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无线城市商业模式宜以政府主导

吉璐 [闲逸] 2013-03-24 12:56:46 星期日 晴天 查看:98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无线城市商业模式宜以政府主导http://www.juexiang.com 2008年10月31日 09:01 世界电信   北京网络多媒体实验室 庄梓新     全球无线城市的建设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关键因素在于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表明,建设无线城市,必须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无线城市已成大势所趋   目前,全球在建和规划中的无线城市已超过1000个。截至2007年年底,美国在建和规划中的无线城市大约为400多个。从总体上来看,全球无线热点、无线热区、无线城市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   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无线城市包括北京、天津、青岛、武汉、上海、南京、杭州、厦门、广州、深圳、扬州等(见表1)。和全球一样,我国无线热点、无线热区和无线城市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而且正在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基于WiFi、Mesh、WiMAX技术的无线宽带网络具有高带宽、低成本、灵活方便的优势,特别适合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薄弱的欠发达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拥有无限商机。正是这股潮流,催生了一批如中电华通、艾维通信等新兴运营商,以及华为、中兴、阿德利亚、星矢科技、瀚迅、三山科技等相关的设备制造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并促进中国电信等传统电信运营商积极参与,形成了新兴的产业链。 表1 我国部分无线城市建设情况   需求与创新双轮驱动   为什么是在今天,而不是在“昨天”,全球出现了这股无线城市的潮流? 主要原因在于需求驱动和科技创新。   2005年11月16日,联合国在突尼斯召开的“信息社会全球峰会”上指出:“信息社会的本质就是要创造、获取、传播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使全世界每个国家都能发挥人民的智能和潜力,促进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信息社会的基本承诺,即建设一个低成本、无处不在的城域无线宽带网络,实现宽带对地域和人群的全覆盖,并最终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   回顾全球ICT产业的发展历程,20年前的主题是PC,10年前的主题是互联网,现在的主题则是无线移动。这就是客观需求,代表了必要性。而技术创新,则为实现这种需求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代表了可能性。基于WiFi、Mesh、WiMAX的新一代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就是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国际标准,之后形成了产业规模。   从技术体制上,全世界的无线城市都赞成这样的结构:以光纤作为城域无线宽带网络的骨干和核心层;以Mesh或WiMAX作为中继和回传的汇聚层;以无处不在的WiFi作为最后100米的接入层,如新加坡iN2015要实现的Next-generation Infrastracture就是这样的体系结构。   终端也是无线城市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问题。美国Forrester研究公司的调研报告指出,70%的WiFi用户在家里上网,25%在办公室上网,只有5%在室外依托城域无线宽带网上网,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到终端的制约。最近市场上推出的WiFi接口的 Black Berry、苹果公司的iPhone、华硕的ePC以及一批MID终端,将对室外无线公共接入产生积极影响。目前,95%的无线上网用户使用的是笔记本电脑,只有5%使用的是手持终端。不过,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据估计,两年内上述比例将会倒置。   技术创新、国际标准、产业规模、再加上2.4G和5.8G 的免照频段,为主要基于WiFi和Mesh技术的无线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和广泛的可能性。据IDC估计,到2008年,全球预置WiFi接口的手持终端将超过5亿部。再加上大量成功案例的经验积累,新一代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实际上已经从技术、产业和市场等各方面做好了准备。 商业模式宜以政府主导   主导应用、适用技术和商业模式是无线城市发展的三要素,尤其商业模式更是重中之重,将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成败。   在无线城市发展的初期,一般都强调为社会公众提供廉价或免费的宽带接入,以消除数字鸿沟作为主要推动力。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以企业为主导,并由企业提供大部分资金,结果导致项目失败。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目前的观点普遍认为,为社会公众提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得到的基本宽带接入服务,就如同水、电、下水道、城市交通一样,是一种公用事业,而政府显然要为这种公共服务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两年前新加坡开通Wireless@SG项目,为新加坡人民提供免费无线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曾表示:政府有责任为每个人提供数字化的机会。由此可见,无线城市的推动力不是运营商,而是政府。   为此,人们提出了无线城市2.0的概念。无线城市2.0强调构建多应用业务网络,最初以政府应用,如视频监控、应急指挥、移动办公等作为切入点,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至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规模。首先,政府应用的需求十分紧迫,效果也比较明显,而且政府有偿购买服务,能得到财政资金的支持。其次,还可以缓和与传统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矛盾。   美国无线城市建设的很多波折和教训,今天看来都是商业模式的问题。无线城市典型的商业模式无非包括三种情况:一种是政府投资,政府拥有,也称为基础设施模式;另一种是企业投资建设,企业运营,也称为自由市场模式;还有一种是公/私合作模式,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政府承诺作为基本用户有偿购买公共服务。   政府在构建无线宽带城域网的过程中担当两个重要的角色:一是通过无线城市支撑其本身的运作需要,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公共服务,成为能随时随地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服务的领先的电子政府。很明显,政府应当有偿购买这种无线宽带服务;另一方面是创造项目实施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培训和政策环境,并在实施过程中解决好数字鸿沟、财政支持、网络安全、运营监管等问题。   我国香港对这类问题处理得比较好。公共服务电子化(ESD)是香港政府为了能通过互联网在线办理所有事务而启动的一个项目,并为此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招标文件,经过严格招投标确定合适的企业来承担网络建设和运营。中标者原康柏公司(现归惠普)投资1亿港元建设服务门户,政府投资1.1亿港元进行各委办局内部相应的信息化改造。政府不但要按月向运营企业支付固定的费用,还要给予其一笔机动费用(与当月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挂钩),二者加起来占整个项目的一半左右,因此是政府有偿为老百姓购买了公共服务。此外,香港政府对运营企业实行十分开放的政策,例如原康柏公司就在帮助政府实施在线公共服务的同时,还发展一些其他的有偿增值服务。总之,这种商用模式使政府、公众和企业三方都感到很满意。   去年年底,香港政府为了使全港市民都能使用免费的无线宽带基本上网服务,准备在350个政府场所(基本上能覆盖香港的主要地区)提供WiFi无线上网设施。为此,香港政府向立法会申请了2.1亿港元,用以购买三年的服务(后来由于投标金额较低,原申请的财政拨款可以购买五年的服务。)同时,通过招投标由电讯盈科投资建设、运营该网络。香港政府的“WiFi通”已在120个政府场所开通服务,其余场所也将在明年年中前开通服务。   最近,上海、杭州、广东也提出了类似的商业模式,即“政府主导、政企共建,企业运营、服务社会”。在实施城市信息化项目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表明,既不能单纯依靠政府,也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必须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2006年北京市无线宽带城域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曾提出“政府主导,联合共建”的商业模式,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当然,商业模式要因地制宜,要在认真调研分析无线城市的目标和应用需求的基础上,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合适的商业模式,并在实施中进行适应性调整。
顶一下(32 写日记 1230015 224408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