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佛教
5。法相宗:其理论在于深入辨析一切事物(法)的种种表象(相)及其产生的原因。创始人为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因长居长安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又因该派主张万法唯识(主观精神),心外无境(客观世界),称“唯识宗”。所据经典为《瑜伽师地论》和玄奘本人著的《成唯识论》。此派习经的特点是通过繁琐的心理分析来论证客观万物是人的主观精神的派生物;同时又主张并非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故此历时不久,几成绝响)。 6。律宗:以研习和传持戒律为主的一个宗派。所依经典为《四分律》,因其创始人道宣住终南山,故称“南山宗”。律宗理论比较简单,把戒律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部分。戒法即佛制定的戒律本身;戒行是遵照戒律的具体实践;戒相指戒律的具体表现;戒体则是受戒弟子在从师受戒时内心的感受。道宣的再传弟子鉴真(道宣--弘景--鉴真)东渡日本,创日本律宗。 7。净土宗:以专修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的一个宗派。传说西方净土的七宝莲花池中长满莲花,凡往生净土之人,先投生莲花之中,花开后,此人即活于净土中。东晋名僧慧远曾组“莲社”,故又称“莲宗”。所据经典为《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初祖为北朝东魏的昙鸾。12世纪日本佛界据唐代善导的著述创日本净土宗。 8。密宗:也称密教。自称受大日如来秘密传授教旨。所据经典《大日经》《金刚顶经》。该派始于唐代的三位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不空弟子繁众,尤以惠朗、惠果最著。惠果弟子日本僧空海回国后创真言宗。 9。禅宗:禅的本意是思维修养、静虑定心,本为印度佛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传入中国后渐成宗派,产生一整套理论和修行体系,成为佛教中国化的最典型产物。其特点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主张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因而不用背诵经卷,只要坐禅修行即可。谱系以印度僧菩提达摩为初祖,并以历代传承的袈裟和法钵为信物。菩提达摩于南北朝时如嵩山少林寺修行,传面壁十年。后传衣钵于慧可,是为二祖。慧可传三祖僧璨,入皖山(今安徽天柱山)。弟子道信得衣钵,为四祖。再传弘忍为五祖。弘忍座下首席弟子神秀(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本可以承衣钵。但后传于烧饭僧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慧能南下至广州光孝寺,遇风动、幡动之争,提仁者心动,被拜为师,往曹溪宝林寺(广东韶关南华寺),成为禅宗六祖。慧能在南方主张“顿悟”此为南禅;神秀先在荆州后往长安,主张“渐悟”即为北禅。此后,北禅渐衰,南禅兴盛成为禅宗主流,后分为“五家七宗”流传广泛。 宋元后,佛教各宗相承发展,尤以南禅影响巨大。至清代, 为笼络藏区、蒙古等少数民族,安定边疆,转而重视黄教。
上一篇:雷子收藏:漫步北京6条路下一篇:即然你要离开我又何苦纠缠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