了解就乱下判断。用莎翁的话来说:永远不要对自己无知的事情乱下判断,你可能会因此而赔上性命。应当做得是怀疑,克里希那穆提说过:大疑的精神才是宗教的精髓。儒家也讲:为学不能无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失去了怀疑的精神无异于行尸走肉一般,如此在世上走一遭有何意义?上面说的有点言重了,但我也是希望用响钟来敲醒梦中人啊。有了怀疑的精神就自己去寻找答案吧,真理之路是要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