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重读张灵甫【转自豆瓣】

蔡麓 [苦涩] 2013-03-23 16:42:45 星期六 晴天 查看:135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引子
都说读史明智,然而历史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困惑与疑团,让人唏嘘,让人不解。或许,历史真的就是一个任人梳洗打扮的小姑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把英雄变成魔鬼,有时候,谎言说了千遍万遍,看起来颇像真理。

1
说起张灵甫,摆传统影视剧、书籍所赐,一开始对他全无好感,头脑中满是一个骄横自满、凶悍霸道的反GONG急先锋形象,被伟大的人民子弟的兵所灭,是他自取灭亡,死有余辜。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说,谎言说了一千遍就可以化身为真理,那么说了一万遍的谎言是不是就可以穿越永久的时空?就如同我居然曾经相信历史课本,相信蒋军是消极抗日,相信另一方是中流砥柱,而我就从没认真想一想,如果真的是消极抗日,抗战何以能坚持8年。

2
说起国军抗日,就不能忽略张灵甫。正是由于张灵甫与其他国军将领的英勇奋战,一支临时拼凑的新军74军逐渐成长为一支铁军,一段传奇,日军咬牙切齿地称之 为“支那第一恐怖军”。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书下了自己人生中最为风光的一页:
1937年,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打响,张灵甫来到一五三旅三O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
1937年12月5日,张灵甫率305团在淳化镇附近构建新阵地,狙击日军掩护王耀武51师退入南京,双方展开肉搏战,张灵甫的左臂中弹 负伤不下火线,团长负伤不退裹伤犹战,榜样在前,官兵们无不感奋力拼,在张灵甫的带头冲杀下,305团终于在战中拼死夺回了河定桥阵地,以团长负伤、连 长伤亡五人、排长以下伤亡六百余人的代价,把日军堵在南京东南郊的大门之外!
1938年万家岭大战,已是51师153旅少将旅长的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 效法三国邓艾,奇袭张古山,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移为平地。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 复得,反复拉锯。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张古山的攻取封死了日军106师团的最后退路,该师团最终全军覆没,这也是八年 抗战中唯一一次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战例。
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右腿被日军机枪的两颗子弹扫中,受了重伤。军医检查后说:“腿要锯掉!”张灵甫给了副官一把手 枪,厉声说:“谁锯我的腿,你就枪毙谁!”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他诊治。手术后不久,张灵甫不顾英国医生再治疗一月 可以痊愈的劝阻,伤未愈提前归队,灵甫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号“跛腿将军”。
74军因其战功赫赫而成为日军眼中钉,1941年9月2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调集南京大屠杀的元凶第六师团,精锐的第三师团以及 第40师团围攻74军,在永安张灵甫带领58师孤军作战,与日军精锐的第三师团主力和第六师团一部混战,第三师团在作战期间损失严重,仅步兵第18联队就 死了八个中队长,花谷旅团伤亡人数据日方的报告达八百余人,而实际损失人数很可能大为缩水。58师被完全优势的日军包围切割,但大部分仍突围而出,其战斗 力之强悍可见一斑。
1941年10月24日张灵甫接任58师师长,1942年6月,张灵甫率58师在衢州外围与日军血战3日,击毙敌86联队第3大队队长长岛田仁次郎,74军伤亡4000余人。
1943年6月6日,74军58师与51师携手打击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和第3师团,两师协同夹击敌独立混成第17旅团,使得该旅团成为 日军在这次会战中损失最大的一支部队,其独立步兵第87大队大队长浅沼吉太郎和第88大队大队长小野寺实也在这两天的战斗中殒命。6月13日,张灵甫率 58师主力收复公安。
之后的常德会战,1944年的长沙会战等战役,张灵甫均指挥58师与日军苦战,立下战功无数。由于整体实力存在差距,宏观战役方面国军 败多胜少,但微观战斗方面张灵甫却鲜有败绩。也正因为此,1941年初,74军被军事委员会选为全国四个攻击军之一,其实这就是国民党军队的四个王牌军, 这是对74军出众战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官兵将领素质能力的最高褒奖。

3
如果张灵甫阵亡在抗日战场上,他一定会像张自忠一样流芳千古,死后极尽哀荣。可惜,虽然张灵甫在抗战中多次负伤,但他还是看到了抗战的胜利,并逐渐走上了 他人生的顶点——成为74军军长(后来的整编74师师长),成为蒋介石的王牌部队之首、御林军,看起来是他大幸,谁知其中已经蕴含了张氏家族的几十年的大 不幸。福兮祸所倚,老祖宗的话一点没错。
抗日结束,内战打响,张灵甫不遗余力地帮助蒋介石“剿GONG”,也因此成为了反GONG急先锋。有人说张灵甫冥顽不灵,其实这又怎么能怪他——张灵甫是 文人出身,忠孝仁义之观念充斥其心,他是黄埔出身,根红苗正,蒋介石对他又是青眼有加,大力提携重用,士为知己者死,张灵甫自然会肝脑涂地舍身报答。两军 交战,各为其主,各有各的理想和主义,无可厚非。
1946年6月,张灵甫来到苏北,他的对手是陈毅和粟裕。解放军之前从来遇到如此强悍的对手,吃亏不小。74师先是攻占淮阴,后来又打下涟水。淮阴之战, 解放军损失6000人以上,涟水之战,74师给予粟裕华野三大主力之一的第6师重创,两军也结下了死仇,电影《红日》里开头讲的就是二战涟水。
由于两淮、涟水接连失利,苏皖解放区绝大部分地区被国军占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北撤山东,华东地区的主要战场已转到山东,在这种形势下,1947年1月山野、华野两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共约27.5万人。然而张灵甫的这些胜利只是昙花一现,悲剧正在前路等着他。

4
“打掉74师!”从此这个念头就在粟裕的心里扎下根来。粟裕这个从士兵成长为大将的解放军将领是一个军事奇才,与他白净的面孔不相称的是,他打仗一向专挑 狠角色。之前吃亏不小,换做别人可能就会绕开74师打击弱军,而粟裕却多次试图把74师一口吃掉,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直到1947年。
1947年3月,国民党军改变战略方针,由对解放区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的 兵力,编成3个兵团,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战法,于4月上旬成弧形向鲁中山区推进,企图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于鲁中或迫使其 北渡黄河。战役中,粟裕萌发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构想:集中华野几乎全部军力,用5个纵队将74师从四周重兵中腕割出来予以围歼,另外4个纵队和地方部队阻敌 增援。要知道,当时李天霞83师和黄百韬25师离74师只有几公里,如果对方救援及时,一口不能吃掉74师,华野主力就会被10个整编师反包围,一步走错 满盘皆输。
可遗憾的是,李天霞与张灵甫素有矛盾,关键时刻他保存实力,造成74师右翼空虚。而后,死敌华野第6师急行军抄了张灵甫后路,74师一步一步被逼上绝路——孟良崮。
崮是指石头山,很难挖防御工事,而且张灵甫的美式重装备无法上山,实力大损。山上无粮无水,不仅人马饥渴,枪支因无水降温也无法使用。粟裕调动了所有重炮 猛轰孟良崮,74师损失惨重。可即使是这样,74师仍然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以3万人对10余万人,抵挡住了华野的三次总攻。原本计划半天结束战斗,华野 足足打了两天,情势一度十分危急。
74师被围后,蒋介石急令周边部队救援,但李天霞依然逡巡不前,黄百韬担心受清算,方才出力攻山,一度就要与张部汇合,怎奈天不佑张,防守解放军眼看不 支,关键时刻恰好一营解放军路过防守阵地,被拦下协助防守,就是多了这一营军队,黄百韬竟再也无法前进,张灵甫最后一线希望破灭。
终于弹尽援绝,74师开始全面崩溃,张灵甫和一干高级军官自杀成仁,战死在自己的阵地上。74师3万余人全军覆没,一支抗日的铁军最终被自己人消灭了。华 野损失也极为惨重,对它来说,不管有何恩怨,74师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对于张灵甫的遗体,解放军花400大洋买了口好棺材,予以安葬。但不知为什 么,张灵甫的遗体最后不知所终。蒋介石本想将李天霞处死,但有人求情,便将他关押起来,后来李天霞花重金行贿,使得自己无罪开释,后来他去了台湾。青天白 日,缘何小人总得志。

5
中国的历史总是如此令人无奈,勇往直前不惜生命为国尽忠报效的英雄人物,总是以悲剧和冤案为结局,古有岳飞、于谦、袁崇焕,今有张灵甫。张灵甫无疑是一个 英雄,他就像一个太阳,炽热地燃烧了自己。 我如今才知反思,当年究竟厌恶他什么。治军严苛?带军者理应如是。冷酷无情、蛮横霸道?且不说真假如何,即使如此也只是私德而已,何况也有人说他爱兵如 子。他曾是一个爱国书生,后来投笔从戎,在抗战中建功卓著。他平生不贪财不好色,打仗不怕死不惜命,其事迹悲壮如同项羽,忠义可比岳王,可谓忠臣良将集于 一身。然忠臣良将者总难有好下场,偷奸耍滑两面三刀之辈却总能逃脱制裁,寿终正寝,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张灵甫兵败,并非是他无能,而是国民党腐败所致。粟裕如此谨慎小心之人,之所以敢如此冒险,他把全部赌注押在“国民党友军不会倾力救援”之上,事实证明他押对了。这个弊病成为国民党军队的不治之症,几年后,黄百韬也是因为友军救援不及而自杀身死。
不管信仰哪个主义,有一样是肯定的,身为军人就要为国流血。自古降将军不降典史,国家倾覆在即,高级将领只需屁股一转,照样高官厚禄,能为国尽忠死节者毕 竟少数,由此可见张灵甫之作为实属难能。只是胜者王侯败者贼,只因立场不同,单以最后的斗争结果论定功过是非,对一个英雄进行歪曲魔化,如何能令人心服。 康熙曾明令表彰前明忠义,乾隆亦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异族心胸尚能如此,可见今不如古。张灵甫的父亲因受牵连,1953年自杀身亡,其弟也于“文革”期间自 杀身亡。以上姑且不论,如今孟良崮仍刻有“击毙张灵甫之地”的字迹,对英雄如此不敬,令人叹息奈何。

顶一下(31 写日记 1229228 226893
上一篇:我们不可以不勇敢~下一篇:点名~~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