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赵括
几千年之后赵括依然赫赫有名,不是千古流芳而是遗臭万年,而是出于那句成语“纸上谈兵”。幼时知此成语,教人不要谈空洞的理论,更要注重实践。看了《大秦帝国》,重温长平大战,对赵括其人其事不禁唏嘘万千,反生出一番怜悯之心,悲乎赵括!
出生名门,自幼好学,熟读兵书,被称为神童,说起兵事,其老父(第一次打败秦军的将军)也被辩得哑口无言。长平大战之初年少气盛的赵括急于建功立业,贸然出击,致几十万赵军被围,此时的赵括幡然醒悟,坦诚自责,率领赵军血战,拼死突围,虽终未果,然对秦军而言也是一场惨胜。看看秦军主将白起的评价:“赵括不死,日后必是秦军克星。”再看一幕战场细节,四十多万赵军被围,断绝粮草,依然没有慌乱,坚守四十三天,还最后组织了一次突围,正是这最后一次突围赵括被乱箭射死,剩余二十万赵军才投降,长平大战结束。呜呼,果谓赵括只纸上谈兵之庸才乎?假以时日,多几仗磨练,赵括必然会如白起一样成为一代赫赫战神!然其最终结局,却是如此悲惨,怎不令人叹惋。
感由心生,与其说是为赵括叹息,不如说是在为自己叹息。赵括之败,败在浮躁。浮躁者,今日少年之通病。于自己亦不能免。内心中不时会有一股躁动,期盼一举成名,年少便功成名就。今时之自己,恰如其时之赵括。前车之鉴!当如白起,学成出山却从士卒做起,一级一级向上升,终其一生,无败一仗。人说十年磨一剑,若非十年之功,岂有削铁如泥!
世事无绝对,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时才刚刚二十岁而已,然他是他,我是我,路不同,不可同日而语。留一句话自勉:一时领先不代表步步领先,一时落后不代表步步落后!人生如场马拉松,鹿死谁手到死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